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夕,啞炮了。
電商營銷不給力,沒有鋪天蓋地的廣告,節日氛圍都沒烘托到位。
就連向來愛在這個日子整活的奢侈品們都不出來作妖了,不用那些丑哭的七夕限定單品刷一波存在感,順帶博網友們一笑。
打工人們的樂子也少了點。

無人在意的巴黎世家 2022 七夕廣告 " 機器人之戀 "
畢竟,對于大牌們出的七夕限定,大多數打工人從來都不會把它放進購物車,而是抄起鍵盤,罵一通 " 又土又丑 ",過把嘴癮。
前年,巴黎世家在七夕時推出的土味 " 我愛你 " 包包,就是最好的例子。

殊不知,當你在對大牌們口吐芬芳時,就中計了。
七夕限定,本就是一場針對中國人的,互聯網奢侈品狂歡運動。

在這個靜悄悄的七夕,我想起了 2020 年同一天,被巴黎世家土味廣告支配的恐懼。
男模特一手拿著玫瑰,一手把寫著 " 他愛我 " 的的紅色沙漏包奉上。
女模特看到這包就像看到寶一樣,眼睛都直了,巴不得立馬雙手把它捧在胸前。

還有那跟你姥姥家墻上掛的山水風日歷一樣的背景,配上 " 愛上我,讓我赤紅的真心包圍你 " 的文案。
如果不是中間印著那碩大的 "BALENCIAGA",你跟我說這是 20 年前相親電視廣告,我也信。
剩下的幾張廣告大片也是如法炮制。
一樣的中老年風背景,土味情話,大紅大綠的配色,真的很難相信,這是站在時尚圈鄙視鏈最頂端的奢侈品牌做出來的東西。

這組廣告一出,巴黎世家就被罵上了熱搜。
吃瓜群眾紛紛吐槽土味、丑,甚至罵它吃相難看。
事實上,又土又丑的,不只有巴黎世家。
在七夕限定成了大牌必爭之地后,那些沒有丑出圈的單品,照樣各有各的雷人。
很難說,在七夕限定上,哪家大牌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考古一番后,發現從 2015 年,大牌們開始像跑接力賽一樣,挨個推出七夕限定。
當時,奢侈品們還沒有腦洞大開,無非就是把經典款換個顏色,加點有的沒的,美其名約 " 七夕限定 ",可以說是躺著就把錢賺了。
像迪奧那年的七夕限定,就是把品牌經典款,英國王妃戴安娜拎過的 " 戴妃包 "Lady Dior 改成了粉色,換了根粗肩帶,加上 DIY 的包飾,就成了一個新品。

如今為 LV 代言的天仙劉亦菲、曾經靠著古馳代言踢開了時尚圈大門的李冰冰,都為這包站過臺,至于效果,跟現在的網紅街拍,好像也沒差。

如果只是這樣白開水的改造,大牌七夕限定不至于被罵上熱搜。這幾年,大牌們好像約好了一樣,紛紛拿出了看家本事," 語不驚人死不休 "。
2018 年七夕,古馳拿出了限定 GG Marmont 包,又是芭比粉、又是愛心串珠和亮片,背著它上夜店,你不一定是最閃的,但一定是最土的。
但這還不是大牌們獻丑的巔峰。如果七夕限定有大小年的話,2020 年一定是大年。
那陣仗,吃瓜群眾仿佛誤入了一場時尚圈比丑大會,沒有最丑,只有更丑。
在巴黎世家靠七夕土味廣告整活時,華倫天奴在 T 恤上印著品牌縮寫 VLTN,加個紅色愛心,就完事了。
但這設計,我怎么老覺得跟游客最愛的 " 我愛 XX(地名)" 文化衫如出一轍?

淘寶 9.9 可以包郵買來的東西,華倫天奴賣你幾千塊。
它明明可以去搶,卻還要送你一件 T 恤。
LV 把這幾年出的新款 " 屁股包 "New Wave,改成了芭比粉,把 logo 換成了五顏六色,如果不是大牌加成,這包廉價得像小學生在校門口精品店買來裝鉛筆盒的東西。

難怪網友辣評:一萬四千八,驚嚇帶回家。
同款小學生摯愛單品還有迪奧 2020 年七夕限定首飾套裝里的草莓戒指,校門口幾毛錢、幾塊錢的東西,迪奧賣你 3000 多塊錢。
果然,有錢人的玩具就是貴一點。

丑東西大軍當然也少不了古馳。什么蘋果、愛心,凡是能跟愛情沾上邊的東西,全往衣服、包上扒拉,就差恨不得把七夕兩個字印上去了。

大牌們大仙過海,各顯神通,本打工人只能說一句,respect。

丑歸丑,但七夕限定的出現,從大牌們瞄準了中國市場后就埋下了伏筆。
1991 年,意大利男裝品牌杰尼亞打響了奢侈品進入內地的頭炮,入駐北京王府精品廊 。
第二年,LV 在王府飯店開了內地第一家專賣店,聲勢浩大。當年,能進這買東西的都是名流大亨,幾乎沒有一位打工人。
接著,巴寶莉、古馳、阿瑪尼紛紛在北上廣開店。

如果說 90 年代,大牌們還只是試水,那到了 2006 年,LV 已經在內地開了 14 家店,阿瑪尼的店鋪數量一年間從 5 間躍升到 53 間時,內地已經正式接棒香港,成為了奢侈品在中國的最大市場。
市場雖大,但也需要吆喝,況且大牌扎堆,競爭越來越強。
如今風頭正盛的普拉達,在請來頂流蔡徐坤代言前,也因業績差、頻頻關店而被唱衰,甚至預言破產。

