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生物鐘吃,就沒那么容易胖。
Science 最新研究(來自西北大學),證實了這一點。

實驗中,三組小白鼠,作為夜行動物,一組只在活躍的晚上進食,一組在白天,最后一組則隨意想吃就吃。
結果 7 天以后,第一組體重增長明顯比后兩者慢(下圖藍條),而它們吃的明明是同樣的高脂肪、高熱量食物。

所以,這究竟是為啥?
夜間進食的小白鼠并沒有嚴重長胖,并不是因為它們身體在這個時間段攝入的能量更少了,也不是它們在夜間的活動量變大了。
而是它們的行為讓生物鐘的規律得到了維持,維持了代謝的健康。
具體來說,就是脂肪細胞的燃燒產熱能力沒有被破壞,保護了同樣高脂肪高熱量進食的它們免遭肥胖困擾。
而此前的研究發現,脂肪細胞產熱的一種途徑是以代謝物——肌酸為中心。
在由該物質組成的無效肌酸循環中,肌酸促進過量的 ADP 釋放,從而驅動脂肪細胞的產熱呼吸。
而這一循環的關鍵效應因子,就是肌酸激酶 B(CKB)。
在本研究中,科學家就發現:
在活躍夜間進食的小鼠,它們的 CKB 表達(CKB expression)和肌酸的合成(Creatine synthesis)都受到了晝夜節律時鐘的調節,產生了與能量消耗量(Energy expenditure)相匹配的曲線。
從下圖可以看到,這三個值都呈上升趨勢,從而讓體重的增量下降(右)。

相比之下,在本該休息的白天進食的小鼠,它們不恰當的飲食時間消除了肌酸和 CKB 的節律性,最終導致脂肪細胞產熱的能力受損,從而引發體重上升(左)。
看來,減肥人士晚上真的要管住嘴巴了。
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
如果小鼠的脂肪細胞中天生缺乏一種叫做鋅指蛋白 423 ( ZFP423 ) 的東西,那么即使它們不按生物鐘進食,細胞的產熱功能也不會受損,也可以避免變胖。
不過,要是體內缺乏甘氨酸氨基轉移酶(GATM),那么即使它們和實驗組之一一樣限制在夜間進食,體重也會變得跟白天進食的小鼠差不多。
因為 GATM 是一種肌酸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它會導致脂肪細胞的產熱能力降低。
但好消息是,我們可以通過被動補充肌酸來加速脂肪消耗。
最后,作者表示,跟著生物鐘進食減肥的方法用在人身上也是非常有希望的,并且它還沒有副作用。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541a018e9f090e261f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