從 iPhone 14 系列正式發售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了,作為第一批零售版的用戶,我差不多把玩了 iPhone 14 Pro 有一周多時間了,我個人的感覺是亮點肯定是有的,但槽點也不少,今天就和大家來分享一些我的使用體驗,順便聊聊購買建議。

亮點一:影像有所提升
雖然蘋果靠著出色的算法,即便一直用著 " 祖傳 " 的 1200W 像素鏡頭,依然有著不錯的拍照水準,但在暗光條件下的表現則并不算好。而這次的 iPhone 14 Pro 也終于在相機模組的硬件上迎來了較大的升級,主攝變為了一顆 4800 萬像素,1/1.3 英寸大底,單位像素為 1.22μm,支持像素四合一 ( 單位像素尺寸相當于 2.44μm ) ,輸出 1200 萬像素的照片,有效提升暗光下的拍攝體驗。另外就是還支持 Pro RAW 模式,可以輸出 4800 萬像素的 RAW 格式照片。

從參數上看,蘋果這次已經和一眾安卓旗艦基本看齊了,而實際體驗確實有著一定的提升。我和朋友的 iPhone 13 Pro 進行了一下對比,得益于更大尺寸的傳感器,在暗光的條件下,iPhone 14 Pro 在明暗細節確實要稍勝一籌,成像看起來也更加純凈。


如果開啟 RAW 格式的話,成像的整體亮度是不如普通模式的,但是細節還原上要更勝一籌,在放大后可以看到遠處細節明顯要好上一些。

不過有兩個小問題,一個是 " 祖傳 " 的鬼影問題依然存在,在剛才的那張暗光對比照片中,我用的 iPhone 14 Pro 和朋友的 iPhone 13 Pro 都沒能避免。

第二個就是蘋果依然無法手動開啟夜景模式,使用長曝光進行成像,它不要我覺得,而要它覺得才行。所以在一些光線復雜,且明暗對比非常明顯的場景下,拍出的照片就比較不理想。左面這張就是我用 3 倍變焦拍攝的,可以看到主體景物有點過曝,而其余地方則有過暗,而且畫面純凈度堪憂 ; 右面這張則是我用一部國產旗艦夜景模式拍攝的,很明顯亮部和暗部的控制要好上很多。

當然我也去稍微更暗的地方試了下,這次蘋果確實觸發了夜景模式,但并沒有大幅延長曝光時間,我也沒手動去調整,最終的成像確實還可以,但是如果和我手上另外一臺國產旗艦對比一下的話就會發現,它的高光壓制和暗部的還原還是要差了一點的。

而在光線比較充足的情況下,iPhone 14 Pro 與前代則拉不開什么明顯的差距,保持著非常不錯的水準,成像風格依舊是寫實,色彩還原非常準確。




同樣,在開啟 RAW 格式后,4800 萬像素所帶來的更強解析力,讓成像的有著更為清晰的細節,方便后期進行裁切,這里我是將 RAW 格式壓縮為 JPG 格式再發出來進行對比的,細節上可能會有所損失,直出的話可能會更好一些。還有就是 RAW 格式照片本身對于專業用戶來說,后期的空間會更大,調節色溫、白平衡等等。

夸完之后,又該說問題了,也是兩點,第一就是 RAW 格式照片基本一張都要 60MB 甚至更大,1GB 空間也就能存十幾張照片,所以想要拍 RAW 格式的小伙伴盡量選 512GB 及以上空間的版本 ;

第二呢,就是雖然 RAW 格式照片對于專業用戶來說有著更大的后期空間,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一般不會去用 PhotoShop、Lightroom 等專業軟件去修圖,畢竟用手機拍照就是圖個方便,所以實際意義沒那么大。不過好在用微信是能以 jpg 的格式將 4800 萬像素的 RAW 照片發給別人或者電腦上的,細節上依舊會比 1200 萬像素的好,還是有些用的。
除了拍照外,其實視頻拍攝這塊也有著一個新功能,就是運動模式,也就是手持防抖。通過第二代傳感器位移式光學圖像防抖加上畫面上的裁切來獲得更加穩定的拍攝效果。

它的運動模式從 0.5 倍 -3 倍都可以使用的,最高可以拍攝 2.8K 30FPS 的視頻。我簡單的試了一下,邊移動邊拍攝的話確實要穩的多,盡管比不上穩定器,但日常拍攝基本是夠用的了,效果立竿見影。

