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最近這幾年 " 環保 " 這個主題在智能手機行業可以說是相當 " 受重視 "。
一方面,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過去那種 " 大部頭 " 的包裝箱了。即便是售價過萬的頂級旗艦產品,如今通常也會采用小尺寸、且內部極為緊湊的紙質包裝盒,在降低包裝材料耗費的前提下,確實顯得 " 面子上 " 差了那么一點。

另一方面,在手機包裝的內容物上,如今廠商也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不斷做著減法。從耳機到音頻轉接線、從詳細厚實的紙質操作手冊到充電適配器,以上這些在以往的手機包裝里都是 " 標配 " 的附件,現在在許多機型、甚至是高端產品的包裝盒里都已經見不到了。
當然,并不是說這完全就是壞事。畢竟,有些附件(比如耳機、音頻轉接線)本就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很多時候真有這些需要的用戶往往不會使用包裝里附帶的,而沒有這些需要的消費者,在買到后扔到一邊也確實造成了浪費和污染問題。

同理,在以 USB-PD 為代表的 " 通用快充協議 " 影響下,一款足夠大功率的多口快充,如今也完全足夠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筆記本電腦 + 手機 + 無線耳機、甚至還包括游戲機等設備,同時充電、而且是同時進行快充的需求。比起 " 一臺設備一個充電頭 ",反而要方便了許多。
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雖然現在許多機型都已不再配備充電頭,但在智能手表領域卻鮮有廠商敢于 " 簡配 " 包裝盒里的充電器。那么,這又是為什么呢?

是因為智能手表的 " 賺頭(利潤率)" 足夠高,不需要簡配降成本嗎?顯然并非如此。如今市場上絕大多數智能手表都處于一兩千元、甚至幾百元的區間,它們的利潤空間想必也不太可能比產業鏈更成熟、主流價位段高達三千多元的智能手機來得大。
那么是因為智能手表比起手機,相對而言更不 " 普及 " 嗎?不得不說,這其實有那么一些道理。畢竟智能手表還遠沒有智能手機那么普及,也并沒有成為主流消費群體的 " 剛需 "。
在這種情況下,廠商在設計智能手表的外觀、功能、包裝,乃至包裝內容物時,當然就需要考慮更多的 " 面子 " 因素。說白了,就是要讓購買了智能手表的用戶覺得自己這錢花得值。所以多送個充電器,或是用一個更大的、更有儀式感的包裝,也就有一定必要性了。

不過以上這兩點,其實壓根都不是最為重要的原因。因為真正導致智能手表廠商普遍不敢 " 環保簡配 " 充電器的原因,出在智能手表本身的硬件設計上。
說白了,就是因為現在的智能手表普遍并不具備一個統一的、可以在不同品牌、不同型號間兼容的充電標準。因此每一款不同型號的智能手表,很可能都需要完全重新設計的不同充電器,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包裝里不帶充電器,產品可就幾乎就沒辦法用了。

看到這里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市面上好多中高端智能手表都支持無線充電,難道它們每一款的無線充電標準還不一樣,充電器還不能混用不成?別說,還真是這樣的。
首先大家要知道,與智能手機相比,智能手表的內部空間要緊湊得多,零部件 " 堆疊 " 的難度也要大得多。
這意味著什么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熟悉的 USB Type-C 接口對于智能手機來說可能只是個 " 占地面積 " 很小的零部件,因此在設計機身內部結構時,并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這也就意味著手機廠商并不會有很強的," 為了優化設計而取消這一接口,改用全無線充電和數據傳輸 " 的需求。

某 46mm 智能手表的拆解,可以看到無線充電線圈其實只占據了中間很小的面積
可智能手表就不一樣了,其內部空間實在是太過緊湊。以至于廠商在設計時不太可能先規劃好 " 充電接口 ",再去考慮主板形狀、芯片位置、電池容量。換句話來說,就是無論是低成本的、觸點式的充電接口,還是內置的無線充電線圈,它們在智能手表里所占據的位置、形狀、大小,必然都是需要 " 見縫插針 " 的。

這也就導致很多時候智能手表的 " 充電設計 ",都需要讓位于傳感器、電池,甚至是佩戴舒適度的設計。而體現在產品上,就是只要新增了一些功能部件,或是換了塊大容量電池、或是改善了一下佩戴時的壓迫感(把底面做得更凸起了),就基本都會造成充電觸點位置的改變,或是造成無線充電線圈大小、形狀的變化。

在這其中,智能手表外觀造型、佩戴舒適度的變化對于充電的影響,其實還可能是最大的。畢竟不同于智能手機,如今智能手表因為在底部普遍設置有心率、心電等傳感器,并且它們工作時需要緊貼皮膚,所以和傳統腕表的 " 平底 " 造型不同,智能手表的底部往往都是凸起的。而這種凸起的形狀,就會直接造成其與絕大多數 " 標準 " 無線充電器的不兼容。
這里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谷歌前段時間剛發布的 Pixel Watch。從硬件上來說,事實上它可以支持標準 Qi 充電協議,所以理論上也能用通用的無線充電板充電,并支持具備無線反向充電功能的手機對其臨時 " 補電 "。但由于其表殼底部為一個非常圓潤的凸起造型,這就直接導致了它內部的充電線圈沒法緊貼于絕大多數、平面的無線充電器上,結果就是幾乎充不進去電,除非使用包裝里附帶、專門設計為凹面的官方充電器才行。

在接到大量消費者的投訴后,谷歌最終不得不專門發表聲明,刪除了 Pixel Watch" 支持 Qi 充電、可用智能手機反向充電 " 的說明,并強調它只能使用包裝里附帶的特制無線充電器充電。
很顯然,我們可以說這是一起典型的設計失誤,但縱觀市場大家就不難發現,絕大多數智能手表包裝里附帶的有線觸點充電器也好、無線充電板也罷,多半也都采用了嚴格貼合對應型號底部曲面形狀的特殊造型。
從這一點來說,谷歌 Pixel Watch 存在的問題,其他智能手表也未必就沒有。只不過由于智能手表普遍都自帶 " 嚴絲合縫 " 的專用充電器,所以消費者也很少會有用第三方無線充電板去充電的需求,自然也就不太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罷了。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d12018e9f0926b67dd9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