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 2021 年的不慍不火后,進入 2022 年,華為與賽力斯(小康股份)的合作終于有了更多起色。
去年 12 月,兩者聯合設計的汽車品牌 AITO 問界發布了問界 M5。
今年 6 月份,根據乘聯會最新數據,AITO 問界 M5 月銷量為 7021 輛,排名新能源 SUV 市場第八。
雖然與火爆的理想 ONE 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后者已經是一款上市三年的 " 老車 "。僅從售賣不到半年時間和 25 萬元的起售價來看,問界 M5 的成績已經不差。
趁熱打鐵,今年 7 月,問界 M7 發布,并且獲得了余承東和小康董事長的雙站臺。顯然兩家公司對這款售價更貴的車型,寄予了更高期待。

事實也證明了問界 M7 不俗的號召力,根據 AITO 發布的數據,發布會后僅 2 小時,問界 M7 的訂單就突破一萬輛;4 小時后訂單破兩萬;48 小時后訂單破 5 萬;72 小時后訂單突破 6 萬輛。
近日,ZAKER 科技試乘了 AITO 問界 M7,對這輛車有了更多參數之外的體會。

車機方面,問界 M7 基本延續了問界 M5 的優異表現,同樣是鴻蒙座艙、10.25 英寸曲面液晶儀表盤、15.6 英寸的中控屏,交互一樣的順滑流暢,軟件功能上也基本相同。

因此,在車機和智能交互上,問界 M7 毫無疑問是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一流水平。
問界 M7 搭載了 HUAWEI DriveONE 純電驅增程平臺,動力上相比問界 M5 雖提升不大,但調校上更加細膩。
試駕時,能明顯感知問界 M7 操控的靈活性,加速和轉彎時也更加平順。考慮到這是一輛將近 2.5 噸的 6 座大車,這樣的動力調校顯然是針對家庭用戶做了專門優化。
說到 6 座,這應該是問界 M7 最大的賣點之一,也因為和理想 ONE 同樣主打增程動力加 6 座 SUV 的組合,因此兩款車型也時常被拿來對比。ZAKER 科技并未試乘過理想 ONE,因此,僅在此談談對問界 M7 的試乘感受。
6 座空間,駕駛位和副駕駛相對來說沒那么多關注,最重要的其實是后兩排。
中間靠右的座位可以選裝 " 零重力座椅 ",這也是同價位少有的 " 零重力座椅 " 車型。

問界 M7 的獨特之處在于擁有 3 軸動態調節,并加入了智能懸浮抬升機構和四向腿托調節,支持向后和向左移動,可實現 113° 腰部零壓角、108° 腿部零壓角。
根據我們的試乘,問界 M7 的 " 零重力座椅 " 實際體驗極佳,不僅懸浮感明顯,身體也相當放松,躺下似乎就有睡意了。
另外,即使躺下后,周圍的空間也很寬敞。這也是本次試乘過程中,體驗最好的硬件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 零重力座椅 " 展開時,副駕駛不能坐人。
不過,最后排的兩個座椅就稍顯局促了。筆者身高只有一米六,左邊后排落座后與前排座椅只剩一個拳頭的空間。而后排右邊座位因為前排選裝了 " 零重力座椅 ",剛好放下筆者的 " 短腿 ",幾乎沒有多余空間。

另一方面,兒童座椅只能放在中間一排,因此最后一排的兩個座位十分 " 挑人 ",否則舒適感可能要大打折扣。
總的來說,在有限時間內體驗了這款新車后,問界 M7 的表現對得上自身的高關注度," 沒有短板 " 是對它最好的概括。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f85178e9f090dfa3e6d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