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2 年起,來自貴州師范大學的一群學生先后 25 次去山區,免費為近 7000 個農村家庭拍合影。十年間,他們拍攝了上萬張全家福。

這張老照片是貴州師范大學 "1 家 1 全家福拍攝團 " 在 2012 年 7 月到貴州省紫云縣四大寨鄉的牛場村拍攝的。當時的岑正學老人一家在老房前,留下了第一張全家福照片。
貴州師范大學 2010 級學生 "1 家 1" 全家福拍攝團發起人 鄭宇瀟:照片中的一位老人叫岑正學,拍攝的時候他已經 78 歲了,旁邊是他的老伴汪云芝。他們抱著的還有旁邊的幾位小孩是老人的孫子孫女。我們看到的是很舊很老的房子,家里面也沒有什么像樣的家電。當時我們徒步到他家的時候,也走了很長一段泥巴路,他們也很少出去,幾乎沒怎么拍過照,所以當時拍完這張照片后大家非常開心。

這張照片是今年五一時,拍攝團為岑正學老人一家新拍攝的全家福,現在老兩口已經快 90 歲了,依然精神矍鑠。以前破敗的老屋早已不見蹤影,前不久,老兩口還搬進了新修的三層小樓。
貴州省安順市紫云縣四大寨鄉牛場村村民 岑正學:群眾生活好了,什么都方便了,樣樣都好。
如今,老兩口也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除此之外,每年還能領到 1470 元的養老金。村里還建起了養老院、衛生所,現在村里衛生室的醫生,也會定期上門為老人檢查身體。


十年光影,岑正學老人一家只是千千萬萬農村家庭的一個縮影。十年間,先后有兩百多名攝影專業的師生參與到活動中,貴州鄉村也在一屆又一屆學生的鏡頭中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貴州師范大學 2010 級學生 "1 家 1" 全家福拍攝團發起人 鄭宇瀟:給我們的團隊取名 "1 家 1" 全家福拍攝團,是因為當時發現在貴州一些偏遠的村寨,有很多老人一輩子沒拍過一張像樣的照片。我們的初衷就是希望每一家人都能有一張美滿的全家福。十年的變化太大了,我們之前徒步的那些泥巴路已經不復存在,水泥路已經通到每家每戶,現在村里都是兩層三層的小樓。可以看見他們(村民們)的人居環境、精神狀態都是越來越好的。
周嘉璐是 "1 家 1" 全家福拍攝團的新一屆隊員。今年五一她到牛場村時,被深深觸動了。

貴州師范大學 2020 級學生 "1 家 1" 全家福拍攝團成員 周嘉璐:到了牛場村的一戶人家,家里的姐姐指著墻上的一張老照片告訴我們說,這就是 10 年前你們為我們拍攝的照片。
老照片里的正是韋紅雨一家,以前,夫妻二人都要出去打工才能維持生計。如今,韋紅雨憑借自己熟悉的布依族刺繡手工,在家門口就有了新收入。
貴州省安順市紫云縣四大寨鄉牛場村納曉組村民 韋紅雨:我們布依族一般穿的這些衣服都是純手工做。像我穿的這樣一件衣服,要賣 1000 多元。
眼下,韋紅雨正琢磨著通過直播帶貨、合作社等方式擴大自己的手工刺繡生意。不用背井離鄉出門打工就能解決生計,是她一直以來的希望。現在,村里的花椒、蜂糖李等特色產業也正在逐漸壯大,家門口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韋紅雨打算把在外打工的丈夫也叫回來,一家人團團圓圓。

貴州省安順市紫云縣四大寨鄉牛場村納曉組村民 韋紅雨:希望我們的村里發展越來越好,以后我們在家里面就能夠增加收入。

貴州師范大學 2010 級學生 "1 家 1" 全家福拍攝團發起人 鄭宇瀟:十年前去拍的時候,好多人家的人都不齊,多數就是在外打工回不來。現在發現人基本上都在家,因為家門口有了產業。而且他們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狀態了,更多的是現代化、專業化、機械化的基地,現在很多直播、合作社這種新興事物也走進了他們的生活。

從 2012 年至今,一批批全家福拍攝團隊員先后在貴州 80 多個村寨免費拍攝打印照片上萬張,讓 2000 多位老人、2300 余名兒童有了自己的第一張照片,讓近 7000 個家庭擁有了一張幸福的全家福。
來源 央視新聞
編輯 段筠 /編審 李楓 /簽發 蒲謀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e9a979e780bf92c0028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