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煦最近 " 好囂張 ",在《大考》上演孩子管老子。

劇熱度沒上來,這一屋子錯位的家庭關系倒吸了不少粉。

爸爸周美仁(王驍 飾)是個廢柴,天天打游戲。
逼得快高考的兒子周博文(胡先煦 飾)賣游戲賬號,拆主機硬盤來幫老爹戒網癮。
媽媽趙珊(顏丙燕 飾)倒是心寬,對老公就一個字:寵。
一個人起早貪黑經營小飯店,還要調和他們父子矛盾,可是一提到那個沒出息的老公,總是滿心滿眼的溫柔。
有人開始罵趙珊:周美仁變廢柴,是你害的,你活該。

不是個例。
影視劇中,無論女主怎樣,總會挨批。

這些動不動就 " 都怪女主 " 的彈幕。
責怪的,謾罵的,背鍋的,真是女主嗎?
周美仁廢柴到什么程度?
集齊裝可憐、躺平、懵比、暴躁、裝死于一身的網癮老爹,堪稱中年版蘇大強,分分鐘把人給氣笑。

中年蘇大強
玩游戲、摸麻將、睡懶覺,怎么廢怎么來。被兒子管教也不敢回嘴,只會嘟嘟囔囔地和老婆打小報告。
老婆,你能不能管管周博文
你管他管我呀

趙珊呢?
她覺得小飯店能掙錢,不需要老公扛生活壓力。打打游戲無傷大雅,想玩就玩吧。
和對爹恨鐵不成鋼的兒子不同,她提起老公懶和慫,只有一臉寵溺:
小時候他就膽小
說在哪里跌倒
就在哪里躺好

說完還禁不住從心里笑出來,翻譯一下就是:他好可愛,我好喜歡。
性轉一下,不就是 " 霸總掙錢養你 " 的真愛嗎?
由著老公做喜歡做的事,就是趙珊愛他的方式,遠不到要指摘的地步。
況且,一方再怎么寵,變不變壞,根本還是取決于另一方。
寵壞這詞用在親子關系上還能成立,畢竟小孩不懂事,不管教就會放縱學壞。但夫妻倆都是成年人了,還能一寵就壞?
周美仁之所以廢柴,是因為自己恃才傲物,社交情商頗低。

遇到問題,他就想回老家繼續待在熟人舒適圈。
結果,為了讓孩子在城市讀書,趙珊精選了一家飯店,把老家的田地換成錢盤了下來。
退路,被斬斷了。
周美仁一下就廢了。
咱也不是說趙珊一點問題沒有,她處理這些房產時,沒和老公商量確實不妥當。
但說是趙珊害周美仁徹底報廢?
明明選擇不支楞起來的,是他自己。
兒子周博文成了我的嘴替,講出了周美仁失敗的核心原因,是自身懦弱:
為什么遇到困難不想辦法解決
就退縮
就放棄
只能說,顏丙燕可真冤。
可冤的不止這一個妻子。
在《大考》里當賢妻被批,在《萬箭穿心》中演悍婦,同樣被批。
馬學武(焦剛 飾)唯唯諾諾,李寶莉性格強悍,平時說話呼呼喝喝。
老公覺得她太飆,揚言離婚并出軌了溫柔女同事。
李寶莉沒捉奸,而選擇了報警抓老公。
轉頭,她喬裝不知情,去丈夫單位為其說盡好話,暫時求得了家庭的圓滿。
之后,馬學武因曾嫖娼被抓成為首批下崗員工。
轉頭,跳江自盡了。
婆婆怪她,兒子怪她。

就連最好的朋友也怪她,最后甚至怪無可怪,懷疑她家風水不好:

馬學武的死,李寶莉有責任。她確實有明顯缺點:
看不起丈夫,從不給他面子。

而且,馬學武后來發現報警的是李寶莉,沖擊很大,又加上因此被優先下崗,于是自殺。
但李寶莉其實并不想那么彪悍的。
馬學武太懦弱了,搬家工人坐地起價,爭執不下時,她抬眼望向丈夫求助,他卻無能地躲閃了。
她一個女人面對幾個壯漢,只能用彪悍武裝自己,硬著頭皮上了。

久而久之,凡事只靠自己的李寶莉能柔弱到哪去,她必須拼死捍衛一家人的利益。
無論如何,被迫彪悍的李寶莉最多只是一條導火線。
馬學武遇事就躲的懦弱,才是他人生悲劇的根源。
搬家工人蠻橫,他躲進妻子懷里;妻子彪悍,他躲進情人懷里;下崗就業難,他干脆躲進長眠里。
他從沒正面面對他的人生。
這些,憑什么都要賴到李寶莉身上?