2010 年代,在請中國明星代言,拍廣告等常見路數外,大牌們開始整活各種針對中國的限定系列。七夕限定便應運而生。
這些七夕限定,從來不只是為了賣貨,營銷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流量時代,對誰都一視同仁,大牌也要吃好流量這碗飯。
以 2020 年巴黎世家被罵出圈的土味單品為例。
在登上熱搜那天,巴黎世家的微薄搜索指數暴漲 979%,翻了近 10 倍。

你罵巴黎世家丑的每一句話,都是一次另類的品牌露出。他們花幾百萬做一場秀都得不到的曝光度和關注量,最后僅僅靠著一組土味廣告得到了。
這時候,誰還關心幾天內,只有 31 個人在巴黎世家天貓旗艦店上買了這幾款七夕限定包?
在巨大的曝光和話題面前,31 個包最后賣了多少錢,完全不值得一提。
" 奢侈品的品牌樹立要比其他生意困難得對,它需要創造出一種根本不存在的需求。" 奢侈品集團一哥,LVMH 總裁伯納德 • 阿諾特一語中的。
為了造夢,保持大牌的高端感,LVMH 在 2020 年一年就花了 383 億人民幣的廣告營銷費用,而在疫情來臨前的 2019 年,這一數字是 491 億。
七夕限定也是這個夢里的一種,只不過,它確實有點丑。如果不按常理出牌的巴黎世家的丑是為了博出位,那其他大牌則多是由于偷懶,敷衍而惹人笑話。
盤點大牌的七夕系列,顏色必離不開粉色、紅色,設計也全是蘋果、愛心等元素的堆砌。稍微有點設計的,像芬迪與英國藝術家 MR.DOODLF 合作的 2020 年七夕漫畫涂鴉系列,又陷入了花里胡哨的老套中,不高級。

更別說有哪家大牌會為了七夕特意設計出一個新的包型,沒有,全是拿現有的,改改又是一個新包。
但大牌七夕限定的價格,總要比常規款貴上一些,就只是因為限定二字。

比利時品牌德爾沃的中國限定,被網友調侃適合清明節燒給祖先
就是這么明目張膽。
在中國已經占據全球 20% 奢侈品市場,2025 年即將成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場的情況下,大牌們賣給中國人的七夕限定,還是那么敷衍,不走心。

但今年七夕,讓人吐槽的不只是大牌一如既往的丑,更是普通人與名利場的距離越來越遠,差距越來越大。
近來,古馳推出了新的高級珠寶系列歡愉之園,堆滿了各種鉆石、寶石,不僅造價不菲,還請來了奧斯卡影后勞模姐杰西卡 · 查斯坦代言。
廣告片里,勞模姐胸前碩大的寶石夠得上閃瞎眼四個字。

LV 也不甘示弱,請來了同為奧斯卡影后的大魔王凱特 · 布蘭切特代言品牌高級珠寶系列。

趕趟的還有寶格麗,代言人換成了安妮 · 海瑟薇。一水的奧斯卡影后陣容,這陣仗仿佛是大牌和女明星們集體搞了一次團建。

再看看這些高級珠寶,一樣是幾百萬的價格,一樣是閃瞎眼的珠寶項鏈。在打工人眼里,相同的還有買不起三個字。
迪奧男裝成衣秀場上的毛衣,加點刺繡,串珠,隨隨便便就是上百萬的價格。

迪奧 2022 秋冬男裝秀場上,一件衛衣售價 170 萬元
在這些賣出高定價格的成衣面前,白領們哀嚎的漲瘋了的香奈兒、LV 包包,只能是小巫見大巫。
還有剛過去的巴黎時裝周,專做仙女裙的黎巴嫩高定品牌艾莉 · 薩博又祭出一項大招,破天荒地做了時尚史上第一個男裝高定系列。
滿是華麗的羽毛、刺繡、亮片,一眼看過去,只有一個字:貴。

蔡徐坤全球首穿艾莉 · 薩博男裝高定
看,奢侈品從來不缺整活。紙醉金迷,永遠是名流、富人們的專屬。
當大牌們專注給名流制造玩具時,打工人們已經懶得再給這些奢侈品一個眼神。
往年小紅書上還有穿著土衣服的 ppt 式海報被罵上熱搜,今年的奢侈品卻在各種社交平臺銷聲匿跡。
年輕人們轉頭關注的,或許是屬于七夕的自嘲式營銷。
愛情要吃苦,單身衡長久。
花幾塊錢就能讓孤寡青蛙在微信里給單身的朋友叫幾個小時,收獲高性價比的互動聯誼。
瑞幸咖啡的七夕聯名手提袋被拎到打工人的辦公桌上。

免費紙袋營造節日氣氛,袋子里裝的咖啡還能在昏昏欲睡的下午讓社畜提神醒腦。
又或是某寶上打著感動男女友標簽的愛情禮物,省時省力,草草過節。
買一件奢侈品,用它來迎合七夕那少有愛情、只剩消費的節日屬性,在打工人乃至中產身上幾乎不可能發生。
與頂層社會越來越割裂的打工人們變得清醒,早就逃離韭菜廠。
至于討論今天究竟屬于七夕節日還是瘋狂星期四,都不如再摸魚一天就能熬到周末這件事來得實在。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b717c8e9f09650a4f9c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