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xù)!2021年中國地表均溫為1901年以來最高
現(xiàn)代快報訊(記者 徐紅艷)8 月 3 日,中國氣象局召開 8 月新聞發(fā)布會,正式向社會公眾發(fā)布《中國氣候變化藍(lán)皮書(2022)》。《藍(lán)皮書》顯示: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xù),2021 年中國地表平均氣溫、沿海海平面、多年凍土活動層厚度等多項(xiàng)氣候變化指標(biāo)打破觀測紀(jì)錄。中國升溫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qū)。1951~2021 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升溫速率為 0.26 ℃ /10 年。近 20 年是 20 世紀(jì)初以來中國的最暖時期,2021 年,中國地表平均氣溫較常年值偏高 0.97 ℃,為 1901 年以來的最高值。

△《中國氣候變化藍(lán)皮書(2022)》
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xù),去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yè)化前水平高出 1.11 ℃
《藍(lán)皮書》指出,氣候系統(tǒng)的綜合觀測和多項(xiàng)關(guān)鍵指標(biāo)表明,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xù)。2021 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yè)化前水平(1850~1900 年平均值)高出 1.11 ℃,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七個最暖年份之一;最近 20 年(2002~2021 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yè)化前水平高出 1.01 ℃。2021 年,亞洲陸地表面平均氣溫較常年值(本報告使用 1981~2010 年氣候基準(zhǔn)期)偏高 0.81 ℃,為 1901 年以來的第七高值。
中國升溫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qū)。1951~2021 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升溫速率為 0.26 ℃ /10 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升溫水平(0.15 ℃ /10 年)。近 20 年是 20 世紀(jì)初以來中國的最暖時期;2021 年,中國地表平均氣溫較常年值偏高 0.97 ℃,為 1901 年以來的最高值。

△ 1901~2021 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距平
中國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降水變化區(qū)域間差異明顯。1961~2021 年,中國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平均每 10 年增加 5.5 毫米;2012 年以來年降水量持續(xù)偏多。2021 年,中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值偏多 6.7%,其中華北地區(qū)平均降水量為 1961 年以來最多,而華南地區(qū)平均降水量為近十年最少。
中國高溫、強(qiáng)降水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qiáng)。1961~2021 年,中國極端強(qiáng)降水事件呈增多趨勢;20 世紀(jì) 90 年代后期以來,極端高溫事件明顯增多,登陸中國臺風(fēng)的平均強(qiáng)度波動增強(qiáng)。2021 年,中國平均暖晝?nèi)諗?shù)為 1961 年以來最多,云南元江(44.1 ℃)、四川富順(41.5 ℃)等 62 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1961~2021 年,北方地區(qū)平均沙塵日數(shù)呈減少趨勢,近年來達(dá)最低值并略有回升。
全球平均海平面呈持續(xù)上升趨勢,北極海冰范圍呈顯著減少趨勢
20 世紀(jì) 80 年代后期以來海洋變暖加速,全球平均海平面呈持續(xù)上升趨勢。海洋變暖在 20 世紀(jì) 80 年代后期以來顯著加速,2021 年全球海洋熱含量(上層 2000 米)較常年值偏高 23.5×10^22 焦耳,為有現(xiàn)代海洋觀測以來的最高值。1993~2021 年,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為 3.3 毫米 / 年;2021 年,全球平均海平面達(dá)到有衛(wèi)星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位。
北極海冰范圍呈顯著減少趨勢。1979~2021 年,北極海冰范圍呈一致性的下降趨勢;3 月和 9 月北極海冰范圍平均每 10 年分別減少 2.6% 和 12.7%。1979~2021 年,南極海冰范圍無顯著的線性變化趨勢;1979~2015 年,南極海冰范圍波動上升;但 2016 年以來海冰范圍總體以偏小為主。
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2021 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 3.4 毫米 / 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21 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 1993~2011 年平均值高 84 毫米,為 1980 年以來最高。
全球冰川整體處于消融退縮狀態(tài),20 世紀(jì) 80 年代中期以來消融加速。中國天山烏魯木齊河源 1 號冰川、阿爾泰山區(qū)木斯島冰川、祁連山區(qū)老虎溝 12 號和長江源區(qū)小冬克瑪?shù)妆ň始铀傧谮厔荨?021 年,烏魯木齊河源 1 號冰川東、西支末端分別退縮了 6.5 米和 8.5 米,其中西支末端退縮距離為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大值。
青藏公路沿線多年凍土呈現(xiàn)退化趨勢。1981~2021 年,青藏公路沿線多年凍土區(qū)活動層厚度呈顯著增加趨勢,平均每 10 年增厚 19.6 厘米;2004~2021 年,活動層底部(多年凍土上限)溫度呈顯著上升趨勢。2021 年,青藏公路沿線多年凍土區(qū)平均活動層厚度為 250 厘米,是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中國氣溶膠光學(xué)厚度總體呈下降趨勢,植被覆蓋穩(wěn)定增加
中國平均年總輻射量呈減少趨勢。2021 年,太陽活動進(jìn)入 1755 年以來的第 25 個活動周的上升階段,太陽黑子相對數(shù)年平均值為 29.7±29.7,略高于第 24 個活動周同期(2010 年太陽黑子相對數(shù) 24.9±16.1)。1961~2021 年,中國陸地表面平均接收到的年總輻射量趨于減少;2021 年,中國平均年總輻射量較常年值偏少 31.5 千瓦時 / 平方米。
中國氣溶膠光學(xué)厚度總體呈下降趨勢,階段性變化特征明顯。2004~2014 年,北京上甸子、浙江臨安和黑龍江龍鳳山區(qū)域大氣本底站氣溶膠光學(xué)厚度(AOD)年平均值波動增加;2014~2021 年,均呈波動降低趨勢。2021 年,北京上甸子和浙江臨安區(qū)域大氣本底站可見光波段(中心波長 440 nm)AOD 平均值分別為 0.34±0.33 和 0.41±0.23,較 2020 年均有小幅降低;黑龍江龍鳳山區(qū)域大氣本底站 AOD 平均值為 0.30±0.24,較 2020 年略有升高。
中國整體的植被覆蓋穩(wěn)定增加,呈現(xiàn)變綠趨勢。2000~2021 年,中國年平均歸一化植被指數(shù)(NDVI)呈顯著上升趨勢。2021 年,中國平均 NDVI 較 2001~2020 年平均值上升 7.9%,較 2016~2020 年平均值上升 2.5%,為 2000 年以來的最高值。 (圖片來源:國家氣候中心官方微信)
(編輯 邵倩倩)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a15d89e780bf92c001d6a
轉(zhuǎn)載請注明: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xù)!2021年中國地表均溫為1901年以來最高 | 快導(dǎo)航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