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
氣質女神殷桃真人秀首秀光速翻車。
穿裙子撈魚被瘋狂吐槽:偶像包袱太重了。

刺激!
黃曉明大手一揮,送出否定三連。
迷之 " 挑剔 ",大廚說啥他偏偏不要啥。
毫無尊重,看的人血壓飆升。

太刺激!
野生大廚上節目好似在線渡劫。
憋到忍無可忍,只能當眾發飆怒懟明星:
你去看一下你們自己做的那些事情!

哇哦!好熱鬧啊!
這三組片段、三個故事,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各大網絡平臺。
各種爭議、討伐、嘲笑那是絡繹不絕 .....
咋回事呢?
來,讓我們一起走進——
《中餐廳 第六季》

好冤。
這是派爺認真看了節目后最直觀的感受。
廢話不多說。
咱們直接情景再現三下子。
你看。
眾人接到節目組的任務:去農戶家采買食材。
殷桃裙裝出席,打算美美的出個街。
但她萬萬沒想到,這任務里還有一個捕魚環節。
問:這時的殷桃怎么辦?
那一定是撂挑子不干了,姐姐獨美誰也不能破壞我的優雅吧!
對不起,沒有。
她二話不說一卷一扎麻利的挽起裙子,果斷下魚塘捕魚了。
原來,如此操作就是偶像包袱太重啊?

你看。
開業前試菜環節。
黃曉明站在經營者角度,死守 " 親子餐廳 " 的新定位,認為孩子優先。
所有重口的、夾生的、不健康的、帶酒的都不行。

詹大廚站在對菜品負責的角度,堅持根據肉質選擇做法。
于是,他們都鉆進各自的死角里出不來了。
一個不斷的輸出基于食材品質的新方案,一個秉承著 " 親子標準 " 連連 say no。

看到這兒。
是不是該開撕了?哪能啊?
反而是彼此讓步,從長計議;大家各抒己見,有商有量。
合伙人開始思考詹大廚最關心的口味問題。

詹大廚也改變策略,先尋找其他品質的肉類。
就這么雙管齊下輕松打破僵局,讓餐廳快樂開業了!
原來,如此不同立場下的合理討論,叫做毫無尊重?

你再看。
復盤會上。
詹大廚接到食客建議:燒雞公是應該給湯勺的。
但合伙人殷桃表示,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事先沒有試菜。
所以他們對口味和吃法沒有一個正確的把握。

這話匣子一打開,收都收不住了。
雙方都開始互倒苦水。
從合伙人角度,大廚不試菜不溝通,嘉賓就無法為顧客提供任何參考意見。
天天一上新菜,就跟開盲盒一樣全靠 " 猜 "。
費時又費力,招待工作困難重重。

但從大廚的角度,自己根本沒時間搞試菜。
嘉賓幫廚經驗不足,活干了吧又沒完全干。
碗洗了,沒分類放回原位;蒜扒了,多余的食材就往桌子上一放。
久經沙場的大廚哪受得了這個!
只能處處親力親為,像個八爪魚一樣保護自己的主場。

咋辦呢?
直接撕吧?咱都別干了,大廚就真情實感的罵,嘉賓高高在上絕對不改?
好家伙,宮斗呢?哪兒那么多爾虞我詐啊。
你多往后看兩秒就會看到所有人都在積極改變 。
復盤會后。
嘉賓迅速進入大廚的工作模式中,學習收拾臺面,完善自己的技能為大廚分憂。

騰出時間的大廚,迅速溝通菜品羅列清單,方面合伙人出門采買。

你細品。
比起網傳的素人懟明星,這不更像是家里的大家長發火了嗎?
派爺覺得借用尹正的話來形容這個場面是最為貼切的。
家里的孩子該干的活兒干了,但是不到位,長輩還不能嘮叨兩句了?

那么,從節目本身出發。
這次的爆發問題出在哪兒呢?
派爺認為,出在這個剛組建的團隊還不能完全的理解彼此。
嘉賓沒意識到自己的不專業給大廚帶來了繁重的工作。
大廚也沒看到嘉賓面對顧客追問,束手束腳的瞬間。
但慶幸的是,大家都不拐彎抹角。
有問題,說出來,解決掉,彼此攙扶往更好的地方前進。
原來,如此有效磨合,只能歸結為一句大廚怒懟?

發現沒?
當你補全自己的視角以后,你會發現這和網上描述的明顯是兩件事。
他們明明在和諧相處,積極的建立良性溝通。
他們明明沒互撕不作妖,氛圍好的不得了。
結果,卻被掐頭去尾的打造出了 " 明星高高在上看不起素人 " 的感覺。
然后,網友就被碎片化的信息蒙住了眼睛,開始一味的否定明星當下和過去的所有成績與努力。
試問,這對明星就是公平的嗎?

