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此前已高調宣布退網,但準備一心再次創業的羅永浩終究還是沒能克制住自己的表達欲,日前在直播中調侃了新東方直播、力挺鐘薛高、唱衰傳統車企。給人感覺雖然他退出了社交平臺,但是社交平臺上他依舊還是輿論的焦點。當然,在臧否時事之余,老羅也沒有忘記創業這一頭等大事,并在直播中談及了他關于元宇宙和 AR 的看法。

對于扎克伯格和 Meta 的元宇宙,老羅的態度是 " 不看好 "。并且他還表示," 現在這個階段來看,VR 因為跟外部物理世界隔絕,不可能成為我們生活中全日使用的設備,只要不是全日使用設備,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臺級的智能設備。我們看好 AR 不看好 VR 就是這個原因,但是扎克伯格已經做了 VR,而且做得很好,而且投入足夠大,導致它目前在全球范圍內遙遙領先的。"
對于 AR 領域目前的旗手蘋果,羅永浩同樣也不太看好,并表示因為平臺革命的時候,新世界的霸主永遠不是之前舊世界的霸主。甚至于老羅還有驚人之語," 我們把下一代平臺產品做好做成,然后它們(蘋果)日漸衰落,我們日漸崛起,到了一個形勢逆轉的一個轉折點,才考慮收購 "。由此看來,此前網友們調侃蘋果是錘子科技子公司的話,老羅是真有在考慮。

那么,這一次老羅能夠避免 " 行業冥燈 " 的結局嗎?或許這就要取決于老羅和他背后投資方的戰略定力了,如果按照細紅線(The Thin Red Line)目前的規劃,也就是硬件團隊會每年研發一款工程機,原則上僅限內部開發使用,直到商業化條件和整體環境大致成熟再開售,或許是有機會抓住下一代通用計算設備的風口。然而,如果是準備在未來一兩年就著急推出產品,重蹈錘子科技的覆轍可能也會是必然。

事實上,AR(增強現實)技術是以數據和成像技術為基礎,來實現虛擬和現實世界的交互,目標是在屏幕上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有機結合在一起、并進行互動。AR 實現的過程,是通過攝像頭或其他傳感器收集真實的場景數據,然后將數據傳遞給處理器進行分析和重建,并計算虛擬場景與真實場景的融合,并最終向用戶展示合成圖像。

盡管 AR 所描繪的未來很美妙,但到目前為止,在消費級市場并沒能出現哪怕一款產品、并取得過成功,且不說類似于 iPhone 4 之于智能手機一般的效果,媲美 Meta 的 Quest 2 之于 VR 的產品,都沒能出現。而當年憑借 " 鯨魚出水 " 概念迷倒一眾投資者的 Magic Leap,在融資近 30 億美元后拿出的 Magic Leap One,甚至被外界稱為是 " 一堆令人悲傷的破爛 ",直接讓創始團隊土崩瓦解、估值跌落神壇。
作為一個從上世紀 90 年代就開始火熱的概念,上世紀末的 Sega VR、任天堂 Visual Boy 見證了 AR 泡沫的第一次破裂。接下來是在 2010 年左右以 Google Glass 為代表,最近的則是 2017 年左右的 "AR/VR 元年 " 浪潮。即便是連續吹了三次風,AR 都沒有起飛,也足見這一賽道肯定屬于 " 未來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AR 眼鏡不能大規模商用的最主要原因,可以說從來就沒有變過,那就是使用場景有限以及可穿戴性較差。畢竟 AR 眼鏡也是眼鏡,需要長時間穿戴,重量與性能的平衡暫時還很難解決。其次,AR 眼鏡需要搭載 TOF 鏡頭陣列、無線接收模塊、光波導投射系統、電池和負責計算的處理器,據此前花費 2295 美元巨款購買 Magic Leap One 的海外用戶反饋,其長時間佩戴會給鼻梁造成很大的壓力。
當然,如果有看過 Magic Leap、蘋果 ARKit、谷歌 ARCore 的演示,你就會發現,AR 應用的演示往往都是在環境光線較暗的場景中。這是因為 AR 眼鏡是光學疊加成像、不能呈現黑色,所以不得不把環境自然光過濾掉來增加亮暗色對比度,同時這也是 AR 眼鏡的鏡片往往是暗色的原因。

由于光波導技術的局限,AR 眼鏡的視場角(FoV)往往也非常有限,即便是 Magic Leap One 也只有 40°,顯然很難提供沉浸感。目前,無論微軟的 HoloLens 2、還是 Magic Leap One,都只能顯示半透明狀且對比度不高的影像。
其次 AR 眼鏡一直缺少實際的應用場景,也沒有一個領頭羊式的應用來引領消費者。可千萬別說《Pokeman Go》,因為歸根結底這只是一款基于 LBS 的收集類游戲,即便是去掉 AR 內容也基本不影響體驗。
所以 AR 設備的命門,就是從始至終都沒有出現一款專屬應用,如今一些手機廠商推出的 AR 眼鏡,所能做到的無非就是聽歌、導航、消息提醒、翻譯,但是與智能手表 +TWS 耳機的組合相比,在體驗上幾乎沒有提升。相比之下,VR 設備至少還能夠提供足夠沉浸的視覺效果,VR 游戲和影片的體驗確實與當下常規的游戲、電影,有著極大的差異。

那么 AR 領域什么時候才會迎來屬于自己的殺手級應用呢,即便是退而求其次,類似于 VR 領域《半條命 :Alyx》級別的應用或許才能讓 AR 在消費級領域有些盼頭。
但遺憾的是,即便是開發了《Pokeman Go》、在 AR 內容領域有著極大影響力的 Niantic,如今都開始大規模裁員、并砍掉數個 AR 項目。而今年 GDC 游戲開發者大會上發布的年度游戲開發者行業調查報告更是顯示,開發者對 AR 的興趣下降,正在開發的 AR 游戲項目占比減少。
可反觀 VR,得益于 Quest 2 的成功,開發者紛紛將重點集中在 Quest 一體機平臺。換句話來說,AR 想要在消費級市場成功,首先得有一款在全球范圍內獲得市場成功的硬件出現,并且有一家足夠有 " 賭性 " 的巨頭、敢于像 Meta 一樣投入海量資源來豪賭未來。

而老羅做 AR 最有機會的時間點,或許就是在蘋果的 AR 設備經過市場驗證后的窗口期。因此老羅最好還是相信蘋果在 AR 賽道也能成為 " 新世界的霸主 ",畢竟這樣細紅線才可能有將產品做好、做成的機會,這個順序搞錯了或許就很難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