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是枝裕和。《小偷家族》,《空氣人偶》,《海街日記》,《如父如子》…… 他有多牛?在 2004 年,他令 14 歲的柳樂優(yōu)彌打敗梁朝偉拿下戛納影帝。男演員,宋康昊。《寄生蟲》,《殺人回憶》,《辯護人》,《漢江怪物》…… 韓國國寶級演員,拿遍了韓國本土所有影帝獎杯,如今更是韓國第一個戛納影帝。女演員,裴斗娜。《我要復仇》,《超感獵殺》,《秘密森林》,《王國》…… 從韓國走出的國際女星,特立獨行,具有標志性的百想影后。這樣的陣容單拎出來一個都是王炸,而他們組合在一起更是吊足了我們的胃口。該片在戛納放映結束后,掌聲曾持續(xù)長達 12 分鐘之久。更是當場就被 188 個國家買下,創(chuàng)下韓片在海外的銷售記錄。韓國總統(tǒng)不僅親自接見該片的主創(chuàng)人員宋康昊,更是和夫人一起前往影院觀看了此片。


該片就是最近剛剛放出資源的——《掮客》

何為 " 掮 [ qián ] 客 "?其實就是為買主與賣主之間介紹交易,簽訂買賣契約收取手續(xù)費的人,相當于 " 中介 "," 經(jīng)紀人 "。只是在該片中,交易的不是物品,而是——孩子。在一個大雨磅礴的夜晚,一個女人懷里抱著一個孩子,來到了教堂門口的嬰兒暫存箱前,她把孩子放在地上就走了。

隨后,另一個女人把孩子從地上抱起來小心的把她放在了嬰兒暫存箱里面。

什么是嬰兒暫存箱?其實就是醫(yī)院和教堂門口安置的一個對棄嬰的保護地方,那些生而不養(yǎng)的人會把孩子 " 寄存 " 在這里。以希望教堂與醫(yī)院能好好照顧他們,為他們找到一個好的歸宿。這種情況在日本和韓國很常見。

只是,也有不少人動了歪心思。比如這個被放在嬰兒暫存箱中的孩子,最后被兩個男人抱回了家,他們就是所謂的掮客,以販賣嬰兒為生。

乍一看,在本片中無一個好人,「全員惡人」。兩個男人,相鉉(宋康昊 飾)和東秀(姜棟元 飾)對販賣嬰兒輕車熟路,利用職務之便,兩人這勾當做了無數(shù)次。


而拋棄孩子的親生母親,素英(IU 飾)同樣也是一個社會邊緣人物,她是一名妓女,更是一名殺人犯。她殺的正是孩子的親生父親,一個嫖客。所以,在逃亡的路上不能帶著孩子,于是才想要拋棄孩子。

那位把孩子放進保溫箱里的女警察也不是真的熱心腸,她只是想趕快抓到現(xiàn)行犯。甚至為了抓到這些人販子,她主動請演員去進行交易 ·········



但仔細再一看,你會發(fā)現(xiàn),本片中其實又是「全員善人」。一善一惡,就在人的一轉念之間。以販賣嬰兒為生的相鉉和東秀并不是唯利是圖,相比較于金錢,他們更想真心實意的為孩子找到一個真正對他好的養(yǎng)父母。


常年混跡這個圈子的他們,能一眼識別出對方到底是不是真正想要收養(yǎng)孩子的買家。

孩子的親生母親素英,在平日里對孩子很是冷漠,幾乎不碰,不抱,減少身體接觸。

甚至也不哄孩子,很少和他說話。

倒不是她冷血,其實從一開始拋棄孩子,就是在為了孩子考慮,她不想讓孩子一輩子都背負著殺人犯兒子的名聲。所以,她克制自己 " 遠離 " 孩子,就是控制自己對孩子的情感,她害怕自己有了牽掛,就割舍不掉孩子。

而那個一心想要抓人販子的警察,其實內(nèi)心深處也是個可憐人。從她的經(jīng)歷可以看得到,她也是被拋棄的棄嬰長大的,所以她對拋棄孩子的人恨之入骨。也一直致力于抓人販子,與其說工作賣命,倒不如說是童年陰影的后遺癥。

在該片中她也被治愈了,最后她勸素英自首,并答應素英自己會照顧孩子 3 年。


該片狗血的開始,卻夢幻般的結束 。有人說,該片請來了一群王炸,但故事情節(jié)與影片發(fā)揮卻過于平淡,其實,但凡了解是枝裕和的人,都會明白。這就是他電影的基調(diào),《如父如子》,《海街日記》,《小偷家族》哪個作品不是如此,平淡卻又力量。講真,《 掮客 》的故事和《 小偷家族 》很像。人販子,妓女,殺人犯和孤兒。每一個都是社會邊緣群體,但他們卻在短時間內(nèi)組成了一個非常溫暖,有愛的無血緣關系的臨時家庭。

而它們也共同探討了一個問題,孩子究竟要不要生下來。在《 掮客 》中,女警察說到:要拋棄的話,就別生下來。

《 小偷家族 》中說:把孩子生下來就是母親了嗎?

有關母親這個話題,實在是太過于沉重,美國最近因為墮胎權也是鬧得沸沸揚揚,女性究竟有權利自己做母親嗎?這個社會為什么把所有的謾罵聲都留給了母親呢?難道父親就沒有責任嗎?不想要孩子,可以戴套,但享盡了縱欲所帶來的歡樂,最后讓女性來承擔這一切,這難道不是另一種無聲的傷害嗎?

是啊,為什么只對母親這樣?也應該譴責父親才對吧。孩子并不是誰的附屬品,也不是玩具,說丟就丟,那樣的父母也不配為人。在電影中,總是很影視化的將一切給虛構,美好化,人販子也被洗白了,為棄嬰真心實意的找好的買家。這任誰看,都是童話故事。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販子可不會如此善良,他們一個個心腸狠毒,拐賣的不只是棄嬰,甚至把別人家的寶貝孩子都坑蒙拐騙到千里之外。這對失去孩子的家庭造成的傷害是毀滅性的,很多最后甚至是家破人亡。兒子被拐 14 年的孫海洋哪怕已經(jīng)找到了孩子,但他直至今日依舊奮斗在這個群體之中,為更多丟失孩子的家庭發(fā)聲。電影可以美化,但現(xiàn)實不允許。所以,我們的法律必須是嚴懲他們,震懾犯罪,讓悲劇不再重演,讓天下無拐。拐賣,永遠不會是一個溫情的故事。于父母,它是無數(shù)人心中永遠疼痛的傷疤。于孩子,丟失的童年是永遠無法彌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