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選影視圈里最漂亮的幾個面孔。
我一定會提名《藍色愛情》里的袁泉。

那時袁泉二十歲出頭,跟還是小鮮肉的潘粵明搭檔。
一身酷似《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瑪蒂爾達的造型,又青春又洋氣。

袁泉身形瘦削,四肢纖細修長。
一雙迷人的黑色眸子,總帶著一種初入世的羞怯和懵懂。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很難忽略袁泉的美,更難忘記袁泉。

一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
袁泉今年 45 歲。
前不久,她剛剛憑借《中國醫生》的表演榮獲了今年的百花影后。
頒獎時,袁泉一身簡潔的黑色長裙,還是很美。
但多了一絲沉穩。

當年那個懵懂的漂亮面孔,變成了無所不能的乘務長、住院醫師、律師 ......
我們無疑趕上了袁泉比較 " 多產 " 的階段。



然而,除了角色,我們對袁泉還是知之甚少。
她不愛拋頭露面,從來不參加綜藝,連采訪都稀缺。
在公眾面前,袁泉從來不試圖打造一個時髦的人設,更鮮少談論熱門話題。
親子節目最火爆的時候,她說家里孩子和爸爸關系很好,不用上節目培養。
拍了《你的前半生》之后,袁泉被貼上 " 高級感 " 標簽時,她又說自己私底下其實不會這么端著。
袁泉總在有意地和這些人為的標簽劃清界限。
" 如果我身上有星光,那是角色帶來的光環,表演結束,它就走了。生活是不需要高光的。"

我想,用一句 " 好演員 " 來定義袁泉,對于低調的她或許足矣。
但漣漪之下總有暗涌。
深邃的眼眸之下,總歸有屬于袁泉的復雜性。
在好演員定義的藝術人格以外,袁泉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始終在吸引著我。
安靜的、驚心動魄的美
袁泉是學京劇出身的。
小時候因為手長腳長,她早早被媽媽送到少年宮學舞蹈。
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去到湖北挑學生,一眼就看中了 11 歲的袁泉。

在戲曲附中的生活是辛苦的。
每天唱念做打,花大量時間扳腿練功。
袁泉給爸媽寫信,字里行間都是學習的苦惱。
" 老師說我還不夠刻苦,我聽了心里非常難受,因為我覺得已經使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雖然辛苦,但 7 年的京劇功底,也的確賦予了袁泉比旁人更優越的肢體控制力。
郝蕾曾評價說:許多演員靠臺詞演戲,包括郝蕾自己,用的都是 " 聲臺形表 " 里的 " 聲 "。
而袁泉表演,用的是 " 形 "。
只要站在舞臺上,她就能從身體里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袁泉媽媽是回族,所以她生來就是一雙歐式大眼睛。
洋娃娃的長相,雖然漂亮,但不適合京劇扮相。
為此袁泉甚至自卑過。
老師建議她,可以去考中戲,學表演。
袁泉聽從老師的建議去了,結果一考就輕松考上了。
她所就讀的班級,就是那個傳說中 " 學生人均想退學 " 的中戲 96 級表演班。

章子怡、劉燁、秦海璐、秦昊、梅婷、曾黎 ..... 都是她的同班同學。
袁泉性格內向,放今天就是資深社恐。
跟表演系其他愛展現自我的學生不同,袁泉就喜歡待在角落里。
為了逃避集體活動,她甚至還讓醫生給她的眼睛上貼一層白紗布,裝眼疾。
但,集體活動逃得,日常學習卻逃不得,袁泉說那段時間:" 感覺每天天空都是灰色的。"

袁泉答辯
雖然學習很痛苦,但好在袁泉結識了未來的丈夫,夏雨。
彼時夏雨已經憑借《陽光燦爛的日子》問鼎威尼斯影帝,在中戲念書,比袁泉大一級。
有一天,22 歲的夏雨在操場打籃球,注意到了路邊一個女孩。
胳膊里夾個臉盆兒,眼睛水靈靈,頭發濕漉漉,看著挺文靜的。
女孩迎面走過來,夏雨就記住了她。
那個女孩就是袁泉。
后來夏雨通過朋友幾次三番約袁泉出去玩,雖然總遭拒絕,但也算認識了。
1999 年的夏天,兩人約去長城上看夜景。
臨出發前,天上打著閃電,夏雨感覺這回估計有戲。

