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4G 還沒有誕生之初,不少互聯網從業者就在幻想它的應用場景了。
黑馬依稀記得,在當時最主流的一種聲音就是快應用:一種無需安裝 APP 點擊即可使用的應用。
這不,在這種大環境下,快應用應運而生。

因為那時剛好又趕上 4G,于是快應用框架便被深度集成進了各家手機廠商的系統中。
理論上來說,快應用可以在操作系統層面實現用戶需求與應用服務間的無縫連接。我們可以用快應用喚醒手機正常的 APP,也可以用手機正常的 APP 喚醒快應用。

像智能手機的短信、負一屏、快捷搜索框、瀏覽器等場景都能接入快應用。這些應用場景,也為快應用帶來了海量的流量。
然而,好景不長。
隨著微信小程序的興起,快應用逐漸被用戶所拋棄。原因很簡單,黑馬給大家列舉幾點出來大家評評。
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說,快應用的使用體驗很割裂。

因為它是依托于智能手機的存在,所以它不能被轉移。用戶一旦更換不同品牌的手機,之前的快應用就無法再使用了。比如用戶更換蘋果手機,新手機就不再支持快應用。
站在開發者的角度,用戶更換其他品牌的安卓手機就相當于是流失了一個用戶。因為手機廠商各自為營,很難在各家廠商均注冊一遍賬號,然后經歷新一輪審核、上傳、發布的流程。

這個流程,黑馬光是想想都覺得窒息。
相比之下,微信小程序依托于微信生態,不僅全平臺數據通用,不擔心換機導致的數據丟失和應用生態缺失,而且還能在微信生態中獲得海量的流量。對于開發者而言,孰輕孰重,顯而易見。

正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導致了快應用的敗退。
那么,面對流量日益枯竭的快應用,手機廠商和相關開發者又該怎么做呢?當然就是趕緊撈最后一筆流量啦!
因此,我們可以看見不少手機的快應用做出了諸多奇葩操作。


占用用戶大量內存:

彈無數廣告:



這里黑馬也不直接點名是哪個手機廠商了,因為大部分安卓手機廠商都是這副德行。你以為快應用是方便我們快速打開應用?真不好意思,以前是不是不確定,但是現在一定不是。

總之,快應用的崛起見證了 4G 時代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但也正因為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互聯網巨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內容生態。
快應用也因此被拋棄,成為當代安卓智能手機最大的 " 毒瘤 ":毫無用處卻又無法割舍。
另外,在這些巨頭形成寡頭姿態后,逐漸掌握著這個應用生態的應用 " 生殺大權 "。如果你和他們沒有利益沖突還好,如果有利益沖突的話,那不好意思,直接在審核上就能卡得你懷疑人生。
看似自由的互聯網,背地里卻是無處不在的廝殺競爭。
可以說,安卓手機現階段最大的 " 毒瘤 " 是快應用,那互聯網現階段最大的 " 毒瘤 " 又是什么呢?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13e8c8e9f09339d45fa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