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通訊員 朱諾 記者 任紅娟)對醫生來說," 發熱、頭痛、嘔吐、淋巴結腫大 " 是臨床診療過程中的常見情況之一。雖然是簡單的臨床表現,但有時細究起病因并不尋常。近日,南京市第二醫院收治了一名反復發熱頭痛的 14 歲女孩,醫生抽絲剝繭發現竟是一種 " 罕見病 " ——菊池病。
王同學 14 歲,近十余天出現反復持續高熱,并有頭痛、嘔吐癥狀,查體頸抵抗可疑,在當地醫院查頭顱 MRI 提示兩側額頂葉異常信號,腰穿腦脊液檢查正常,醫生診斷為 "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遂予相應治療十天。但其仍高熱不退,并有一過性暈厥發生,進一步查體觸及頸部淋巴結腫大,檢查一直未找到 " 元兇 "??粗⒆硬⊥吹臉幼?,家長心急如焚,輾轉來到了醫院湯山分院感染性疾病二科就診。
該科主任池云接診后,總結其病情特點:14 歲女生,有高熱,伴頭痛、嘔吐,查體可及頸部多枚淋巴結腫大,部分融合如鵪鶉蛋大小,并發現口腔內有多發潰瘍;實驗室檢查除血常規白細胞低,乳酸脫氫酶高外,其他炎癥指標都未見明顯異常,抗病毒、抗結核效果不佳。結合入院診斷,特殊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瘤均有可能。
池云仔細斟酌:抗病毒、抗細菌治療無效,結核無依據,口腔潰瘍、皮疹出現,高熱兩周余而毒血癥狀不嚴重,都不能以治療無效的 "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 來解釋。同時患者年輕,腫瘤不做首要考慮,應先考慮免疫因素。至此,她隱約有了一些判斷。
池云首先決定調整治療方案,停抗感染,予甲潑尼龍臨時應用抗炎,密切觀察激素應用后的體溫下降持續時間以判斷病情。同時予以頸部淋巴結活檢,檢測炎癥指標、自身免疫性抗體,密切觀察熱型及伴隨癥狀,以進一步明確發熱原因。
在池云的治療方案下,入院第 4 日,王同學的體溫逐漸正常并持續超過 24 小時,口腔潰瘍、頸部包塊疼痛好轉!很快,淋巴結病理報告也出來了,果不其然,是亞急性壞死性淋巴結炎!至此,困擾王同學的元兇終于找到了!在池云團隊的精心治療下,她很快恢復了往日的活潑可愛。家長不斷稱贊:" 你們真厲害,入院 3 天就把困擾我們 2 周的發熱問題解決了,實在太感謝了!"
亞急性壞死性淋巴結炎,又稱菊池病。該病多發于 20-30 歲女性,主要臨床表現是發熱、頭痛、淋巴結腫大和皮疹,病因不明,是一種炎性免疫反應非腫瘤性淋巴結腫大性疾病。淋巴結活檢是其診斷的金標準,大部分患者對藥物治療有效。
池云介紹,菊池病臨床中較少見,常被誤診、漏診。其早期可能出現發熱、頭痛、嘔吐等不適,類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很可能誤診為腦炎、腦膜炎,要注意患者還會有淋巴結腫大,找不到感染性病原體且抗感染效果不佳者,應想到本病可能,淋巴結活檢對于明確診斷及減少其他不必要檢查,縮短治療時間有重要意義。
(編輯 李蔚蔚)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4a5b69e780bf92c001e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