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東八區的先生們》被下架 " 突然登上熱搜,這部開播以來就爭議不斷的電視劇,最終還是以 " 下架 " 這個大家都沒有想到的結局收場了。
這幾年因為內娛法制咖的層出不窮,電視劇下架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 " 處置 " 手段。
雖說這并不是第一部下架的電視劇,但至少它播完了。
有的劇,播都沒播完就消失了。
電視劇幺蛾子不斷,電影這邊就更離譜了,正在上映呢,片方突然說不放了,原因是觀眾欣賞不動,所以擇日重映。
好家伙,被動下架是迫不得已,主動退場卻是始料未及。
不說法制咖,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內娛那些 " 消失 " 的另類影視劇,有些是自己作死,有些則是太過超脫——
《東八區的先生們》

這部劇自打本月開播開始,就成了各大影視 UP 主們集體吐槽的對象。
其他片子還能爭議一下,這劇真的沒爭議,它真的太爛了。
爛到令人發指,爛到清新脫俗,甚至它背后的故事比如張翰手把手執導后期給眼睫毛上 P 雪花,都顯得是那么行為藝術。

爛歸爛,但沒想到里面還出現了扯內衣帶子、摸胸,以及一些涉嫌貶低女性的臺詞。
當然,劇方乃至張翰本人自始至終都沒有對劇發出過任何回應。
大概他們也知道,回應只會火上澆油,所以選擇了默不發聲,終于,它播完了,終于,它也再見了。
《雷霆戰將》

《東八區的先生們》因為豆瓣 2.1 創下本年度最低,被人調侃是開天辟地。
NO,NO,NO,你們忘了這部播到半路就消失的另一部 2.1 分的《雷霆戰將》嗎?
這部劇主打青春版《亮劍》,沒想到在播出之后遭到了排山倒海般的惡評。
打仗的軍人頭上都抹著發膠,住大別墅。
戰場上槍林彈雨,居然一邊喝咖啡一邊抽雪茄,重點是衣服干凈得就跟剛從洗衣機里拿出來的一樣。

但劇方可不甘心被差評,反而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對非議進行一一回應,言外之意,我們沒拍錯,是你們瞎批評。
種種爭議,引得官媒也站出來發話了,于是該劇在僅僅更新了 9 集之后就下架了。
平臺表示會在后期修改之后再重新再上架,結果,一別竟是永遠啊。
《我叫劉金鳳》

《我叫劉金鳳》作為一個小甜劇,劇情沒啥可說的,沒想到竟然因為服道化過于日系,被批評上了熱搜。
盡管是架空時代背景,但顯然網友并不買賬,中華上下 5000 年的傳統服飾還不夠你改編的,為啥要去模仿日本?

作為一部糊劇,如果僅僅是一兩處的相似,估計也沒人在意。
但問題是,雷點實在是太多了。
不僅大臣的服裝和日本的公卿服一毛一樣,皇帝也穿著藏青色上面繡滿了菊花(日本國花)元素,女主更是一身和服裝扮。

實在不讓人過分聯想,劇方是不是故意的?
有了《雷霆戰將》這種播一半就被腰斬的經驗在前,平臺在敏感度上也是多了 180 個心眼子,在看到輿論越鬧越大時,加速更新,最后一天更是直接播到了大結局。
然后它就消失了。
《封神演義》

神話改編的范圍和彈性應該是很大的,但能把大家都惹毛的神話劇,《封神演義》算是獨一份了。
該劇在 2015 年開拍,直到 2019 年才和大家見面,結果 65 集的劇播到 53 集的時候直接停播了。

其實這部劇叫《封神演義》還不如叫《妲己傳》,全劇都圍繞著妲己的愛恨情仇展開,和楊戩也有一腿,幾乎是推翻了之前《封神》給我們建立的世界觀。
可以說是套著名字的同人文。
如果說只是一般的集數,厚著臉皮就播完了,但它足足 65 集,劇方能挺到 50 多集才停播,足以說明這劇是真的不招人待見。
《阿修羅》