兩個截然不同的女性,都官配一個廢柴老公,這不恰恰說明,他們的報廢和妻子無關嗎?

以上兩個角色,都是偏現實主義的。她們無論如何都存在缺點,容易產生被歸罪的嫌隙。
那,如果女主形象更理想化,是不是就不會被怪責了呢?
理想的女主形象,可從港版《封神榜》中找。
要知道,早在 11 年,《封神榜》的神編劇們就已致力于幫女主卸下黑鍋。
就說最深入人心的祖奶奶級別 " 害人精女主 ":
妲己。
為了幫她 " 洗白 ",編劇設計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情節。
妲己出閣前,是個非常善良的玄學愛好者。
她喜歡研究面相,會自判時運,賞識好人。

善良的她,用玄學看啥都是好的。
但偏偏,男人以玄學用之她身,斷的都是壞的。
說她是妖孽時,她還是個女嬰。
為避免預言成真,她從小不被允許讀書、外出,連名字都不會寫。

世間從不給她當好人的機會,最后,她積怨反抗,預言 " 成真 "。
與其說是算得準,不如說是一種倒逼,也就是心理學的 " 自證預言 "。
而紂王呢,卻是在認識妲己前就已昏庸暴戾。
食虐殺而死的鮮肉,迷女媧神像之美貌,罔顧百姓死活之種種,都不是妲己教的。


玄學,從妲己的小愛好,變成了男人們把紂王的罪孽嫁禍出去的工具。
在黑化前,編劇為妲己塑造的本性已是相當無辜,但還是沒用。
女性形象再怎么理想化,觀眾還是會怪在她頭上。
劇中還有個超級善良的女主也遭受狠批——

和妲己還分 " 黑化前后 " 不同,蓮花在編劇手下從始至終都很善良。
但,她依舊被罵 " 害人精 ":
一開始,在所有人都歧視哪吒、楊戩、雷震子是怪物時,只有蓮花真心接納他們。
之后,還冒死救下從未謀面的哥哥楊戩。
愛上哪吒后,無論他怎么驕傲放縱,她都默默守護著。
他削骨還父,她就背著他的尸骨,念著他的生辰回家;他要借藕復活,她就甘愿以化蝶三年為代價求人幫他。

如果硬要說缺點,是她善良到木訥,說話溫吞。
龍王三太子糾纏她時,她擔心禍及眾人,總是婉拒,使得龍王三太子心存希望。

當哪吒誤會她被龍王三太子搶親時,她驚得只會哭,說不出個前因后果。
魯莽的哪吒便抽去三太子龍筋,終釀成蒼生大禍。
表面上,事因蓮花,卻是哪吒長期嬌縱慣性下必然的結局。

所以,編劇創作的蓮花已經像白紙一樣干凈了,還是被批,去哪找一個十足無辜的代罪美人呢?
還真有,劇中有個意含楊玉環的楊貴妃。

作為和妲己一樣,被千秋萬代嫌棄禍國殃民的女人,在那一版沒有被 " 洗白 "。
不過,歷史上的楊貴妃形象,貌似一直被 " 洗白 "。
顧英嬌在《傾國:楊玉環式敘述》中就討論了,楊貴妃的形象是輾轉經歷了多個朝代的。
是李白,第一次把楊貴妃寫進文學作品里。當時正值盛唐,他在《清平調三首》夸她是天資仙女。
此后,安史之亂,杜甫在 《北征》中批她是禍國妖姬;中唐時,白居易在《長恨歌》感她是絕代佳人;晚唐時,李商隱 《馬鬼二首》嘆她是可憐女子。
看似她越來越被后世理解,實際上,真正的她是怎樣的?
無人考證,無人在意。
每個時代,都會因為其盛衰不同而對楊貴妃褒貶有異。
即便是同一個人,杜甫在《麗人行》《哀江頭》《解悶十二首》中對楊貴妃的評價都不盡相同——
全憑自身境遇跌宕而定。
楊貴妃,早已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個任人分說的形象。
她早已面目模糊,淹沒于千百種目的性解讀中。
而來到近現代,楊貴妃的形象越來越正面,可以說是被越 " 洗 " 越白了。
梅蘭芳的《貴妃醉酒》中,楊玉環是哀傷但高潔的,而高潔,要數陳凱歌的《貓妖傳》最極致。
這個版本的楊貴妃已是一種極致的無辜。

