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關心國慶檔嗎?

今年國慶檔的慘淡,早就已經有預兆了。
9 月 26 日就有媒體報道預售突破了 4000 萬,看起來還不錯。但回顧去年這個時候,國慶檔只《長津湖》這一部電影,預售就已經高達 7000 萬。

反觀今年國慶檔,好像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在今年國慶檔 4000 萬的預售里,王一博主演的《長空之王》自己就占了 3000 萬。在這部電影改期以后,國慶檔的預售更沒眼看,網友最期待的國慶檔電影也成了《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5 ——我的外星朋友》。

今年的國慶檔仿若一潭死水,就連《長空之王》撤檔這件事的熱度都比這些定檔的電影加起來要高。
國慶期間遠門不敢出,附近沒意思。觀眾們好不容易想在休息的這幾天里看場電影,但是看著幾部定檔的主旋律電影,只覺得還不如去人民公園曬太陽喝茶有意思。
國慶檔,從什么時候開始變得這么拉胯了?

自 1997 年馮小剛推出《甲方乙方》開始,中國內地就開始有了 " 賀歲檔 " 的概念。但是,直到七年后院線制改革之后,中國內地才勉強算是有了國慶檔。

那年,張柏芝出演的《河東獅吼》成了國慶檔票房第一,在一整年的票房排行里也算是勉強擠進了前十。
這部片子的評價并不算很高,按照當時的觀點,《河東獅吼》的票房能將將過 2000 萬,還是因為題材相近,沾了上一年上映的《我的野蠻女友》的光。

不過不管怎么說,那會出道還不到五年、水水嫩嫩的張柏芝,怎么也給國慶檔留下了一抹亮色。

2002 年算是一個不太差的開始,中國電影開始在國慶檔發力了。到 2008 年,更是達到了一個小頂峰,一部《畫皮》賣了 2 個億,口碑票房雙豐收,僅次于賀歲檔的《非誠勿擾》和暑期檔的《赤壁》。
在《畫皮》吃到了國慶檔的甜頭之后,《風聲》《畫壁》" 狄仁杰 " 系列等優質電影,也都把目光聚焦在國慶檔。

按說,照著這個勢頭,內地的國慶檔發展也算得上是穩中有進,所有人也都以為國慶檔會越來越好。直到 2012 年那場國慶檔,才終于讓人明白,就算是全國人民都放假,如果電影不行,也沒有一個人會想走進電影院。
2012 年的國慶檔有多拉胯呢?那年國慶檔票房冠軍是《太極 1》。

這部電影倒也算不上爛得徹頭徹尾,只是它好的地方乏善可陳,差的地方泯然眾人。說白了,差都差得沒有什么特色。
這部當時號稱制作成本高達 2.2 億的 " 華語史上最貴的功夫片 ",最后票房只有 1.5 億。而且,就這 1.5 個億,都還是多虧了它是 3D 電影——票價高。
《環形使者》的觀影人數還比《太極 1》多了幾十萬,只是因為票價便宜吃了虧。

那年票房慘淡,有今年的影子,所有人都在問為什么國慶檔突然沒人看了?其實哪有那么多原因,無非就是 " 難看 " 兩個字。
不過現在回頭一看,2012 年的國慶檔并非一無是處,雖然爛,卻也算得上爛得百花齊放。
那年國慶檔前十的電影里,有五部都是引進的海外電影,其中,《環形使者》甚至僅次于《太極 1》成為國慶檔票房第二,甚至超過了周潤發主演的《銅雀臺》。

如果繼續往下看,你就會發現,雖然后面幾年國慶檔中國電影的質量確實有所提高,但我們已經很難在國慶檔看到引進的海外電影了。
到了 2013 年,國慶檔上映的 14 部影片中只有 3 部引進電影,且票房慘淡。
當年關注度比較高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被挪到了 9 月中旬上映,而另一部年度大作《驚天魔盜團》則是被拖到了 10 月 10 日上映。

因為國慶假期,《驚天魔盜團》上映那周的周末也還要調休,周六也還得工作。即使如此,它首日上映還是以 1200 萬的成績超過了當年國慶檔獨占鰲頭的《狄仁杰之神都龍王》。
從那年開始,國慶檔電影的質量確實有明顯的提升,只是越發少見引進的海外電影了。

國慶檔從此開始越發火熱,越來越多國產電影盯上了這個時機。
2014 年,堪稱國慶檔最卷的一年。
喜劇有徐崢的《心花路放》,動作片有《痞子英雄 2》,劇情片有紀實題材的《親愛的》,傳記有湯唯主演的《黃金時代》…… 即使在今天看來,那年的國慶檔,也可以說得上是神仙打架。

