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黃磊快把自己演出包漿這事兒,觀眾已經討論得很充分了。
這次《張衛國的夏天》一開播," 黃磊又演了一回自己 " 的消息立刻不脛而走,大家吐槽黃磊的熟練程度甚至比黃磊反復演自己更順嘴、更絲滑。
按理說,這次黃磊演的并不是 " 自己 "。
之前他被吐槽的角色都像是跟《小歡喜》里的方圓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碎嘴居家脾氣好,生活安逸不差錢。
這類 " 中產 " 生活劇演多了,觀眾自然就有了審美疲勞。一開始,這股不滿情緒還是針對黃磊本人的演技。
方圓們那股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安心當 " 懂王 " 的洋洋得意,對應的就是黃磊本人多年來在演技舒適圈當門衛大爺的不求上進。
后來觀眾干脆把矛頭懟向了 " 中產 "。
電視劇里成天上演的中產危機,不是孩子上不了名校,就是老夫老妻心思動了。而黃磊演的角色就像渾身抹了油似的穿梭其中,他就是這個世界里真善美的代言人,只要有他在,再糟糕的關系遲早都能恢復虛假繁榮。

但生活劇騙不了觀眾。人人都生活過,大部分人都面對過無解的難題,都體會過人生在世的身不由己和事與愿違。
人越普通,生活中能牽制他的東西就越多。受的牽制多了,就越知道所謂的 " 真善美 ",所謂的 " 理解 "" 寬容 "" 大度 " 都是要結結實實割自己身上的肉才能做到的。
如果一個人進退自如全靠動嘴皮子,輸出一通 " 快樂教育 " 就能收服熊孩子,放低姿態哄哄老婆就能擺平離婚鬧劇,一失業就能靠多年的愛好重新找到人生方向。
那只能說明孩子根本不是真正的熊孩子,老婆也根本不是真的想離婚。展現生活困境是假,向被雞毛蒜皮搞到焦頭爛額的觀眾秀 " 有錢有閑心態自然好 " 的優越才是真。
觀眾看多了可不就來氣嗎?
黃磊是聰明人,很快就看清了瓶頸的癥結所在。于是在新劇里,他立刻擺脫了中產背景,演起了土生土長的胡同串子、在 " 要錢沒有要假隨便請 " 的京劇團打醬油的 " 老北京 " 張衛國。

由此可見,黃磊是真的熱愛 " 小人物敘事 "。
甭管有錢沒錢,都要強調一個 " 小 "。
演家里不缺錢的男人,就要突出他的 " 小富即安 ",把人物姿態放得極低,解決問題從來不靠大手一揮做空幾十億。他動用的都是些小市民的生活邏輯,做一頓好吃的,講幾句好聽的,兩邊和稀泥,這事兒就成了。
演沒錢的男人呢?
那就更得小市民了啊。
張衛國的身上,有著小市民的典型特征。
比如走街串巷,有事沒事就愛嘮兩句但不需要別人應聲的悠閑;
比如半吊子水晃蕩,還總想顯擺兩下的熱心腸;


比如在同學聚會上死要面子可勁吹牛的虛張聲勢。
但同時,他善良、孝順、仗義……總而言之,你能想到的小人物的優點,張衛國都有。
黃磊一貫的 " 生活流 " 演法,什么講話磕巴、碎嘴、擠眉弄眼、搖頭晃腦,和這樣的人物匹配度極高。
所以你很難說黃磊演得不好。如果平時不怎么關注黃磊,這樣的表演的確夠生活夠接地氣,至少比同樣因表演模式化被人詬病的靳東之流自然討喜多了。
這說明一點,黃磊的審美基本盤是在線的。他對影視劇作品應該有著不俗的鑒賞力,知道什么樣的戲劇架構是有張力的,優秀的表演究竟好在哪里,也知道創造一個人物乃至故事應該具備哪些元素。
黃磊是一個很會提供概念的演員和制作人,但是在技術層面上能力又跟不上想法。所以演演方圓這樣的中產小男人還行,畢竟跟自己比較貼近,但是創造一個真正被生活趕著往前跑的小老百姓,乍一看像那么回事,但是越看越做作,所有的細節都經不起推敲。
《張衛國的夏天》是由他監制的,從頭到尾都透著黃磊式審美," 含磊量 " 不說百分百,百分之九十是肯定有的,就連劇中的毛病也是黃磊式的徒有其表。
別的不說,本劇的宣傳海報就從一眾國產劇大頭貼海報中脫穎而出。

