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最近出了一匹黑馬。
它不是那種浮夸的職場打怪劇,也不是假大空的宮廷撕 X 劇。
恰恰相反,它腳踏實地的講了一群大齡廢柴的窘迫經歷。
確切說,這部劇拍出了很多中年人的家庭困惑和職場瓶頸,并以詼諧幽默的手法來調侃這背后的成因。
前四集看下來,節奏不緊不慢、故事輕松愉快,歡笑聲此起彼伏。
張衛國的夏天

說實話,看這部劇之前,扒叔沒抱太大期望。
尤其是看到黃磊搭檔海清的主演陣容,第一反應還是他倆之前那些俗套的家庭鬧劇。
但沒想到,整體看下來,劇情竟然做到了清新脫俗。
具體來說,這部劇講了個中年失意的故事。
男主角張衛國,是個平平無奇的中年男子。
從小在北京戲班子里長大,原本是個京劇演員,一次意外扭傷了腰,從此告別舞臺。
在這之后,他干啥去了呢?
在戲班子里修道具。
從這點能看出來,他是個比較滿足現狀的人。

從小到大,他都沒什么煩惱,一天到晚無憂無慮。
能夠擁有這樣的心態,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家里在北京有套四合院,工作也相對穩定,加上物欲低,生活也就過得挺自在。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一切都跟父親的死有關。
父親意外死亡后,張衛國才知道自己的身世有出入。
從小到大,他都以為自己是前清王爺的后裔,每次提起都覺得倍兒有面。
實際情況,卻跟他獲知的信息,大相徑庭。
原來,他的父親是個流浪孤兒,爺爺是個太監。
父親從南京流浪到北京后,被爺爺收養,這才有了張衛國。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父親不僅沒有告知身世實情,甚至連家里的房產也沒交代清楚。
腳下這套四合院,壓根就不是張家的產業,而是張衛國爺爺租來的房子。
現在張父去世,真正的房主空降現場,喊著要把房租漲到每月 3 萬。
這可把他急壞了,他一個月不吃不喝,也攢不出這么多錢啊。


這時候,他想起自己曾經簽過一個古董拍賣協議。
拍賣公司的人說,張衛國家中瓷馬價值 2 個億,可以參加拍賣會尋找買家。
但簽協議必須要交保證金,于是他把家底都掏出來,湊了 70 多萬交了這個錢。
他本來想著把古董賣掉,就可以解決房租問題,順便給父親買塊墓地。
誰知,他剛想起來這事,警察局就給他打電話,告知他被騙子坑了。

沒錢沒房,張衛國長久以來的身份自豪感被徹底粉碎。
而且他今年邁入 40 大關了。
放眼望去,那些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們,基本都事業有成、家庭美滿。
只有他過得窘迫困惑。
因為沒錢,他參加同學聚會,只能騎自行車。
結果到了餐館停車場,因為太落魄,從而被保安嘲諷。

因為沒錢,他買不起墓地,想著回到父親出生地南京,給他舉行江葬。
結果在江邊撒骨灰的時候,誤撒到其他人的嘴里,從而被人追著跑,甚至還鬧到了電視上。

江葬情節,引出了海清一家子。
她老公是張衛國在戲班子里的大師哥林宏年,剛好也住在南京。
林宏年是個主持人,有著體面工作和優渥的生活條件,是外人眼中的中產階級。
但其實,他也沒有比張衛國好到哪里去。

先說事業。
在傳統媒體衰落,自媒體崛起的時代。
林宏年在臺里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
他不得不放下身段,參與他看不上的 " 直播帶貨 "。
但就算介入直播,他的語氣和形態也都帶著一股 " 老氣 ",跟新媒體環境格格不入。

結果可想而知。
林宏年折騰了一番新業務,結果并不理想。
于是,他被臺里勸退。
跟張衛國一樣,成為了無業游民。

事業遭受重創,家庭也沒有多好。
林宏年跟妻子常年處于要離還沒離的狀態,早就沒什么感情了。
與此同時,他還要忍受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丈母娘,每天對他指指點點、教他做人。
可以說,林宏年就是高配版張衛國。

說到這里,該劇的主題逐漸清晰起來。
它講的是中年人的枷鎖和無奈。
在看這部劇之前,很多人都以為林宏年才算是中年人應該有的模樣,有著體面的工作和面積不小的住房。
但其實,撕開這些表面元素,大家面臨的問題都大同小異。
所以這部劇是在告訴人們,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就算他腰纏萬貫,也依然會有事業和家庭的困擾。
那如何破局呢?
編劇還是給了兩個男性,一點微弱光亮。
林宏年則前往北京,決定投身新媒體。
張衛國也收拾好心情,利用業余時間干起了家政保潔服務。
兩個人經常一起加油鼓勁,希望能擺脫當下的生活困境。

其實,講失意人生重新打拼的劇,并不少。
但為啥經常受觀眾詬病?
因為角色太懸浮,動不動就是二代家道中落,然后自己發憤圖強,成為了 XXX 集團的董事長。
要么就是底層小人物誤打誤撞,打破了階級壁壘,實現了華麗蛻變。
這兩種國產劇常見套路,都沒有在該劇出現。
首先,編劇沒有寫兩個懸浮角色。
他們都是靠自己打拼的人,沒什么家世背景。
其次,他們遭遇的困境,都很具象化且接地氣的。
無論是古董騙局還是傳統媒體困境,都能在新聞里找到原型,這些情節讓故事變得更加真實可信,觀眾看起來也有代入感。

最后的最后,扒叔想說,這部劇決定拍中年焦慮,是件很勇敢的事。
因為現在世俗鼓吹的焦慮,基本都局限在年輕人群體。
但年輕人的危機,是當代社會中最殘酷的部分嗎?
并不。
最殘酷的焦慮,其實是這些 40+ 的中年失意群體。
搖擺不定的事業、貌合神離的家庭以及承上啟下的養老育兒問題,都是壓在他們心頭上的沉重大山。
而這部劇,正好拍出了這幾座大山的真實樣子。
但編劇并沒有停在提出問題的階段。
看看張衛國和林宏年做出的改變,他們用行動書寫了什么叫 " 大不了從頭再來 "。
其實,扒叔想過,為啥該劇要在這個檔期播出。
仔細品品,它的主題跟當下形成了某種映照。
這種老百姓自強不息的氣魄和胸懷,是在當下需要的精神力量。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a76e18e9f091b44544e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