那天雨下得很大。
兩人靠著城樓,面對面互相看著,但不說話。
此后不久,兩人就在一起了。
那是 1999 年的夏天。
2009 年,戀愛 10 年的袁泉和夏雨重新回到中戲校園拍了婚紗照。

一個穿白襯衫一個穿白裙,笑得燦爛。
這一對一直樸素簡單又低調。
但袁泉的部部作品說出來,都是讓她想低調都難的。
許多同學還在為面試角色奔走的時候,大二的袁泉就已經拍了她的第一部電影,《春天的狂想》。
憑借這部作品,她贏得了第 19 屆金雞獎最佳女配角。

獲獎后,袁泉并沒有著急鋪墊自己的明星道路,反倒休息了一年半。
后來,袁泉又拍了一系列奠定她文藝女神形象的作品,《藍色愛情》《如果沒有愛》……
《如果沒有愛》里集齊了青蔥時代的袁泉、周迅、樸樹,都是文青的心頭愛。
其中樸樹在路邊采訪袁泉的片段,直到現在還經常在網上被熱轉。

2002 年,袁泉出演電影《美麗的大腳》,扮演一名去山區支教的城市女孩。
結束拍攝后,她領養了 10 個山區的孩子。
這部作品,又為她帶來了那年的金雞獎和百花獎最佳女配角。
26 歲的袁泉,成為了金雞獎史上最年輕的評委。

《美麗的大腳》
即便沒怎么看過袁泉的戲,也很難不對她的臉印象深刻。
明星總是好看得雷同。
但袁泉,獨特到讓人過目不忘。
用今天的話來說,她充滿了易碎感。
像一只容易受驚的小鳥,睜著深邃的眼眸,對這個世界充滿警覺。
她有一種無比安靜,卻又驚心動魄的美。

按理來說,氣質如此獨特的袁泉,本該早早就成為大明星。
更不用說她的履歷,年紀輕輕就各種獎項加身。
然而,同輩們都各自飛黃騰達。
章子怡成為了國際影星,劉燁佳作不斷,秦海璐演技好、口碑佳 ......
唯獨袁泉,如同一杯沸騰后又放涼的溫開水。
在角色的殼子里盛放
說袁泉對表演沒有企圖心,那是不可能的。
畢業之后,袁泉進入了中央實驗話劇院。
演話劇,是許多演員的夢想。
但也同時意味著想做明星、想紅遍大江南北,很難。
袁泉卻開心得很。
" 舞臺才是我的畢生所愛,每天除了讀書上課,我想 24 小時住在劇院。"

她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登臺時的場景。
那時袁泉還在戲曲附中讀書,她在后臺緊張極了。
" 整個人都是暈暈的,但是從側幕走上舞臺的一瞬間,感覺到一下平靜了。"
舞臺之于袁泉,有一種魔力。
那么內向的她,卻可以在舞臺上擁抱孤獨、瘋狂、悲傷,將全部的能量宣泄于此。
她躲在角色的殼子里,無比自由地盛放。
《狂飆》《琥珀》《戀愛》《簡 · 愛》...... 袁泉的作品一部接一部,許多觀眾都沖著她走進劇院。

只是,演話劇很辛苦。
演《簡 · 愛》,袁泉需要踩著十多厘米的高跟鞋表演 165 分鐘。
但她不知疲倦地演了一百多場。
演《趙氏孤兒》,袁泉不慎從舞臺跌落,胸口打了六根鋼釘和一根鋼條。

