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院線電影經(jīng)歷了史上最慘的國慶檔。
十月一日至十月七日,七天總票房只有 14.98 億。

這是什么概念呢?
相比較國慶檔票房最高的 2019 年,今年票房只有 2019 年的三分之一。相比較去年,足足下跌了 65.9%。
回溯整個電影國慶檔歷史,今年國慶檔創(chuàng)下了 2014 年以來的史上最低票房。
也就是說,這個國慶檔票房成績,我們回到了八年前。
那么,問題到底出在了哪里?
內(nèi)地院線片角逐國慶檔,要從 2008 年《畫皮》聊起。
2008 年 9 月 26 日《畫皮》上映,上映首日 1520 萬元票房。
在當時,這是特別漂亮的成績。
在此之前,于 2007 年賀歲檔上映,被認為勢頭兇猛的《集結(jié)號》和《投名狀》首日票房也只是 1500 萬元和 1000 萬元。
而且,在創(chuàng)作了首日奇跡之后,《畫皮》的票房還在一路向上,并且在國慶當天突破了一億票房的大關(guān)。
六天突破一億,十九天突破兩億,《畫皮》成為了內(nèi)地第六部票房超過兩億的電影。
大家看到了這個期間的巨大票房潛力,紛紛下注押寶,逐鹿國慶檔。

2009 年國慶檔,《風(fēng)聲》票房 2.17 億。
2010 年國慶檔,《狄仁杰之通天帝國》票房 2.86 億。
2011 年國慶檔,《畫壁》票房 1.51 億。
許多大制作電影都紛紛瞄準國慶檔,并且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
然而,這種蒸蒸日上的勁頭在 2012 年被斬斷。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2012 年國慶檔都被稱為是 "史上最慘國慶檔"。
當然,如果有今年的國慶檔作為對比,2012 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2012 年國慶檔,比較有分量的電影有五部:
馮德倫導(dǎo)演,集齊梁家輝,彭于晏,舒淇,馮紹峰和楊穎的奇幻片《太極 1:從零開始》。周潤發(fā)和劉亦菲主演的古裝片《銅雀臺》,章子怡、張柏芝和張東健主演的愛情片《危險關(guān)系》。
李玉導(dǎo)演,范冰冰和馮紹峰主演的愛情懸疑片《二次曝光》。由約瑟夫 · 高登 - 萊維特,艾米莉 · 布朗特主演,許晴加盟的科幻片《環(huán)形使者》。

五部電影卯足了勁兒要在國慶檔出頭。
但最終,五部電影全部撲街,就連排名第一的《太極 1:從零開始》在檔期內(nèi)票房也未能破億,創(chuàng)造了國慶檔歷史上著名的 " 五敗俱傷 "。
好在,2013 年徐克的《狄仁杰之神都龍王》再現(xiàn)三年前《狄仁杰之通天帝國》的輝煌,以 5.85 億的總票房一挽 2012 年國慶檔的頹勢,再一次印證了國慶檔的黃金價值。

不過,稍一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
從 2008 年到 2013 年,國慶檔票房冠軍都是主打視效的古裝片。
特效大片仿佛成了國慶檔的 " 票房密碼 ",追求視覺盛宴在那些年一度成為風(fēng)潮。
2009 年的《風(fēng)聲》算是唯一的例外。
值得一提是,不同于其他高票房低口碑的電影,有天時地利運氣加成的成分。
陳國富和高群書執(zhí)導(dǎo)的《風(fēng)聲》的成功是當之無愧的,無論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還是精彩的群戲表演。甚至演技被詬病的黃曉明,在這部電影也奉獻出了巔峰演技。
《風(fēng)聲》都完全值得票價的,很多觀眾為此還 2 刷,3 刷。

2014 年,國慶檔歷史上劃時代的一年。
這一年,寧浩導(dǎo)演,黃渤、徐崢和袁泉主演的《心花路放》,首日票房突破 1 億,總票房達到了 11.69 億。
同期上映的還有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的 " 打拐 " 題材電影《親愛的》。
許鞍華導(dǎo)演,湯唯主演的傳記電影《黃金時代》。
以及趙又廷、林更新主演的犯罪動作電影《痞子英雄 2:黎明升起》。
這一年的國慶檔,總票房達到了 11.18 億,國慶檔進入 10 億 + 時代,觀眾逐漸開始習(xí)慣在國慶假期走進電影院,院線電影國慶檔趨于成熟。

這一年國慶檔的輝煌,其實很能說明問題。
第一,市場需要百花齊放。
不同觀眾,不同口味。相比較單一的古裝片輸出,當然是題材豐富,類型多樣的國慶檔更能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
第二,好電影才是硬道理。
相比較 2012 年的 " 五敗俱傷 ",2014 年國慶檔在保持類型豐富的基礎(chǔ)上,質(zhì)量也過硬。
《心花路放》評分 7.2。

《親愛的》評分 8.4。

《黃金時代》評分 7.4。

同一時期能看到三部 7 分以上的國產(chǎn)電影,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不敢想了。
自 2014 年國慶檔突破 10 億 +,之后每年的國慶檔都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2015 年,《港囧》以 16.14 億票房位居榜首。
票房雖好,但口碑卻是低開低走。
也正因為《港囧》的質(zhì)量太差,籍籍無名的《夏洛特?zé)馈?/strong>以 14.48 億緊隨其后,成為當年的最大黑馬。
《夏洛特?zé)馈返某晒σ慌e鑄就了開心麻花的金字招牌,以及捧紅了日后國產(chǎn)片半個喜劇江山的沈騰,和馬麗等新一代喜劇演員。