負責任的講。
目前為止,他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去最大化的創造價值。
大家眼里有活,也都不矯情。
幫忙備料的。

上崗炒菜的。

最忙的時候。
還能游刃有余的開啟 " 流水線作業 "。
一切都漸入佳境,根本不慌。

哪怕規則改變,全員換崗。
大家也是有條不紊的打配合,互相傳授經驗。
一遍一遍的練習,只為提供最好的服務。
這邊,小羊老師教殷桃做甜品和面點。
從餐桌上賣的,教到餐后親子課堂要用的。
事無巨細,不漏掉任何一個環節。


鏡頭一轉,殷桃亦是如此。
從高峰期如何點菜,再到打包盒、備用餐具和寶寶椅的位置。
她詳盡的將自己的前臺經驗告訴小羊老師。
倆人互相幫助,為隊友上崗提供最優的支持。


當然,換崗難度系數更大的。
還得是從店長換到大廚崗的黃曉明。
面對 " 全是大菜 " 的重壓,他一刻不敢停趕緊拉著大廚加急開小灶。
一切行動聽指揮,努力的去追趕詹大廚的專業步伐。
詹大廚更是高效率上線,從備料到炒菜監管住每一個細節,為 " 新大廚 " 的上崗提供助力。

派爺整個流程看下來。
比起用 " 同事 " 去形容這一群人,派爺反倒覺得他們像 " 家人 " 多一點。
這里的相處模式,真的好和諧啊 ~
他們可以做到笑料不斷。
比如,詹大廚教陳立農抓肉。
堪稱大型忽悠現場,倆人一個敢說一個敢信。
陳立農一本正經問大廚,怎么確定這個粉滲透進肉里去了?

大廚頭都沒抬。
比他還一本正經的回答道。
你問它啊!你問它,兄弟啊進去了沒!

他們還絕不讓矛盾過夜。
白天,大廚不小心用了小羊老師做甜品的破壁機,兩人爆發了一場小戰爭。
晚上,他抓準時機趕緊和小羊老師道歉,獲得諒解。

不難看出。
在這里人人都把自己最自然最真實的一面給拋出來了。
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
為什么?
因為派爺相信,真的感情加上真的用心一定能經營好一家真實的餐廳。

不信你看。
節目中,他們每個人的表現都可圈可點。
比如,求知欲拉滿的章若楠。
試菜環節她就穿梭于各個戰場。
一會兒站在大廚邊上學做菜,一會兒跟著小羊老師學面點。
頗有股要把自己鍛煉成全能型選手的架勢來!

當自己的菜品收到負面反饋時。
她也不會一個人瞎捉摸,而是找專業的人幫忙把關。
以求最快最精準改進自己的不足,繼續為大家提供服務。

再比如,金牌銷售員尹正。
不得不說。
他絕對是有七八把刷子在身上的。
光一個點菜環節,就能被他玩出花來。
你就看。
直播帶貨式、沉浸式、饑餓營銷式點單輪著上。
賊會形容,話術抓人,情緒熱烈。
情到濃時,甚至還能自由切換方言和顧客拉進距離。

而且。
他不光是最好的銷售,還能是最知心的戰友。
點單時,他答應一桌顧客給孩子做碗水煮蛋。
豈料,一個不小心就被他給賣成了 " 爆款 "。
面對不停的加單請求,他第一時間和大廚建立溝通,就怕給大廚增加負擔。
心思的細膩,讓人連連稱贊。

除了這些小細節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和美好。
更讓人感到驚喜的,還有大伙兒和顧客間的互動。
真的太招笑了朋友們!
這前有尹正被問出場為什么沒有 BGM。

后有顧客 " 記仇 " 黃曉明,直言其上鏡臉最大。
每天就跟在家招待親戚一樣,次次打成一片,場場歡樂不斷。

咱就是說。
這樣一家" 用心還有梗 "的中餐廳,誰能不愛呢?
派爺是中餐廳的老粉兒了。
每次只要它播,我就必須第一時間打開追更模式。
為什么?
因為懂得創新的節目組是永遠值得信賴的。
拿前五季來說。
中餐廳從國外做到國內,從固定的餐廳搬上移動的房車。
肉眼可見的,它每一季都會帶來一些新的東西。
也正因如此努力,才讓中餐廳季季都是當之無愧的爆款。

到了第六季。
你會發現,他們仍然致力于去挖掘新的玩法。
比如,用晚餐改午餐的經營難度升級來考驗嘉賓的專業度。
比如,讓嘉賓進入到千戶農家中,親自挑選采摘捕撈最好的 " 中國味 "。

再比如。
升級節目內核,設置親子模式。
讓大家做出 " 中國味 " 的同時,還要去傳承 " 中國味 "。

節目內核抓住了,它還不忘給自己疊滿 buff。
你看,景美。
湖南的郴州,景色旖旎,堪稱人間仙境。
往這里一站,有種生活被按下暫停鍵的美好。
一切似乎都變得慢下來了。

你看,人還和。
嘉賓間的化學反應奇妙,自帶爆款潛質成為一種收視保障。

你再看受邀而來的飛行嘉賓們個個不簡單。
有一位算一位,就片頭出現這么兩三秒,都能做到讓人一把子期待住。

可以說。
在多個維度的加持下,這一季的中餐廳找到了更好的狀態。
無論是人與人之間最自然的相處模式、快節奏敘事下讓人慢下來看生活的魔力、還是烏托邦式的唯美與治愈。
隨便拎出來一個,都讓人眼前一亮。
這種 " 求變 " 的心態,讓節目組永遠在打碎自己,不斷重組去獲得新的養分。
所以,派爺相信。
只要它一直愿意探索,它就會永遠年輕。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150188e9f096c04153a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