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與抖音,踏入同一條河流。
無論你是否沉迷短視頻,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 " 住 " 在其中已是個不爭的事實。
QuestMobile 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移動互聯網個各細分領域占用的用戶總時長情況,在各領域普跌的情況下,短視頻領域出現了相對夸張的增長。

從數據圖中可以看出,用戶每天使用手機的總時長里,有 50% 花在了短視頻與即時通訊兩大方面。
不過在零和博弈的此消彼長之下,用戶們沉浸在短視頻里的時間,在進一步超過即時通訊的使用時長。因此用戶在短視頻 App 中產生的交互需求,也在影響著社交領域的競爭格局。
" 朋友經常不回我微信消息,卻會在抖音里發給我一堆有意思的視頻。" 網友小青對 ZAKER 新聞表示,在短視頻這個媒介下,自己與好友之間的溝通更多發生在短視頻 App 內部了。

小青表示,目前在抖音刷到有意思的短視頻,沒辦法直接分享給微信好友,需要復制鏈接、跳轉下載抖音,或者下載視頻再上傳到微信聊天框里等等方式,過程較為麻煩,所以與好友的很多聊天交互干脆直接在短視頻 App 里進行了。
實際上互聯網大廠之間的宏大競爭故事,或許正是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場景中展開。比如你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短視頻,卻沒辦法很好地分享給好友,這往往會出現兩個結果,要么放棄分享,要么更換平臺。
屢敗屢戰,抖音不愿錯過社交
早在 2018 年開始,抖音就不斷把對社交市場的渴望轉化為行動。字節跳動的社交 App 多閃便是在 2018 年立項,2019 年 1 月正式發布上線。隨后的 2019 年 5 月,字節另一款社交 App 飛聊也正式上線。
這是字節的第一波社交嘗試,交互的形式集中在拍攝、觀看和發送短視頻等方面。顯然,字節早已明確依托短視頻和抖音的用戶沉淀來運營社交平臺的思路。

不過即便背靠抖音、今日頭條,多閃和飛聊的發展也并不順利。而在外部環境上,這兩款社交 App 均被媒體曝出遭微信封殺屏蔽。
實際上除了飛聊和多閃,字節早期在內部賽馬機制下還推出了多款社交 App 產品,不過基本都以失敗告終,甚至都不曾在業界留下痕跡。顯然,字節的獨立社交 App 之路算不上成功。
碰壁之后,字節很快便調轉方向另尋出路,將希望直接押注在了抖音上。
2021 年 11 月 2 日,字節跳動 CEO 梁汝波宣布組織調整,成立六大業務板塊,分別為抖音、大力教育、飛書、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 TikTok。相關業務板塊負責人均向梁汝波匯報。
在梁汝波的主導下,字節跳動將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搜索、百科以及國內垂直服務業務全部并入了抖音這個超級平臺中。這幾乎確立了抖音在字節生態中不可撼動的核心地位。
隨后的 2021 年 12 月,媒體報道稱飛聊出現了 App 無法下載、使用的情況,意味著多次調整后仍然實質性折戟。

與此同時,多閃 APP 也不再支持使用多閃賬號登錄,只能將原多閃賬號合并至抖音賬號,如不合并則只能將多閃中的余額提現,并進行注銷。這也表明,多閃同樣正式退場,并入到了抖音中。
相比于抖音與獨立 App 雙線并行的模式,字節還是選擇了將社交重擔壓在抖音身上。
2020 年 3 月,抖音內測連線功能,點擊連線,就能夠隨機匹配一位其他用戶進行實時的視頻聊天。此外抖音也在底欄增加了 " 朋友 " 板塊,來提高好友頁面的權重。
使用連線功能需要實名認證,包括真實姓名、手機號和面部特征信息,后者根據芝麻信用進行實名校驗。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結合了陌生人社交隨機性,與熟人社交元素真實性的模式。
" 連線 " 以及 " 朋友 " 功能分別指向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可見字節想要補全抖音在社交屬性上的不足。
2020 年 4 月下旬,抖音上線視頻通話功能,可以在互關好友之間的聊天窗口發起視頻或語言通話,且帶有美顏功能。而在抖音的聊天界面,除了視頻通話外,還有表情、語音、紅包等,多維度地直接對標微信。

2020 年 9 月抖音上線視頻日記功能,定位于 " 和朋友分享生活瞬間 ",以每日瞬間、即拍即發、按天聚合展示為特色。
2021 年 7 月上線 " 抖一抖 " 功能,與微信 " 搖一搖 " 功能類似,可以快速添加附近的抖音用戶為好友,也可以面對面建群,另外還有優惠券、周邊信息等,為抖音后期進一步接入本地生活服務提供了入口。
后續抖音還內測了一起看視頻功能,方便用戶邀請抖音內的好友一起觀看視頻,并且支持實時語音對話。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抖音上線朋友 tab 后,圍繞該頁面先后增加了朋友瀏覽記錄、KTV、搜索朋友、拍日常等多個具有社交屬性的功能。
2021 年 7 月初," 圈子 " 開始在抖音內測,定位是同城興趣圈,以幫助本地的用戶在特定興趣圈子中進行交流和交友,支持發布視頻和圖文兩種方式。不過該功能于 2022 年 7 月底下線。
2022 年 5 月,抖音上線了興趣匹配功能,主打基于短視頻內容的興趣社交,擁有 " 匿名聊天 "、" 興趣匹配一起看 " 和 " 語音聊天 " 等特點。
此前抖音 CEO 張楠曾提到過抖音的社交數據:每天有一半用戶會在抖音看到朋友的內容,跟他們互動。這也表明抖音在單純的娛樂屬性外,不斷強化社交方面的內容。
不難發現,抖音雖然核心標簽是短視頻平臺,但其內部已然搭建了一個覆蓋陌生社交和熟人社交兩大板塊的社交功能體系。
微信VS抖音,存量"戰爭"
不難發現,抖音整個社交體系圍繞的核心基點,依然是其強大的短視頻生態。
正如開頭影響小青社交行為遷移的情況一樣,短視頻激發的交流意愿看似是個很小的理由,背后其實體現了微信、抖音兩大巨頭爭搶社交流量的角力。
在這方面,微信也在持續發力豐富視頻號的內容生態,勢必可以一定程度減少類似因短視頻媒介造成的用戶社交行為遷移的情況。