在這場多類型電影的混戰中,剛拍完《泰囧》沒兩年的徐崢拍出來的《心花路放》拔得頭籌,不僅成為國慶檔的票房冠軍,更成為那一年的票房冠軍,算是創造了紀錄。
也是靠著這些高質量電影,2014 年的國慶檔,最終以 11.18 億元的票房成績首次突破了十億大關。《心花路放》的成功,也讓人發現,原來國慶檔還是喜劇吃香。
于是,2015 年,國慶檔被喜劇片占據了。
那一年,吃到甜頭的徐崢決定把《港囧》放到國慶檔上映,但是他沒有想到,國慶檔居然有一個黑馬沖散了他連續第二年奪冠的可能。
那匹黑馬,就是沈騰。

沈騰在 2015 年以前只有兩個身份:春晚演員和話劇演員。但是到了 2015 年,他的身份里終于追加了四個大字:電影演員。
《夏洛特煩惱》這部即使在現在看都有極高討論度的國產喜劇佳片,在那年其實并不被人看好。畢竟同為喜劇,有《泰囧》作為前作的《港囧》,怎么看都更吸引人。

但是,沈騰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讓《夏洛特煩惱》突出重圍,成為國慶檔票房第一名。
那段時間,劉德華口音版的《屯兒》火遍大江南北,一首歌的熱度甚至隱隱超過同在國慶檔上映的、由劉德華正主主演的《解救吾先生》。

比起這一部電影票房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從此以后,喜劇電影終于刻上了開心麻花的印子;而沈騰,也算是正式開啟了自己征戰大銀幕的道路。
從這一年開始,開心麻花就一直在嘗試復制自己國慶檔的路子。不過在不斷的嘗試之中,他們卻再也沒能復制那一年的成功。
2016 年,他們在十月放出了《驢得水》,口碑好,票房差。2017 年的《羞羞的鐵拳》,票房好,口碑差,不如王晶的《追龍》。

后來,開心麻花干脆在國慶檔擺爛,反正只要被罵,就說不是開心麻花出的。
2018 年推出的《李茶的姑媽》既看不見沈騰,也瞅不到馬麗,而且最重要的是,看不到一點點的誠意,完全比不上當時同期上映的《無雙》和《影》。

本來國慶檔正慢慢向喜劇聚合,但是喜劇卻后勁乏力。
大家也明白,國慶檔,需要有新人接棒了。

然而,很多電影是沒法接下這根棒的。
國慶假期畢竟不是個普通的七天長假,特殊的時間,也注定了不是所有電影都適合出現在大銀幕上。
所以,國慶檔經常出現撤檔的事兒。如果你看看往年的國慶檔,就會覺得今年的《長空之王》撤檔這件事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說到國慶撤檔,就不得不提一提馮小剛。這位一手造勢出賀歲檔的大導演,卻一直沒在國慶檔上吃到過紅利。
他的電影,從來也沒在國慶檔上映過。
并非他從來沒想過爭一爭國慶檔,原本,他的《我不是潘金蓮》(2016)和《芳華》(2017)都是計劃在國慶檔上映的,但最后一部被推到了 11 月,一部被推到了 12 月中旬。
這兩次撤檔都沒有對外給出過明確的理由。

馮導不過是 " 被撤檔 " 大軍中的一員。這些年來,一些明顯不太符合國慶基調的電影都會遭遇撤檔,比如今年情人節上映的《十年一品溫如言》,原本應該是在 2021 年國慶檔上線的。
罷了,這部豆瓣評分 2.7、有望爭奪年度最爛片的電影,沒上就沒上吧。

不過,國慶看電影的需求一直在,市場沒縮小,只是不同類型的電影此消彼長。在一些電影退出國慶電影序列的同時,也有一些電影終于抓住這個時機開始發光發熱。
2016 年,《湄公河行動》奪下了國慶檔冠軍。這部立意優秀、制作精良的電影,也確確實實地講好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從那時起,大家也都能感覺到,接下國慶檔這一棒的,是主旋律電影無疑。
2019 年,國慶檔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新紀錄,總票房高達 44.66 億。那一年,奪得票房冠軍的電影里又有了沈騰,那部電影的名字叫作《我和我的祖國》。
2019 年,國慶檔票房前三名——《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都是主旋律電影,國慶檔也明顯進入了新時代。

從那年開始," 我和我的 " 這四個字成了國慶檔頂流。2020 年的《我和我的家鄉》,2021 年的《我和我的父輩》。
2021 年的主旋律電影《長津湖》更是以 32.03 億元的成績領跑,創造了新的國慶檔票房紀錄,再一次點燃了國慶檔。
反觀今年的國慶檔,市場仿若一潭死水,今年的主旋律電影也遠沒有前幾年的那么吸引觀眾了。
不說了,去看《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了,里面可有鞠萍。
設計 / 視覺:壯壯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857378e9f09369a2cc5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