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2869 字,預計閱讀時間約為 6 分鐘
高能預警:本文含蟲量較高,蟲恐讀者慎入
長期以來," 蟑螂 " 一直是無數人的噩夢。對夏天的記憶必少不了那些被蟑螂支配的恐懼,比如:
推開柜門時,毫無預警地看到蟑螂趴在里面與你面面相覷;
穿上鞋子時,一腳踩爛埋伏在拖鞋里的蟑螂;
晚上關燈時,一閉眼就能聽到無數的蟑螂在黑暗中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 ......
然而,在南方的 "大蜈蚣" 面前,蟑螂就是個戰五渣!
請讀者朋友做好心理建設再點擊觀看下圖 …

常見種類頭部呈現紅色,俗稱 " 紅頭蜈蚣 "
圖片來源:arachnoboards.com
這類張牙舞爪的 " 大蜈蚣 ",普遍是蜈蚣目蜈蚣科下面的狠角色,它們喜歡溫暖潮濕且通風條件好的環境,所以南方地區的石縫、草堆、落葉層之中總是少不了它們囂張的身影。而北方地區常見的則是紅頭蜈蚣的親戚,屬于石蜈蚣目和地蜈蚣目下的小家伙,嚇人程度完全不在一個層次。
這點倒是跟蟑螂的情況有點類似,有點心疼南方人了。

圖片來源:網絡
" 蜈大強 ",戰斗力爆表
雖然蜈蚣的名字帶有蟲字旁,咱們也習慣稱呼它們為 " 百足蟲 ",但蜈蚣并不是昆蟲。昆蟲的基本特征是有頭胸腹 3 個部分和 6 條腿,而蜈蚣的腿顯然不止這么點,相關研究顯示,最短的蜈蚣也有 30 條腿,而目前被發現的最長的蜈蚣有著多達382 條腿!
大蜈蚣之所以會讓人覺得恐怖,這些密密麻麻的腿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但更要命的是,大蜈蚣還能帶來魔法傷害:
它!們!有!毒!
而且毒性還不低。據《都市快報》報道,杭州就有一位網友最近不幸中彩了,圖中這只碩大的少棘蜈蚣被人上手把玩以后,一點面子也不給,對著手就是咔咔一頓咬。最后博主被咬的左手拇指直接失去知覺,腫成了原先的 2 倍,半個身子一會兒麻一會兒灼燒感一會兒冰涼 ......

圖片來源:微博 @灰照貓
實際上,大蜈蚣的彪悍程度,遠不止于此。
在視頻網站上搜索關鍵詞 "蜈蚣大戰 XXX",你能找到一堆蜈蚣跨物種單挑的視頻。從蜘蛛、甲蟲到毒蛇、蝎子,甚至螃蟹、小龍蝦都不放過,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統統打了個遍。雖然互有勝敗,但從中不難看出大家對蜈蚣戰斗力的期待值之高。
事實上,蜈蚣也真的很能打。
蜈蚣行走江湖的武器,是其軀體第一節附肢特化而成的獵殺工具——顎肢。在用步足抱住獵物后,蜈蚣會利用這對碩大的 " 毒牙 " 向獵物體內迅速注射毒液,分分鐘就能制服住獵物。

蜈蚣的顎肢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蜈蚣的毒液有多厲害?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賴仞研究員團隊的相關研究顯示,蜈蚣毒液中含有至少 30 種神經毒素或神經毒類似物,這些作用于離子通道的神經毒素彼此間協同作用,實現了 "1+1>2" 的效果。蜈蚣毒液比任何純化的神經毒素都強效,0.4 毫克毒液便足以殺死 32 億只成年蒼蠅。
不僅如此,蜈蚣毒液中含有的一種名為 SsTx 的新型毒素更是強力。這種強力毒素能夠高效抑制獵物鉀離子通道 KCNQ 的功能,KCNQ 通道廣泛分布于獵物的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中,只要阻斷了它,就能輕松導致獵物大腦、肺及心臟功能障礙。一石多鳥,效率極高!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 3
有了強力毒液的加持,少棘蜈蚣 (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 可以在 30 秒鐘內快速制服并捕食比自己體重大 30 倍以上的獵物。
會飛?個大?都是能吃的
獵殺青蛙、蜥蜴、小白鼠之類還不算什么,個別品種的蜈蚣甚至把食譜擴展到了天上飛的。生活在南美洲的秘魯巨人蜈蚣(Scolopendra gigantea)是全世界最大的蜈蚣,體長能達到 30 厘米。別看這家伙塊頭大,靈活性可一點不差,能主動出擊獵殺飛行中的蝙蝠!
請讀者朋友做好心理建設再點擊觀看下圖 …

圖片來源:DeviantArt
科學家在委內瑞拉的洞穴中觀測到,秘魯巨蜈捕獵時會懸掛在巖洞頂上,身體的前半部探在半空中。一旦有蝙蝠飛過,它們就會閃電出擊,死死抱住獵物后用毒牙狠狠給蝙蝠腦后來上一口。蜈蚣的毒液殺死小白鼠用時不過 30 秒,蝙蝠自然也扛不了多久,很快就成了巨蜈的美食。

