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酷熱的杭州,
很多人想盡各種辦法解暑降溫,
除了小時小店遍布杭城的涼茶攤外,
沒有 " 刺客 " 的雪糕,應該也深受大家歡迎吧。
那么,吃完雪糕,你會把雪糕棒收集起來嗎?
杭州就有這樣一位寶藏老人。吃完雪糕就被丟棄的雪糕棒,在他看來那可是不可多得的 " 寶貝 "。

類似于雪糕棒這樣毫不起眼的小物品,只要經過他的手,就能被賦予全新的生命力,被他制作成 30 多個 " 大名鼎鼎 " 的木質建筑,比如,雷峰塔、六和塔、岳陽樓 ……
走!一起起探訪一下這位寶藏老人打造的精美世界。
不起眼的小物件有了生命力,
制成 30 多個著名木質建筑
77 歲的倪鑫元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本事。
他 " 寶貝 " 的不只有雪糕棒,還包括大家不太留意的火柴棒等等。這些物件,只要經過他的手,都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力。
它們可以變成一個個按照比例縮微的立體建筑。
雷峰塔、六和塔、黃鶴樓,鸛雀樓、滕王閣、岳陽樓 …… 在他手里一一誕生,惟妙惟肖。
在倪鑫元創作的這些作品中,處處能看到中國古代建筑木結構的精美,橫梁、飛檐翹角、榫卯結構等都被深度還原。

這段時間,倪鑫元挺忙的,他正在制作家門口的皋亭。經常是從早上七八點就開始制作,在工作臺上一站就是 5 個小時。
因為投入,所以并不覺得疲勞。

目前,亭子的主體結構已經可以看出來了,瓦還沒有鋪," 先做底部的基礎,再起梁,把框架搭好,最后做裝飾。" 倪鑫元一邊說,一邊看照片," 這里是木椅子的部分,差不多要 19 根,做厚實一點、結實些 …… 皋亭今年可以做出來的。"
倪鑫元有多少作品?
截至目前,他一共制作了 30 多個木質建筑,涵蓋了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及杭州多處景點。
" 有些地方我專門跑去現場看,比如黃鶴樓,當時我去過很多次,看它內部的結構。之前還去六和塔,從看到第一眼起,就被吸引住了,然后就制作出了六和塔的模型,還有些是專門讓孩子打印出圖樣來,然后多角度觀察結構。" 倪鑫元說。

從小喜歡做手工,
曾花 800 多天、
用 19832 根火柴棒打造城站模型
倪鑫元是丁蘭街道的鄉賢之一,從小,他就對 " 動手 " 這件事情有獨鐘。
"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我就愛搬個小板凳,安安靜靜坐在那里做手工,雖然那時候年紀小,但是很靜得下心來。" 倪鑫元說。
真正接觸、學習建筑,還要從 19 歲說起。
那一年,倪鑫元知青下鄉去了新疆,還有機會就讀了當地的設計院,學習建筑知識。
" 學了三年的建筑理論知識,是從最皮毛的基礎開始學起。" 倪鑫元說,除了學課本上的知識外,當地一些房子都是他們學習之后動手搭起來的," 學以致用,很快就學會了。"

時隔 12 年后,倪鑫元回到了杭州,后來又到杭州城站工作,他再次把建筑撿了起來。
" 那時候我在票房工作,想做一個老城站的模型,空的時候就在站里逛,看看建筑的構造,抽空慢慢做。" 倪鑫元說,城站模型花了 800 多天才做好,一共使用了 19832 根火柴棒。
為什么會選擇火柴棒呢?
倪鑫元笑了,當時就是不想找大家都用的材料," 我想到有一個朋友在杭州火柴廠工作,就托朋友買了兩大箱火柴棒,火柴棒是楊木,這種木頭比較軟,容易做造型。"
在倪鑫元眼中,別看火柴棒只有 3 厘米,但只要把它當成普通木材,加上想象力,它就可以變成彎曲的飛檐、門窗、柱子、懸梁、瓦片等各種造型。
為了給火柴棒做各種 " 造型 ",倪鑫元要先把 3 厘米的木頭通過榫卯結構加上膠水接起來,變成 10 厘米、20 厘米,然后再給這些木頭進行做定型。
倪鑫元還拿出了自己的看家寶貝——千瘡百孔的一塊定型模板。" 用這塊板幫著凹造型,想要彎一點的木頭,就把它固定住 1-2 個小時就行了,每一個弧度都要差不多,制作起來比較花時間,要靜得下心。"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倪鑫元說眼睛有些不太好,接下來漸漸打算封山不做了,但又怕心里的這點 " 癮頭 " 難以消除," 就是怕如果看到喜歡的,也許還是會忍不住哦。"
來源:錢江晚報 · 小時新聞
(編輯 陳海靜)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507e39e780bf92c001a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