如果說抖音在社交 App 上屢次碰壁,那么騰訊在短視頻 App 上則有著類似的尷尬劇本。
也同樣是在 2018 年,快手、抖音為首的短視頻 App 迅速崛起,讓彼時的騰訊似乎有些慌了神。
一方面,騰訊連續多輪加碼了對快手的投資,將快手徹底 " 收編 " 進騰訊系的陣營。另一方面重啟了微視 App,還陸續推出了速看視頻、MOKA 魔咔、閃咖、下飯視頻、MO 聲、貓餅等十余款短視頻 APP 殺入市場。
在短視頻方面,騰訊確實砸下重金。華金證券研究曾經在研報指出,2018 年 4 月至 8 月期間騰訊投入了 30 億元補貼來培育短視頻內容生態。隨后還有 2019 年春節期間微視砸下了 10 億紅包,2020 年微視宣布投入 10 億扶持豎屏小短劇等等。
但從結果來看,微視似乎未能達到預期,騰訊其他的多款短視頻 App 也均在市場中沉寂。與字節回歸抖音一樣,騰訊也將短視頻的重心回歸到了微信上。

" 視頻號確實是來晚了,因此微信在視頻號上完全不遺余力。"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在 2020 微信公開課上,確立了微信生態力捧視頻號的基調。
隨后微信以 " 前所未有 " 的頻率對視頻號進行持續的更新迭代。據新榜統計,從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僅公眾號互通視頻號就完成了 17 次小迭代。
另外還有上線小程序購物車、推出 " 帶貨中心 "、公眾號可插入視頻號活動、視頻號搶占公眾號黃金流量位、進入訂閱號消息 Timeline 以及視頻號直播預約推廣新功能等等。
今年以來,騰訊更是利用其在音樂娛樂產業的資源優勢,拉來了五月天、周杰倫、崔健、羅大佑等多位頂級歌手在視頻號中舉辦線上演唱會,多次出圈引爆輿論。
慶幸的是,視頻號也確實改變了此前騰訊短視頻業務尷尬的局面。2020 年 6 月,微信方面公布稱,上線不到半年的視頻號日活便已突破了兩億。

這樣的用戶規模,抖音花了兩年時間,快手則用了八年。彼時業內甚至有觀點稱,基于微信強大的社交屬性,讓 12 億微信用戶涌入視頻號也只是時間問題。
視燈研究院發布的《2021 年視頻號發展白皮書》顯示,2021 年視頻號 DAU 已超 5 億,較 2020 年增長 79%,2022 年視頻號 DAU 有望達到 6 億。
快手 Q1 財報顯示 DAU 為 3.46 億。媒體報道的數據顯示抖音 DAU 于 2021 年 9 月達到 6.4 億,今年有消息稱已達到了 8 億。
騰訊此前發布的 2022Q1 財報顯示,微信及 WeChat 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到了 12.88 億。對比下來可以看到,站在微信這個超級 App 的肩膀上,視頻號早已超越了快手,且正迅速拉近與抖音的距離。
從抖音與微信競爭的狹義角度而言,微信視頻號的崛起,進攻的無疑是抖音短視頻的基本盤;而抖音不斷強化社交屬性,沖擊的也自然是微信的主陣地。
但從更為宏觀的角度而言,微信和抖音不斷將短視頻與社交融合更為核心的理由,或許并不是要徹底打敗誰,而是鞏固自身平臺的生存根基。

微信出海多年未見成效,抖音與 TikTok 的互相獨立,也注定了其無法染指海外市場,那么扎根國內便是兩家平臺長久發展的必然選擇。
而互聯網流量見頂、人口紅利時代遠去,早已是近年來業界老生常識的共識。對于微信而言,想要持續保持用戶的活躍度,內部生態的長久繁榮,視頻號背后短視頻 + 社交的這個催化劑必不可少。
而對于抖音來說也同樣如此,短視頻早已是長板的情況下,抖音必須要做好社交化的這張答卷,才能一邊繼續保持用戶增長,無限靠近那個流量天花板,一邊維持用戶社區、業務生態的活躍狀態。
所以總體而言,在這場 " 存量 " 市場的生存征途中,微信與抖音雖是截然不同的互聯網平臺,但依然踏入了同一條河流。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曾憲天 實習生 曾沛琳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b893fb15ec0794f6fa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