秘魯巨蜈捕食蝙蝠
圖片來源:Twinkdizogg / youtube
除了對獵物重拳出擊,蜈蚣對體型遠超自己的動物同樣也不客氣。賴仞研究員團隊研究發現,蜈蚣毒液中存在一種名為 RhTx 的多肽毒素,這種毒素能夠作用于辣椒素受體 TRPV1,繼而引起強烈的灼燒與疼痛感。咬一口就能讓對手感受到如吃辣椒一樣的劇烈疼痛,這便是蜈蚣應對大型動物的不二法門。
值得一提的是,RhTx 毒素要想高效激活 TRPV1,需要依賴哺乳動物的體溫(37-39 ℃)來實現,很難不懷疑 RhTx 是蜈蚣專門用來對付四腳獸的。
天上飛的,地上爬的,體型大的 ...... 蜈蚣統統不服,這么能打的狠角色,你怕了嗎?
大蜈蚣,也有溫柔一面
雖然對它們的獵物而言,蜈蚣是無情的劊子手,但這些樣貌丑陋、性情兇狠的家伙其實也有溫柔的一面。
蜈蚣種群內部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這些好勇斗狠的家伙經常一言不合就開干,斗到興頭兒上,難免會把毒液注入同伴體內。那么問題來了,用蜈蚣的毒毒蜈蚣,蜈蚣會不會被毒毒死?
答案是否定的。蜈蚣的強效毒液能輕松殺死體型比自己大的多的獵物,但面對同類,只會導致非致死性的運動系統短暫麻痹,被咬的家伙很快就能清醒過來。
明明是同一種毒液,效果卻天差地別,原因便出在蜈蚣神奇的" 靶點切換機制 "上,這套機制能夠讓蜈蚣的毒液變得很 " 雙標 "。以上文提及的 SsTx 毒素為例,小白鼠中招后會因為 KCNQ 通道被阻斷而一命嗚呼,可相同的受體換到蜈蚣身上卻又會失效,蜈蚣因此獲得對該種毒素的耐受。
這可能就是蜈蚣之間留有的某種善意吧,咱們只分高下,不決生死。
除此以外,蜈蚣的母愛也很值得一提。蜈蚣的繁殖過程一點 " 情趣 " 也沒有,雄性將精子放入 " 精莢 " 后,就把它們丟給路過的雌性,雌性則像撿垃圾一樣把精莢撿起來與卵子進行結合,真的很隨意了 ……
但雌性蜈蚣護卵時的態度可一點不隨意。蜈蚣一次產卵從 15 至 60 個不等,這些脆弱的卵很容易被螞蟻等動物吃掉,或是被潮濕地區的真菌侵害。當產下卵后,雌性蜈蚣會毅然地盤在卵上,不吃不喝地守護和清潔它們。等到小蜈蚣孵化出來以后,雌性蜈蚣也會留在幼蟲身邊,繼續守護它們很長一段時間~
請讀者朋友做好心理建設再點擊觀看下圖 …

蜈蚣媽媽正在保護她的小寶寶們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更為悲壯的是,一些種類的蜈蚣是母食性的,這意味著雌性蜈蚣會無私地將自己留給后代。
遇到大蜈蚣,千萬離它遠點!
大蜈蚣給人帶來恐懼由來已久,19 世紀的西藏佛偈就曾告誡佛教徒們,"如果你以驚嚇他人為樂,那么你將會轉世成為蜈蚣。"
可這難纏的家伙,偏偏就喜歡賴上人類的房屋,尤其在一些格局較老、較陰暗潮濕的小區,水槽和下水道附近往往是蜈蚣出沒的重災區。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 4
請試著想象一下以下的驚悚畫面:
驚悚畫面
蜈蚣篇
周末的晚上,你正在家里吹著空調吃著瓜好不快活,突然有道扭動的黑影出現,一條十多厘米長的大蜈蚣正順著地板向你緩緩逼近!此時你陷入了騎虎難下的尷尬境地——弄死它吧,實在是害怕;不管它吧,家里藏著條大蜈蚣只會更令人恐懼。
沒辦法,你只能先硬著頭皮用凳子之類重物壓住它,然后找來殺蟲劑。一噴下去,大蜈蚣扭動地更猛烈了,只見它身體瘋狂翻滾,幾十只足亂扒,在地板上發出咔咔的聲響 ......
這還只是點小麻煩,蜈蚣有時候要是迷路了,那麻煩可就大了。
2021 年 10 月,家住江蘇連云港云臺山邊的李女士一家還在睡夢中,朦朧之間的李女士感覺耳朵里出現一陣騷動,像是有什么東西爬進去了,直到被痛醒她才反應過來不是夢。去醫院一看不得了,耳朵里面竟然是一只活蜈蚣!
醫生隨即往李女士耳道內滴入石蠟油,2 分鐘后,醫生小心翼翼地將鑷子伸入李女士耳內,只見一條長約 5 厘米的蜈蚣從李女士耳朵里取出 ......
請讀者朋友做好心理建設再點擊觀看下圖 …

圖片來源:光明網
夏日炎炎,相信大家都不想和這么可怕的家伙有什么邂逅吧。其實想讓蜈蚣離自己遠點其實也不難,無非做好 2 件事:
1. 改善家中陰暗潮濕的環境;
2. 封鎖可能讓蜈蚣偶然闖入的路徑。
不知道看完這篇文章的盆友,在對大蜈蚣有了一定了解后,對它的" 生理性恐懼 "好點了沒~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fe3888e9f090ece2996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