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發現,部分共享充電寶的租借價格已經上漲至每小時 4 元,這一消息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熱議。

對此,多家充電寶客服作出回應,不同門店的收費標準不一,價格是綜合考慮成本的結果,用戶租借前需認可收費標準。還有客服表示,共享充電是一種剛需,現在年輕人對 4 元、8 元、10 來元的消費沒有太在意。
年輕人真的不在意嗎?年輕人在評論區反問," 哪個年輕人說的?"" 即使年輕人們不在意,可是年輕人也不傻啊。"
回望共享充電寶的漲價之路,可以說是 " 溫水煮青蛙 "。
在共享充電寶上市之初,價格僅為 1 元每小時,為了吸引用戶,有些商家還會推出前半小時免費的優惠政策。2018 年時,共享充電寶的價格也仍然能夠維持在 1 元每小時左右。到了 2019 年,共享充電寶就進行了兩次集體漲價,第一次從 1 元每小時變為 2 元每小時, 10 月份后,又從 2 元每小時提高到 3 元每小時。
共享消費品的價格節節攀升,直到 2021 年 6 月 3 日,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會同反壟斷局、網監司召開 " 共享消費 " 領域行政指導會,要求哈啰、青桔、美團、怪獸、小電、來電、街電、搜電等 " 共享消費 " 品牌經營主體進行限期整改,同年 9 月份,共享充電寶的價格才又有了回落,標價逐漸透明化、規范化。而 2022 年,共享充電寶的漲價又悄悄卷土重來。

共享充電寶進入 " 四元時代 ",但共享充電寶的價格真的只有 4 元每小時嗎?當然不是。
4 元每小時,對于共享充電寶來說,似乎已經成為了最低價。一些場景的共享充電寶價格已然漲到了 6 元、8 元,甚至是 10 元每小時。有用戶曬出自己昨天的消費記錄,才使用 1 小時 17 分鐘,就支付了 9 元費用。
年輕人不在意漲價?其實年輕人還真是用不起。算算價格,借幾次共享充電寶的費用就夠買一個充電寶了,天天哭窮喊累的年輕人們還何苦借哉呢?
要知道當初共享充電寶能夠逐漸發展起來,就是靠著 " 白菜 " 的價格讓大家 " 真香 "。低價,可以說是共享充電寶的核心優勢之一。
誠然,業內人士分析,共享充電寶逐漸漲價,是想要急于擺脫成本高、盈利難的困境。畢竟大規模的鋪設點位需要高額的運營成本,市場競爭也使得一些入駐商家的進場費不斷上漲。
但是,who cares? 這都不是我們消費者應該考慮的東西。當共享充電寶不再好用,低價的優勢消失之后,消費者使用起來會產生價格負擔時,消費者就會選擇尋求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以后出門隨身攜帶充電寶。那么這個時候,蓄電量大、輕便易攜的充電寶就會成為市場的新寵。
并且,要真細究起來,共享充電寶有時候也沒有那么好用,數數槽點,能裝一籮筐。
1. 充電慢
為什么我們要借共享充電寶?當然是因為沒帶充電寶但手機又沒電了!那我們借充電寶的第一需求是什么?當然是給手機補充電量!然而共享充電寶的充電速度十分緩慢,有用戶充電 3 小時才充進去 70%。

毫不夸張地說,小編有次借了共享充電寶救急,結果電量還越充越少了 ……
除了慢,還有充了一會兒充電寶就沒電了的情況。
一個用來幫助消費者電量救急的產品,卻滿足不了的用戶需求,氣得消費者想向你舉大刀,這怪誰?
2. 借時容易還時難
共享充電寶的歸還難不知道戳到了多少用戶的心巴上。借了共享充電寶之后繼續逛逛逛,可不需要了附近卻找不到歸還點。要么找到了歸還點,機柜卻已經滿了,根本無法歸還。還有的網點晚上商家不營業,消費者只能望柜興嘆。
此外,還有的機柜地址標注不明,從而導致消費者無法找到機柜,更有的標注地址沒有共享充電寶或品牌已經被替換。

3. 價格亂象
說到共享充電寶,怎么都跳不過它的價格問題。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一位消費者反映,怪獸充電的每臺機器的收費成本都不一致,在用戶借充電寶前還并未告知租賃價格。有消費者因此憤而投訴,他誤以為全國怪獸充電寶價格都是 4 元每小時,在核對賬單時才發現該網點的價格為 10 元每小時。

當然,歸還充電寶后仍然計費,景點等地區價格遠高于市場價,99 元半小時的天價共享充電寶等現象就更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我們不得不承認,共享充電寶的出現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方便,但共享行業的許多舉措也正在逐漸磨滅我們的耐心。
漲價雖然能短暫地帶來盈利,但從長久發展來看,卻會讓共享行業陷入怪圈," 一漲了之 " 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行業想要自救,還應當找到正確的道路。
大家平時用共享充電寶的頻率如何?對于這次的漲價又有什么看法呢?
編輯:崔崔 實習生廖宿印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4a4dc8e9f092bb96ae8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