一方舞臺,一塊幕布,一束光,一個男人探出身,好奇地向外張望。
京劇舞臺上闖入一個打扮格格不入的主角,真實與藝術模糊了邊界。
這張海報暗示著本劇野心不小。
果不其然,本劇一開場就為張衛國設置了多重戲劇沖突。
父親突然去世,平靜安逸的生活被打破,這是第一層。
父親臨終交代身世真相,自己由 " 皇室子孫 " 變成 " 太監后裔 "," 落魄貴族 " 的驕傲碎了一地,這是第二層。
老宅的真正業主現身,自己從 " 業主 " 變成 " 租戶 ",天上飛來一筆巨債,經濟狀況頓時捉襟見肘,這是第三層。
多年不見的師哥又從天而降,人家混得風生水起,兩相對比,更顯自己落魄無能,這是第四層。
另外,背后還有一條暗線。
張衛國曾經是京劇臺上的角兒,后因意外摔傷,無奈做了京劇團的道具師。因此,張衛國身上還有文藝青年壯志未酬的遺憾,這和他從前自詡的 " 皇室子孫 " 身份共同構成了不同于普通市井街坊的 " 精神貴族 " 的情結。
看來他不僅想講小老百姓的市井生活,還想討論一下文藝愛好者的精神危機。這一點顯然脫胎于黃磊本人的文藝情結。
嗯,野心不小,架子很大。
但是看完第一集,有一個問題我一直想不通:
如果張衛國一直不知道這房子是租的,那他和兒子的北京戶口是怎么上的?他兒子怎么在北京上的學?以什么身份參加北京高考?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看本劇火出圈的名場面:
張衛國沒錢給父親買墓地,遂決定江葬,結果骨灰吹了海清一臉,骨灰盒也打翻到江里不見了。


如果我們 " 哈哈哈哈哈哈 " 過后稍微細想一下,海清一個在老公口中 " 整天忙得不著家 " 的中醫,為什么會在下雨的白天披著雨衣一個人出現在江邊?
前后沒有任何鋪墊和交代,粗糙得像個抖音搞笑段子。
之后的情節也荒唐得離譜。
兩人爭執的視頻被路人發到網上,海清老公(也就是劉奕君飾演的電視臺主持人林宏年)主持的節目恰好把這段當作素材做電視直播。劉奕君因時間緊張,沒提前看這段素材,結果當場傻眼,只能照著稿子把自己老婆批評一番。這又成了他家庭破裂和失業危機的導火索。

這段劇情乍一看也環環相扣,挺有意思。
但是請觀眾再細想一下,什么樣的電視臺(劇中是南京電視臺),會無聊到把一段沒頭沒尾的吵架視頻(兩人甚至沒吵起來)搬上節目,還一本正經地評論一番?
更何況,沒有做任何調查,不了解任何前因后果,就對其中一方大加批評,現實中的電視臺要是敢這么干,估計早就下臺了。
其實說到這里,本劇想要營造的荒誕喜劇的目的性已經很明確了。
但可惜,想法是好的,技術卻不達標。
技術就是使那些荒誕劇情成立的細節真實可感的技巧。
讓張衛國一夜之間從 " 業主 " 淪為 " 租戶 " 的想法不錯,但背景設置在戶籍制度如此嚴格的北京,編劇得把這個 " 謊 " 編圓了,讓人沒了疑慮,才能徹底讓人相信張衛國這人存在,進而共情。
另外,官媒電視臺對節目的審核不太可能如此兒戲。即便是以荒誕出名的 "1818 黃金眼 " 這樣的電視臺節目,也是記者實地考察了解前因后果后做的節目。這種烏龍如果出現在自媒體中還情有可原,發生在官媒,還鬧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基本是天方夜譚。
又或者,如果這些本不該發生的事情就是神奇地這么發生了。此時,創作者必須表現出明顯的意圖。在荒誕喜劇里,這種不合理的情況發生往往夾雜著諷刺,這需要創作者站在第三方視角對劇中人物或機制進行評判。這樣一來,前面設置的各種不合理的鬧劇才是有價值的,而非 " 看個響兒 "。