未開啟運動模式

開啟運動模式
亮點二:屏幕確實夠亮
盡管不算是非常重要的點,但這代 iPhone 14 Pro 更亮的屏幕還是給了我非常明顯的感知,官方稱其 HDR 最高亮度可以達到 1600 尼特,戶外最高則能達到 2000 尼特 ... 光看這個參數就覺得很頂了。
前幾天正好是周末,我就帶著手機出去玩了一圈,主要是想去試試拍照,但這個屏幕的亮度確實給我留了下深刻的印象。即便是在陽光下,屏幕上的內容依舊是非常的清晰 ( 實際比圖片上還要亮 ) ,完全不需要用手擋著,這點還是蠻方便的。

要是在比較暗的地方將屏幕調到最亮的話,真的是可以閃瞎我的 "24K 氪金狗眼 ",這里提醒大家,在較暗的地方一定要適當調低屏幕亮度,注意保護自己的眼睛。
槽點一:你這島保靈嘛
作為 iPhone 14 最為 " 顯性 " 的一個升級,在我的理解里,靈動島并非是一種設計,而是基于 " 島 ",也就是挖孔區域的一種交互形式。其實單獨對于這種交互我覺得是蠻不錯的,像來電話、充電、放音樂,都可以讓這個 " 島 " 動起來,動畫也做得不錯,巧妙的使利用了的這塊區域,系統的功能以及一些自帶的應用都已經進行了適配。

不過呢,翻車的案例也是蠻多的了,大家去網上搜的話能找到不少,動畫和島分離算是常規操作。

我朋友在進入游戲時還出現瘋狂蹦迪的問題,不過當天晚點時候我用 14 Pro 進入這個游戲時并沒有出現相同的問題,也許是運氣好,或者官方確實修復了這個問題。另外還有各式各樣的 BUG,像應用不能上 " 島 "," 島 " 上內容顯示缺失等等,我不禁的想問一句:你這島,保靈嗎?

除了一些 BUG 外,目前除了自帶應用外,由于蘋果并未開放 API 的,適配靈動島的 APP 數量并不算很多。在我看來,各大軟件廠商為了靈動島這碟 " 醋 ",都得包一頓 " 餃子 " 啦,努力去進行適配,有這么大面子的,應該只有蘋果了吧。當然了,不管是各種 BUG,還是適配的軟件少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是可以解決的,而 " 島 " 本身存在的問題則是我更加關注的點。
之前我有用過一年多的 iPhone 12,對于劉海這東西已經非常的適應了,不過當我剛拿到 iPhone 14 Pro,看到這個 " 膠囊 " 挖孔的時候還是有點 ...emmm,有種說不出的別扭。其實如果仔細看的話,可以看到兩塊開孔是呈現 " 感嘆號 " 排列的,在強光下會尤為明顯,只不過蘋果讓中間那塊區域不發光,就形成了這塊 " 島 "。

單從面積上來說,它所占據的區域應該是比劉海小,比那些雙打孔的安卓產品要大那么一丟丟,不過放在中間就是很顯眼。

雖然在我換上云龍兄的壁紙后,平時看起來毫無違和感了,但當我們玩游戲或者看視頻時,它的存在感就會很強了。盡管面積比劉海小,但更靠下的位置讓這個 " 島 " 在實際使用時會浪費更多的屏幕空間,玩很多游戲時都會有點礙事。

最開始我玩《王者榮耀》時,這個 " 島 " 就會擋住我的金幣數,而邊框和 " 島 " 之間這個縫隙基本也是浪費掉的,我也不能指望自己透過那條縫隙來洞察到啥敵情,所以還不如靠邊的劉海看著舒服。不過后來《王者榮耀》應該是為了這個 " 島 " 做了適配,把金幣位置向右移動了一點,也就是下面圖片這樣,雖然不擋東西了,但看著依舊有點別扭。玩其他游戲也一樣,這個 " 島 " 都很顯眼。


看視頻的話,一般的 16:9 的視頻還好,能避開那座 " 島 ",但要是看電影的話,就不太行了,由于電影的長寬比要更大,所以畫面會更寬,這樣你就不得不看到那座 " 島 " 了,這體驗確實差點意思。

當然,我之所以看著 " 靈動島 " 這么不舒服,應該和我最近一直在用 " 零洞島 " 的手機也有關系,看慣了這種無開孔產品,確實比較難接受蘋果的這座 " 島 " 了。

總的來說呢,我覺得靈動島的交互設計做的還是蠻有新意,也很巧妙,很好地利用了那塊挖孔的區域,但本質上還是靠軟件交互來掩蓋設計上的差強人意,我個人還是不太能接受。當然,以上都是我個人的體驗和觀點,僅供參考,看看就好。
槽點二:攝像頭更凸了
剛才我也有提到啦,這代 iPhone 14 Pro 的后置主攝獲得了蠻大的升級,當然肯定也是有代價的。盡管單從視覺觀感上來說似乎和前代沒啥大區別,但當我拿出同事多余的 iPhone 13 Pro 手機殼想要裝上時卻發現,殼的相機開孔部分并包裹不住 14 Pro 的相機模組 ... 仔細比對了一下發現,iPhone 14 Pro 的鏡頭模組不僅更大,而且凸出也更加明顯。

