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
“串一株幸運草,串一個同心圓。”
只要這個音樂一出來,全場似乎就被同時按響了回憶殺的開關。
她姐也不免俗地,在那一刻變成了一個“蘇有朋女孩”。

《披荊斬棘的哥哥》辦到第二季,終于迎來了這位最符合披哥定位的人——蘇有朋。
他是初代男子偶像團體成員。
論做男團,在場的所有哥哥都算得上是他的后輩。

他也是最配得上“披荊斬棘”這四個字的人。
從男團成員,到轉型演員,進階導演。
蘇有朋職業生涯的長度和寬度,可以說是獨一份的。

我們太熟悉蘇有朋了。
有人說,他影響了兩代人。
一代唱著小虎隊的歌長大了,一代看著五阿哥的戲長大了。
就連當年看《左耳》的那批年輕觀眾,也都不再年輕了。

而如今,蘇有朋又回到舞臺,跳起了手語舞,唱起了《紅蜻蜓》。
聽到那句“我們都已經長大,好多夢正在飛”,她姐突然百感交集。
蘇有朋今年48歲。
這首歌發行的1990年,蘇有朋正站在成年與未成年的交界處。
一邊稚嫩地揮別過去,一邊輕輕叩響成長的大門。

只是彼時他不知道的是,長大的世界并非一帆風順。
頂峰過后,四面只會是下坡。
想要不被困于偶像的盛名之下,必須以披荊斬棘的方式,克服一次又一次轉型。
彼時他更無從知道的是,這之后的每一次轉型,他都做到了。
一位偶像的花期,可以有多長?
這個問題,或許沒有誰比蘇有朋更有資格回答。
初代男團偶像天花板
要說蘇有朋是初代男團偶像的天花板。
應該沒人否認。
當年的小虎隊,出道即巔峰。
首支單曲《青蘋果樂園》,僅用了短短五周,便飚至各大音樂排行榜冠軍。
連開20多場演唱會,場場爆滿,簽售現場被粉絲圍得水泄不通,紀念館的圍欄都被踩壞。

圖源:華視
發行過的專輯張張熱賣,《愛》《蝴蝶飛呀》《紅蜻蜓》《逍遙游》…...火遍大街小巷。

圖源:網絡
而蘇有朋作為組合的“忙內”,也稱得上是“斷層級偶像”。
論顏值。
放到現在,妥妥「國民弟弟」一枚。
青澀呆萌;

靦腆可愛;

奶乖奶乖;

古靈精怪。
總之,彼時的蘇有朋,一舉一動都精準戳中了男女老少的心巴。
論學歷。
放在當今娛樂圈,蘇有朋也絕對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臺灣地區排名第一名的高中。
以全省第五、全校第一的成績,考進了臺大的機械工程系。
是萬眾矚目的偶像,也是能兼顧學業的學霸。
這簡直就是開了掛的設定,蘇有朋一下子成了全臺灣地區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而蘇有朋在隊中的名字——「乖乖虎」,也是由此而來。
只是,成為「乖乖虎」,是有代價的。
蘇有朋從此失去了“不乖”的權利。
為了不成為一個只會玩、不會念書的“乖乖虎”,蘇有朋不僅要做好演藝工作,開演唱會、拍廣告、電影等,還必須功課好。
蘇有朋的確一直維持著“優等生”的形象。
可“優等生”的形象背后,是蘇有朋高中三年都在拼命地學習,學到后半夜是常事。
放在現在的所謂“學霸”偶像身上,真是想都不敢想。

圖源:《超級訪問》
甚至為了爭口氣給大家看,蘇有朋高考填志愿,想都沒想就填了排名最靠前的學校和專業。
可一進大學,他就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愚蠢的錯誤”——
他對這個機械工程這個很多人眼中的學霸專業完全沒有興趣,或者說,這個專業完全是他的弱項。

圖源:豆瓣
為了“挽回損失”,蘇有朋跑去修企業管理系的學分,試圖轉系。
但結果更糟糕了——
他不僅兩次因分數不夠而失敗,還耽誤了機械工程系的功課。
一個「乖」字,把蘇有朋托舉了起來,也把他捆綁了個徹底。
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不快樂的,他不想做“學霸偶像”了。
于是,「乖孩子」蘇有朋,做出了一個震驚世人的決定——
大三那年,蘇有朋開記者會,宣布休學。
“乖乖虎”的人設崩塌。

圖源:《時光問答機》
一時間,輿論嘩然。
曾經有多少版面夸贊蘇有朋學業事業兩不誤,當時就有多少版面指責批評“乖乖虎”。
粉絲對他更是失望,一夜之間,蘇有朋成了為名利放棄學習的負面偶像,甚至有人把他稱作“輸又碰”。
蘇有朋從“乖乖虎”變成了“過街老鼠”,一度連家門都不敢出。
多年后,蘇有朋在節目中坦誠,到現在想起那些經歷,依舊是不可磨滅的精神創傷。