話劇《狂飆》
辛苦還是其次,最要命的是收入和曝光度。
影視劇的收入和曝光度,跟話劇比起來,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別人都勸袁泉抓緊去成名,畢竟女演員的最佳成名年齡擺在那里,時間可不等人。
但袁泉癡迷于舞臺。
憑借《簡 · 愛》,袁泉先后摘下 " 中國話劇金獅獎 ",和中國戲劇表演界的最高榮譽 " 梅花獎 "。
年僅 29 歲的袁泉,入選 " 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 ",是史上最年輕的成員。
和老舍、曹禺、田漢躋身同一行列,成為名副其實的 " 話劇女王 "。

這份癡迷,同行提起來只有敬佩。
與袁泉合作《狂飆》的劉燁說:" 像她這樣純潔的人很少了,娛樂圈變得非常浮躁,為了爭名奪利,有些人可以不擇手段。
袁泉和我說,如果能有一份固定的工資,愿意就這樣一直演話劇,演下去 ……"
合作過《活著》的黃渤也感嘆:" 袁泉老師是偶像,從做人到演戲,都是楷模。"

話劇《活著》
這樣的 " 角兒 " 少見難尋,媒體自然夸她堅守熱愛、不為名利所動,
但袁泉卻 " 不領情 "。
她覺得自己遠沒有大家說的那么高尚,這樣把自己捧到天上,是不對的。
在她寫的《關于我的幾件瑣事》一文中,她無比坦誠地寫道:
" 我能說點真話嗎?
我能說演《簡愛》,除了因為喜歡那部小說和人物,我也很享受穿著那件灰藍色齊地長裙覺得自己臭美得特成功的感覺嗎?"

" 我能說,我特別愛演家珍,因為在成為她的三個小時里我覺得自己生命力無比強大,但卸妝回到生活里,就立馬不知所措了嗎?"
演話劇是為了滿足她的這些小小的私心,卻被大家烘托成了 " 堅守 "" 執著 ",變成了一種高尚的精神。
袁泉聽大家那么捧她,覺得不該如此,也自覺擔不起。
" 選擇讓我心動的角色,就像孩子按自己偏愛的口味選擇棒棒糖一樣,僅此而已。"

她確實愛表演勝過一切外界的評價。
在開場前,她會精心挑選屬于不同角色的香水。
《簡 · 愛》是果香,《青蛇》是綠茶木香,《活著》則是一手肥皂味,不噴香水,因為那是普通百姓最樸實的味道。
她也確實愛角色如同愛自己的孩子。
這也是她偏愛話劇的原因之一,因為不愿在下映的時候跟角色告別。
想念自己的角色了,就去排練場里復排。
只要站上舞臺,就又能體驗她的全部情感,最初的喜悅又頃刻之間回來。

雖然不常出現在影視劇里,出演也大多是配角。
但在那方話劇舞臺上打磨多年的袁泉,總有把配角也演出彩的能力。
還記得《后會無期》里最出名的那句臺詞嗎?
" 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
就是出自袁泉的角色之口。
在演繹這句話的時候,她兩句中間加了一段留白,幾秒鐘的停頓之間,情緒由輕松轉換到嚴肅。
導演韓寒當時看了袁泉的表演大為驚喜,如此演繹遠超出了韓寒最初的設想,有著更深的韻味。

和周潤發合作的電影《大上海》里,袁泉那個經典的回眸,很多人應該都記得。

僅僅只是一個回眸,不發一言。
但眼波流轉之間,早已道出萬語千言。
這個瞬間,讓發哥都坦言道,險些沒接住戲。
還有《羅曼蒂克消亡史》《黃金時代》《心花路放》......
即便是配角,只要鏡頭是她,你就再也看不到別人。

