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下簡稱中消協)在官網發布《2022 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統計數據顯示,2022 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 55 萬件,同比增長 5.71%,解決近 45 萬件,投訴解決率 81.52%,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 7.4 億元。

其中,在公共服務問題方面,中消協指出,電信服務收費存亂象。隨著互聯網的不良營銷手法向傳統行業的滲透蔓延,電信服務領域套路營銷、虛假宣傳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現象花樣翻新。
此次中消協特別列舉了當前電信服務類投訴集中的四大問題:
● 一是套餐資費不明晰,流量收費不透明,流量超出后短信提醒不及時,消費者知情權難保障。
● 二是誘導消費者開通付費業務。一些電信運營商以外呼形式推銷收費業務,并以 " 回饋老客戶 " 或 " 贈送會員 " 等名義誘導或故意誤導消費者開通新業務,消費者在未充分了解情況下被收取費用。
● 三是未經消費者同意變更套餐內容。如有的運營商未經消費者同意擅自更換套餐或開通增值服務,提高收費標準。
● 四是運營商人為設置轉網障礙,消費者攜號轉網 " 困難重重 "。如要求消費者到指定營業廳辦理,設置 20 年以上超長合約期并規定合約期內不能轉網等。
中消協還列舉了兩大相關案列。
案例一:2022 年 6 月,張女士向消費者協會投訴,稱其在某電信運營商辦理了兩張電話卡,分為主卡和副卡。但是,該電信運營商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給消費者手機賬戶開通了增值服務業務,希望消協組織幫其維權。接到投訴后,消協向相關營業廳核查具體情況。經溝通協調,該電信運營商同意補償消費者 500 元話費,雙方達成和解。
案例二:2022 年 6 月 18 日,劉先生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某電信運營商在當地宣傳免費辦理寬帶業務,于是消費者就在該電信運營商分公司辦理了家用寬帶服務,但是該運營商在未告知消費者情況下,從其賬戶扣取了 200 元費用,導致消費者手機停機、網絡中斷。經消協調解,當地電信運營商向消費者每月贈送 20G 流量,連續贈送三年作為補償,消費者表示同意。
從 2019 年 11 月 27 日起,攜號轉網正式在全國推開,目前實施已近三年了。攜號轉網可謂是一項劃時代意義的惠民工程,不僅讓有轉網需求的消費者擁有更多選擇權,更大的意義在于該項政策能倒逼運營商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
但自從實施以來,攜號轉網服務一直為消費者所詬病,部分企業想方設法阻止、拖延自家用戶辦理 " 攜號轉網 " 服務,甚至為吸引 " 友商 " 的用戶攜號轉網到自家,變相的打出 " 價格戰 ",比如推出各種月租費用低、定向流量多等 " 超便宜 " 的流量資費。

據工信部數據顯示,自攜號轉網服務實施以來,全國各地的監管部門對電信運營商的處罰案例已高達數千起。
就在近期,湖北省通管局發布了三則處罰信息公示,三大運營商(十堰電信、潛江移動、江漢聯通)均有公司受到處罰。而處罰事由正是無正當理由拒絕、阻止、拖延向用戶提供攜號轉網服務,當地通管局對這三家運營商責令立即改正,并處以 30 萬元罰款。



電信服務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當前,隨著自身維權意識的增強,消費觀念的轉變和文化素質的提高,廣大消費者對電信服務也相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消協指出:
電信行業相關經營者應強化社會責任感,嚴格落實《電信管理條例》《電信服務質量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法規制度,在制定相關服務套餐和設定計費方式時盡量做到簡單、透明、易懂;
對于重要條款和重點事項要履行好告知義務,確保消費者知情、同意;
杜絕以贈送、回饋名義實質推銷收費業務,欺騙、誤導消費者。
同時,中消協還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各電信運營商將法律法規政策執行到位,針對外呼推銷誤導、限制攜號轉網等消費者反映突出問題,實施有效治理,加強對消費者的保護。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8f5d28e9f0904ce1fa5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