看白居易的《長恨歌》,我們能發現其中很多吊詭的地方。
比如:楊玉環此前是唐玄宗兒媳,卻被 "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 有意隱去;唐玄宗日思夜想楊貴妃,又怎會 " 魂魄不曾來入夢 "?
而《貓妖傳》正是借這首詩為楊玉環從三層拆穿男性的偽善。
一,李白的 " 云想衣裳花想容 " 是絕妙,可他根本沒見過貴妃。
二,楊玉環不是被高力士瞞著唐玄宗勒死的,而是被唐玄宗親自哄騙著,活埋的。
三、唐玄宗瞎了不是因情深哭瞎,而是被為貴妃復仇的貓撓瞎的。


與此同時,楊貴妃又是極度悲情的。
她明知假死藥就是致死藥,還是服下。
只不過沒料到會在幾天后醒來,生存本能使得她拼命撓石棺蓋,直到雪白指尖鮮血淋漓,才狼狽痛苦地死去。
她作為所謂的唐玄宗最愛也好,大唐由盛轉衰的禍害也罷——她,死了。
" 害人精 " 楊玉環在《貓妖傳》不止最無辜,也最無力。
終于,這次沒人罵她了。
但洗得越白,事情越糟——
唯有絕對無辜的女主才能撇開害人精的批斗,不也是一種刻板?
哪有人絕對完美。
就如犯罪行為中,越塑造完美受害者,越助長他人犯罪心理。
同理,越要塑造完美女性,則越助長他人甩鍋心理。
但凡有一絲瑕疵,她就理所當然被成為所有惡果的罪魁禍首。
何其無辜,何其無力?
這種事事背鍋的處境,共同鑄造封建時代女性群體的共同面貌:
活的弱者。
即便是《封神榜》中形象強悍的女將柳琵琶和殷十娘,都曾不約而同地認證過這種群體地位。


男權世界,為名利而爭斗當然會有禍事。
而女性,作為當時被完全物化的私有財產之一,當然也容易惹是非,可為什么不說金錢是害人精,偏說女性呢?
因為女性是活物,有主觀能動性,能搞事情——即便只是看上去的。
妲己、蓮花、楊玉環。
可別說搞事情了,她們沒有一個不是被男性強硬爭奪而去的。
她們是活的,但實際又是 " 死 " 的。

紂王發動戰爭,逼妲己父親嫁女
那些掌管話語權的男人選定女性群體作為 " 活的弱者 " 甩鍋,又實在 " 太聰明 "。
它的本質,是犧牲弱者思維。
你弱,便編排你,你弱,便犧牲你。
就連造人的女媧都看不下去,任男人怎么貶低妲己,女媧都本著眾生平等的原則救下了她。

犧牲弱者,本就有悖慈悲,而慈悲,不就是人區別于野獸,進化出文明的要素?
可惜犧牲弱者的思維還是遺害至今。
受害者絕不止女性。
還有每一個競爭關系中,被上位者以輿論定調為弱者的一方。
這是一種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中野蠻的行事慣性,誰能保證自己一生在任何境況下都不會成為弱者呢?
在彈幕上苛責女主,不只是自古甩鍋女性的慣性,更是延續犧牲弱者的思維。
可悲的不是熒幕上的女主。
是那些原始的、丑陋的、自私的、殘忍的、血腥的人性暗面——
再一次,被那些在職場中挑軟柿子背鍋、在家庭中把生活的不順歸罪伴侶、把敗和罪都抵賴給女主們的現代紂王們。
從野蠻時代帶了回來。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5149c48e9f0905096c18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