中年女演員的困境,在她身上看不到。
演不了主角,那配角也不錯;
演不了小年輕,那演長輩也沒關系。
《流金歲月》里她飾演劉詩詩的小姨,照樣魅力十足。
導演田沁鑫曾評價她:" 袁泉的力量,來自于內在的主見。"
演戲只為自己樂意,不在乎外界的指指點點。
演員的理想狀態,莫過于此。
一張有閱歷的臉
在通常的定義里,她已經不再 " 吃香 " 了。
總有人感慨,袁泉也老了,年輕時那么水靈,太可惜了。
我們的影視行業就是這樣。
不管資本、觀眾、片方,都偏愛年輕女孩的故事。
畢竟青春嘛,永遠值得被歌頌。
留給中年人的,似乎只有遠去的聚光燈、逐漸松弛的皮肉、和跟生活搏斗完的氣喘吁吁。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年華老去,帶給女性的難道只有皺紋嗎?
或者說,歲月帶給女性的皺紋,一定就是不好的嗎?
當然不是。
最近袁泉在《玫瑰之戰》也有露面。
劇情如何先暫時按下不表。但這樣氣場全開的畫面,誰會比袁泉和俞飛鴻更有說服力?

你瞧,歲月帶給她們的,有遠比清純飽滿的臉更珍貴的東西。
那是真正讓女性變得從容、坦蕩、無所畏懼的底氣和閱歷。
那是經過時間淬煉的自然生長而來的生命力。

至于袁泉本人,她更是從不害怕老去。
她說:
" 我喜歡自己這張有閱歷的臉,因為契訶夫的很多話劇,都要 40 歲以后才能演。"
一句話,道盡了成為好演員的根基——
不僅僅需要臉,更不僅僅靠演。
而是需要時間,需要沉淀。
等生活爬上臉龐,沉淀成閱歷,再內化成演技。
而近些年來,越來越多被我們看到的中年女演員,無一不是如此。
今年百花的最佳女配,同樣是一位大青衣:
朱媛媛。
過去你可能只認識這張臉,卻叫不上來名字。
現在我們知道了。
她是《我的姐姐》里張子楓的姑姑,訴說著一代又一代姐姐無聲的付出。
她還是《送你一朵小紅花》里的媽媽,為了給孩子攢錢治病,買菜都要跟人砍半天的價。
她今年 48 歲,演技精湛,笑起來還有一顆虎牙。

還有這兩年被反復提及的劉琳。
她是《隱秘的角落》里讓人窒息的媽媽。
也是《知否》里貢獻了各種出圈笑點的大娘子。
她幽默、耿直,對自己表演有著壓不住的自信:" 在演戲這件事上,我絕對不會輸。"


一個表情就讓人記住的演員,劉丹。
誰能想到集結了趙今麥和白敬亭的《開端》里,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位 " 鍋姨 "。
無需說話,光憑氣場就讓人毛骨悚然。

還有很多,吳越、顏丙燕、陳瑾 ......
不再年輕,那又如何?
接納自己的年齡,坦然面對各種境遇,不錯過任何一種人生體驗,使得她們有了詮釋更復雜更有深度的角色的底氣。
她們臉上,寫著她們走過的路和見識過的生活。
這是演不出來的,也無法迅速習得。
和時間同行,是唯一的答案。
當然,這不僅僅是身在其中的演員需要的答案。
影視圈和現實并不在兩個次元。
聚光燈偏愛年輕的臉龐,現實中的女性就會對皺紋避之不及。
而這,也是為何她姐想寫袁泉這樣有閱歷的臉龐。
這些進擊的中年女演員,都是獨特的生命樣本。
她們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
長皺紋并不可怕,時間也不是敵人。
詠梅曾說過拒絕被 P 掉皺紋,劉琳也說過同樣的話:
" 每次拍完照片,我都強調絕對不許修,不要弄大白臉,這些皺紋什么的,一定要保留——
它們代表著我的人生經歷,我活著的意義,你應該坦然地接受這一切。"
長老年斑不可怕,大美女如殷桃,都敢承認自己長了老年斑。
這沒什么大不了的。
" 它不影響我整個人的大的狀態,而且,我會覺得我現在比以前的我豐富多了,有魅力多了。"

篤定、堅韌、勇敢,這都是遠比年輕更值得珍視的東西。
希望我們終有一日,能如袁泉這般,皺紋浮現在眼角,臉上有了斑點,肉不再緊實,也不會恐慌。
而是堅定地對自己說一句:
我變老了,也變強了。 她刊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662cb8e9f09222a2639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