這部劇開場如此鋪張地為張衛國的困境做鋪墊,再加上別具一格的海報,各種有意味的設定,都在暗示著他們想要的不僅僅是個 " 響兒 ",他們還想要揭示荒唐鬧劇中具有藝術價值的那部分東西。
可惜,這劇的創作者既沒能讓細節落地,也沒能扒開荒誕深處的痛點,甚至給人一種為了荒誕而荒誕,以至于刻意消解悲傷情緒、喪失基本邏輯的感覺。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于張衛國把骨灰打翻后跟師哥林宏年去吃飯的戲碼。
這場戲里,張衛國的情緒比較復雜。既有對父親的埋怨和愧疚,也有對自己總是走霉運的灰心喪氣,還要在比自己強的師哥面前撐住面子,心里對這個師哥也是愛恨交加。
這里黃磊一開始的表演是沒問題的。他一直繃著,直到師哥埋怨他 " 不孝順 ",才突然爆發。
爆發之后,兩人進入互訴衷腸的階段。
按理說,此時的情緒應該積攢到了頂點,此前所有的委屈也好,嫉妒也罷,都會在師哥自訴不辭而別后的辛苦經歷時發生質的轉變。別管是否只是一時激動,至少那一刻,這個情緒得是真誠的。
但黃磊的狀態很奇怪。
雖然臉部表情夸張,但是別說流淚,眼眶連紅都沒紅。

對面的劉奕君雖然也沒流淚,但顯然是追悔莫及難以開口的狀態。
而黃磊呢,看到對方痛苦的樣子,眨巴眨巴眼,一副 " 我還沒入戲怎么你就當真 " 了的表情。

愣了半秒鐘之后,他浮夸地咧開嘴,還要拿紙巾捂住根本沒有眼淚的眼睛,恨不得不把自己的假哭公之于眾。

這段表演拙劣得令人瞠目結舌。由于黃磊還算是個合格的演員,思來想去,只能將其歸結于他刻意為之。
很顯然,黃磊不想要煽情,他想要用人在酒后的夸張反應來消解這場戲的悲情(或許還想表現一些更復雜的感情,但由于演得實在太模糊,讓人看不懂此刻他的情緒)。
還是那句話:
想法不錯,技術不夠。
還沒把先前悲傷的情緒處理好,就想著撓觀眾的癢逗觀眾笑,只會讓人哭笑不得。
一場戲演成這樣還不算可怕。
可怕的是整部戲的節奏都是這么急吼吼的還趕不上趟。
所有該在某個點釋放的情緒都被表演和劇情安排打亂,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上一集聊聊中年危機,下一集再扯一扯原生家庭,原本的荒誕喜劇徹底淪為荒唐鬧劇。
鑒于這部劇處處都打著黃磊烙印,這些鍋讓黃磊背著,一點也不冤。
如果說黃磊有意靠這部劇轉型,那本次嘗試顯然失敗了。
或許下次再突破自我之前,黃磊可以考慮減一減參演作品里的 " 含磊量 "。
這 " 含磊量 " 不僅包括模式化的表演,還有對整部戲的控制欲。
黃磊的那點文藝情懷和對 " 小人物 " 的情有獨鐘,說好聽點是錦上添花,說難聽點就是葉公好龍。
憑他自己那點對普通小市民不高明的想象,是做不出真正笑中帶淚的 " 小人物 " 荒誕喜劇的。
他演張衛國時,唯一準確抓住的點只有一個——
在藝術上,張衛國的確是個自我感覺良好的
半吊子。

-END-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a15e7b15ec076d1038a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