其實目前多數旗艦產品的鏡頭都會有凸出,包括我自用的一部安卓旗艦和 iPhone 12 都有,只不過這個凸出似乎有點超出了我的接受范圍,目測是其凸出的高度差不多有兩枚 1 元硬幣那么多,在這點上蘋果實現了對諸多安卓旗艦的超越。

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這算是拍照提升的一點代價吧。在實際使用中,主要影響就是玩游戲有點硌手,帶上殼應該會好一些,可惜我沒有,而且還無法白嫖同事 13 Pro 多余的殼,所以我就自能將它當做一個小槽點了。

說回正經的,已經買了的或者準備買的小伙伴,還是帶個殼吧,雖然會更重一點點,但拿著會舒服很多,而且對脆弱背殼和凸出的鏡頭都能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One more thing:獨一檔的 A16 仿生
作為本次 Pro 系列獨享的 A16 仿生芯片,依舊是臺積電 4nm 工藝,2 小 4 大 6 核心 CPU,5 核 GPU,16 個神經引擎核心,官方在發布會上并沒有進行太多的介紹,只知道它比上代更強了,那到底多強呢?

我用 GeekBench 5 測試了下,它是一款跨平臺的測試軟件,算是可以比較直觀的對比一下它與前代 A15 以及安卓陣營的旗艦處理器的差距。它的單核得分是 1885,多核為 5471,相比之前 A15 的單核為 1724,多核為 4625,單核提升了約 9%,多核約為 18%。

而相較于安卓這邊的兩款頂級處理器,優勢則更加明明顯,不得不說蘋果在處理器這塊還是夠強。

在游戲體驗上,目前看貌似是有點小問題。我就玩了下《王者榮耀》,最開始的時候并沒適配高幀率,就 60 幀玩,時不時會出現幀率不穩的問題,掉到 50 幀左右 ; 現在開放高幀率后,也基本就是 110+ 運行,無法達到滿幀。我個人覺得并非是處理器性能不夠,應該只是優化的問題,后續肯定會解決。這里多說一句,我和同事都覺得,雖然 iPhone 有著很棒的性能,但有游戲體驗確實是不如安卓旗艦,操作手感上要差很多。

至于更強的性能還帶了什么,我個人是沒啥太大的感覺,可能還得用久一點才能慢慢發現吧,日常使用的流暢度是完全都能保障的,畢竟這一直都是蘋果得到拿手好戲,靠著系統的優化,即便是老產品同樣能保持著非常高的流暢性。
體驗總結及購買建議
雖然全新的 iPhone 14 Pro 沒有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依然是當下綜合體驗最好的手機之一。盡管我不喜歡 " 島 " 本身,但對于靈動島這個交互方式,我還是覺得蠻有新意的,算是軟件交互為硬件設計買單了。影像這塊靠著全新的 4800 萬像素鏡頭,暗光有著提升比較明顯,算是補強了 iPhone 之前的短板,不過更凸出的攝像頭也確實讓我挺不舒服的。像更亮的屏幕,以及更強的 A16 仿生處理器也都多少為體驗帶來了一些提升。就像我們公司的一位同事說的那樣:十二年過去了,iPhone 在他心中依舊是最棒的手機,只是它,再也沒有之前那么酷了。
至于購買建議,我個人覺得如果你用的是 iPhone 12 系列及以后的產品,除非是非常追求暗光場景的拍攝質量,或者非常想要體驗 " 靈動島 ",是不太建議換 iPhone 14 Pro 的,使用體驗沒有那么大的差距。
而對于 iPhone 11 系列及之前的用戶,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是可以直接上 iPhone 14 Pro 的,喜歡大屏的話就 Max 版本,我并不太建議 14/14 Plus,基本就是 13 的 " 復刻版 ",提升很小,真不如買已經降價很多的 13 系列。至于買多大容量的 14 Pro,我個人的觀點是除非你照片真的比較少,微信聊天記錄所占的空間比較小,游戲玩的不多,我覺得可以考慮下 128GB 版本,反之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直接上 256GB 及以上版本,要是作為專業工具用,拍 RAW 格式照片多,那就 512GB 以上的。
最后再說一句,你選擇一款手機,像我以及別人一些觀點和建議可以作為參考,但基于這些還是要自己多考慮一下,就像我包括很多人不喜歡這個 " 島 ",但你可以覺得它是可以接受的,不要過于被別人的觀點左右,選你需要的,你喜歡的,你可以負擔的起的就好。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295648e9f0927276d73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