2016 年,《湄公河行動》從籍籍無名躍居榜首,以 11.88 億的票房狂甩《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和《爵跡》,再一次印證了口碑才是硬道理。

2017 年,國慶檔遇上中秋國慶雙節(jié)。
《羞羞的鐵拳》《英倫對決》《追龍》以及《縫紉機樂隊》,四部電影一番鏖戰(zhàn),最終國慶檔票房突破 26 億,再創(chuàng)新高。

2018 年的國慶檔稍顯疲軟。
開心麻花《李茶的姑媽》口碑告急,國師張藝謀的《影》叫好不叫座,還好有周潤發(fā)、郭富城的《無雙》緊急救市,彰顯著港片最后的輝煌。

那時候沒人能想到,這會是國慶檔最后一年的百花齊放。
時間來到 2019 年,國慶檔創(chuàng)造了歷史最高票房,44.66 億。
《我和我的祖國》以 31 億票房領(lǐng)跑,評分 7.6。
《中國機長》票房 29 億,評分 6.6。
《攀登者》票房 11 億,評分 6.0。
建國 70 周年,普天同慶,未來形勢一片大好。

2020 年,疫情突如其來,電影行業(yè)的步履艱難。但如果單看票房,國慶檔票房并沒有產(chǎn)生太大的影響。
2020 年,國慶檔總票房 39.67 億,《我和我的家鄉(xiāng)》以 28 億票房位居第一。
2021 年,國慶檔總票房 43.89 億,《長津湖》狂攬 33 億票房,《我和我的父輩》以十億票房位居第二。
但不知不覺中,國慶檔已成了主旋律的天下。
以至于今年國慶檔上映的八部電影中,除了四部動畫電影,剩下的全是主旋律。
分別是《萬里歸途》《鋼鐵意志》《平凡英雄》《搜救》。
熟悉的配方,相似的味道。
但四部電影也就一部《萬里歸途》能看。
剩下的三部,《平凡英雄》評分 6.1,剛過及格線。《鋼鐵意志》和《搜救》還沒有出分,但是滿屏的一星和二星,質(zhì)量可想而知。
今年國慶檔 14.96 億的總票房中,《萬里歸途》獨攬 10.23 億,占了七成。

很多人提到今年的國慶檔,第一反應(yīng)就是無片可看。
但其實,國慶檔上映新片相比較同期并沒有減少,所以 " 無片可看 " 的真正涵義是 " 沒有值得特別想看的片子 "。
四部新片,全是主旋律。留給觀眾的也就只有兩條路,要么去看《萬里歸途》,要么不看。
于是,一部分觀眾選擇去看《萬里歸途》,促成了《萬里歸途》10 億票房,而更多的觀眾選擇不看,促成了國慶檔八年來最差的票房成績。
其實觀察往年國慶檔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主題。
2008~2013 年,古裝視效片最容易出票房。
2013~2018 年,喜劇片最容易成黑馬。
2019- 至今,主旋律電影為王。
一個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應(yīng)該允許主旋律、喜劇、犯罪、動作、科幻、文藝、古裝以及現(xiàn)實主義等各種各樣的題材共同出現(xiàn)。
在前些年即便票房冠軍題材相似,但依舊會有許多不同題材的電影在同期上映。所以會有《風(fēng)聲》打破視效大片得票房冠軍的記錄,會有《湄公河行動》在喜劇片中殺出血路。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觀眾在不同時期偏向不同類型的電影,這很正常。
因為,觀眾的審美是多元的。
但同時,也是容易審美疲勞的。
就像本山大叔談春晚說的那樣:
" 我們 365 天,都在教育的過程當中走過。"

觀眾在假期走進電影院是放松心情,尋找快樂的,不是花錢去尋找教育的。
另外我翻了一下接下來月份的待映列表。

十月只有一部定檔。
之后的十一月,一部電影都沒有。

驚不驚喜?
意不意外?
中國電影能走到現(xiàn)在,很不容易。
去年一年,在疫情的影響下,依舊有 11.61 億人次走進了電影院。
但是現(xiàn)在,電影快沒有了。
這么多年培養(yǎng)出來的觀眾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習(xí)慣,快斷了。大家對電影的熱情,對院線電影的支持,快消耗掉了。
這真的很讓人無奈和心痛啊。
10 月 8 日國家電影局表示:
將持續(xù)推動更多優(yōu)秀影片加快上映,滿足觀眾多元化觀影需求。

也只是電影行業(yè)最近為數(shù)不多的好消息了。
總之期待吧,期待還有這么一天——
大家還會凌晨排隊去看《復(fù)仇者聯(lián)盟 4:終局之戰(zhàn)》和《魔獸》,在情人節(jié)和心愛的人去看《愛樂之城》,文藝片愛好者在朋友圈把《路邊野餐》口口相傳,觀眾一起把《我不是藥神》《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尋夢環(huán)游記》等國內(nèi)外佳作刷爆社交網(wǎng)絡(luò) ......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682deb15ec004e5406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