親臨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是上輩子折翼的天使。
2018 年 7 月 13 日上映,該片由劉嘉玲和梁家輝這兩位大佬坐鎮,動作、奇幻的標簽也被看做是 " 大片 " 的標志。
可沒想到僅僅上映 3 天后,該片就發布公告,要撤檔停映。
片方表示受了很大委屈,什么市場不公遭遇惡評,所以撤檔是不得已的自保手段。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票房不佳才是真正的原因。

這部據說是投資了 7.5 億人民幣的驚天巨制,在上映的 3 天時間里僅僅收獲了 5000 萬票房,而且豆瓣僅有 3 分,口碑爛到谷底。
說個好玩的,在最早宣傳時,片方可是信心滿滿,認為該片能賺個幾十億。
如今過去 4 年了,多少大片都敗在了疫情之上,《阿修羅》估計再也看不到了。
《被解救的姜戈》

作為奧斯卡獲獎電影,該片在次年(2012 年)順利引進中國,而且因為有小李子出演,盡管當時已經有了高清的片源,但很多人還是選擇去電影院一睹風采。
沒想到就在上映的第一天,確切說是第一天的上午,該片被緊急通知下架。
甚至當時還有影迷都已經坐在影廳里看上了,直接黑屏被工作人員請了出去。

官方給的解釋是 " 技術問題 ",在時隔 1 個月之后該片再次和大家見面,但相較之前的版本少了將近 4 分鐘。
其實最早看了零點場的觀眾,都表示自己看到了男主裸露的鏡頭,這在內地影視環境下是絕無可能的。
所以大膽猜測應該是審查出現了紕漏,所以在發現之后緊急下架修復。
小插曲,也算是虛驚一場了。
《怪物獵人》

這部已經在豆瓣上查無此名的片子,因為涉嫌辱華被下架。
原因在于開頭時主角們相互之間說的一段臺詞。
A 問:男兒膝下有什么?B 答:有黃金。奇怪的是字幕是黃金,但口音卻是 Chinese。
啥意思,男兒膝下有中國人?
越來越多的網友留言表示自己也聽到了這一段尷尬的翻譯,之后有人科普這是一個梗,來源于早期的辱華段子。

于是事情越鬧越大,在上映僅有 2 天之后,該片發行方道歉,然后上頭就下架了此片,全網封殺。
買了票的也給強制退了,結果就是當時同檔期的其他電影迅速占領大盤。
這怪誰呢,怪它自己,但審查的就沒發現,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
《延禧攻略》《如懿傳》

這兩年為啥看不到新的宮斗劇了?因為不讓拍了唄。
彼時宮斗題材真的是收視密碼,但越來越多的劇為了宮斗為了制造沖突,肆意篡改歷史,扭曲歷史人物。
看戲可以,但用戲里的情節來評判歷史人物,顯然已經有點走偏了。
且各種妃子爭風吃醋,綠帽亂飛也被認為是引導了不良之風,簡而言之就是,宮斗劇的確很好看,但沒起到正面積極的作用。

雖然《延禧攻略》和《如懿傳》都沒回應為啥下架,但不免讓人聯想應該和官媒多次對于宮斗題材的批評有關。
不幸中的萬幸,《甄嬛傳》還活著,《金枝欲孽》也能看。
《余罪》

《余罪》作為一部網劇,能在當年引起巨大的反響,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
張一山也憑借此劇轉型成功,讓人發掘到了他痞帥的另一面,但多年后這部劇已經在平臺上看不到了。
為啥下架不得而知,但這部劇如果放在今天,肯定是過不了審查的,很簡單,尺度太大。
劇里情節設置得很大膽,出現了很多少兒不宜的鏡頭,包括對于警察的塑造,其實都頗有爭議。

如今再涉及到公安警察刑偵反黑等題材,大多都有官方的指導和背書,自己想咋拍就咋拍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余罪》能成為經典,更重要的是從形式到內容,它都已經不可復制了。

爛劇下架大家拍手稱好,好劇下架大家又流淚惋惜,當然 " 下架 " 本身并不能給一部劇的好壞進行蓋棺定論。
但下架作為一種殺傷力最強的方式,這幾年的頻發出現還是讓很多人表達了擔憂。
觸碰了紅線的暫且不論,但如果影視劇優劣完全交給市場去評判似乎也不太行。
行政和市場的雙向結合,合理調節,才能讓劣幣驅逐良幣變成真正的偽命題。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2991f8e9f09262635e1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