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報道,近日,廣州市民王女士用剛買不久的張小泉菜刀拍蒜,菜刀居然斷了。她帶著疑惑去詢問張小泉菜刀售后客服,得到的答復是:消費者力度掌握不好是會斷的,所以我們刀具不建議橫拍食物。如要拍蒜建議輕壓。" 不能拍蒜的張小泉菜刀 " 由此沖上熱搜。
活了這么大,還是第一次知道,菜刀不能拍蒜。建議張小泉給每一位買菜刀的人配備一位物理博士——線上的也行——好教人 " 力度學 "。要是覺得這樣一來,企業的成本大幅提高,那就把這錢投入到質量管控中去,別再造出連蒜頭都看不上的菜刀來。
嚴格地說,張小泉客服的這一回應是自相矛盾的,因為,橫拍如此 " 危險 ",豎著切、砍東西,同樣危機四伏。這是常識。何況,你們所說的 " 不建議橫拍食物 ",這個 " 不建議 ",寫在包裝上了嗎?寫在使用說明書上了嗎?恐怕沒有吧,因為你們很清楚,只要一寫,菜刀的銷售就會大受影響——這也證明,用戶是絕對不允許一把菜刀連蒜頭都不能拍的。這是消費者的底線。
據說,張小泉方面表示可以退貨,且對 " 剛買不久 " 有過質疑,但無疑,一把質量過硬的菜刀就算用個幾十年,也不至于遭遇 " 蒜你狠 " 的問題。用過菜刀的都知道,有些菜刀硬度高、鋼口好,有的則偏 " 軟 ",但從來沒有人會認為硬度高一點的菜刀會一拍即 " 斷 " ——除非用的是劣質產品。
在菜刀的世俗歷史中,菜刀干過很多事,也體驗過各種角度,并且在流量時代出盡風頭。在那些點擊率很高的短視頻中,菜刀時而拍黃瓜,時而拍蒜頭,時而拍生姜,時而剁骨頭,時而片魚肉,有時還在具有俠女派頭的女廚子的手上玩出花兒來。總而言之,菜刀完全地進入了 " 主角 " 的角色,閃現著謎一般的光色。在很多菜式中,辣椒是靈魂、蒜泥是靈魂 …… 可菜刀才是看不見的 " 靈魂 "。
要是菜刀廠 " 廠長 " 非得給菜刀定個不可拍的 " 規矩 " 來,菜刀若有心,一定會生氣。
用菜刀的確有講究,但菜刀是賣瓜的王婆都隨便玩的東西,不是 " 易碎品 ",非要把菜刀整成不食人間煙火的 " 高精尖 " 不可,只能說明意識 " 跑偏 " 了。
這么多年來,人們極少聽聞菜刀被拍 " 斷 " 的故事,這本身也說明菜刀通常具有的 " 秉性 " 是值得信賴的。換句話說,張小泉這款菜刀何以爆出 " 斷刀 " 奇聞,值得企業好好調查研究,搞清楚究竟是偶一 " 斷 " 之,還是一批產品出了問題,都可能一拍兩 " 散 "?如果是后者,那就說明事大了,企業可能有召回同批次產品的必要。
無論如何,把 " 斷刀 " 事件從質量疑影中硬生生拽出來,標上 " 使用不當 "" 大度退貨 " 的標簽,這就遠離了事件的主旨,有一點避實就虛、王顧左右而言他的意味。
作為一家老字號,張小泉遇到了一點麻煩。據上游新聞報道,張小泉上市半年股價腰斬。誰都不希望具有光榮歷史的菜刀企業陷入發展迷茫,但顯然,要真正走出困境,贏得消費者的心,張小泉需要表現出更為誠懇、謙遜的內涵來。
現代快報評論員 戴之深
(編輯 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