圖源:騰訊|《時光問答機》
從優質偶像跌落谷底的那年,蘇有朋不過 20 歲出頭。
面對輿論壓力,蘇有朋索性跑去英國留學。
最頹廢的時候,他一個人生著病,偶爾會陷入昏迷,想著“干脆死了算了”。
禍不單行。
彼時,蘇有朋家里也出現了問題,父親投資失敗,父母鬧離異,要承擔弟弟的學費和房租,還有貸款要還......
為了生計,蘇有朋只好回到臺灣,選擇重頭開始。
可小虎隊的光環已然褪去,“失格偶像”,要怎么成功轉型?
蘇有朋試過單飛出唱片、出書、主持,也上過不少綜藝節目。
但,屢次轉型都以失敗告終。

圖源:《魯豫有約》
每天叫醒他的不是工作,而是銀行還貸通知。
開不成工,賺不到錢,全家的生計都壓在蘇有朋一個人身上,窮到一度快破產。
這種低迷的生活,持續了好幾年。
直到《還珠格格》向他發來邀請。

圖源:《SS小燕之夜》
“過氣偶像”蘇有朋,用一種近乎破釜沉舟的心態接下了這個邀請。
身邊沒了無微不至的助理,水土不服到滿臉長痘……
沒有系統學過表演,也沒什么經驗,被導演罵是常事……
但這可能是蘇有朋翻身的唯一機會了。
蘇有朋有事兒沒事兒就蹲在監視器旁認真學習,有時他還會演一段,請前輩指出問題,現場改正。

每天經歷的“敲打”,都被他一字一句寫在日記本里,警醒自己珍惜這個難得的時機:
“小虎隊沒辦法成為一輩子的光環,我要成為一個全能的藝人。
你已經不是一個偶像了,你還有很多不足,通通都要重新學習。”
結果我們都知道了——
放下“乖乖虎”包袱、心態歸零的蘇有朋在《還珠格格》播出后,搖身一變,成了每年暑假都要和我們見面的、深情又可愛的五阿哥。

圖源:《還珠格格》
至此,「偶像歌手」的標簽,終于被他摘掉。
蘇有朋,開始走上演員之路。
轉型「偶像演員」
好不容易走出了「偶像歌手」的困境。
蘇有朋似乎又陷入另一個怪圈——
「偶像演員」。
憑“五阿哥”爆紅后,蘇有朋因為娃娃臉的長相,接二連三被劇組“退貨”。
“都不用到試鏡的階段,就被打槍了。”

圖源:《中視新聞》
在不被大家期望的那些年里,蘇有朋也接了不少戲。
《絕代雙驕》里風度翩翩的花無缺;

圖源:《絕代雙嬌》
《老房有喜》里青春帥氣的蘇小鵬;

圖源:《老房有喜》
《情深深雨蒙蒙》里深情又毒舌的杜飛;

《倚天屠龍記》中溫柔俠義的張無忌。

圖源:《倚天屠龍記》
只能說,蘇有朋命里帶“紅”吧。
雖然無心插柳,但這么一圈演下來,蘇有朋儼然成為那個年代「青春偶像」的代名詞。
但蘇有朋不滿足。
他總感覺自己就像籠子里的鳥,一直在偶像劇的圈子里打轉。
對他來說,做偶像意味著是花瓶,沒有實力。
對于“偶像”這個詞,他一度充滿排斥和厭惡。
于是,「叛逆虎」又上線了——
蘇有朋推掉了很多偶像劇的邀約。
他想要做一個「認真嚴肅」的演員。
之后幾年,他用力地去挑戰所有與“偶像”身份相悖的角色。
在電視劇《熱愛》里,他“自毀形象”,飾演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患者。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部戲,知道的人也都在罵他演技,說他瓊瑤腔。
但,這卻是他轉型的第一小步。
還有根據嚴歌苓小說《無非男女》改編的電影《情色》。

圖源:《SS小燕之約》
蘇有朋扮演的腎衰竭男孩老五,是個愛上哥哥的女朋友的性無能。
可以說,蘇有朋當年為了轉型,做的有些嘗試,放在今天,可能很多流量小生碰都不敢碰。
可惜,這些角色最終都沒激起什么水花。
直到《風聲》。
蘇有朋身上過去角色的影子消失不見了。
他成了整日翹著蘭花指、唱昆曲、梳著中分大油頭的白小年。

圖源:電影《風聲》
“白小年”的角色戲份不重,卻不好演。
唱腔、身段、神態,缺一樣都不是白小年,但這些蘇有朋身上都沒有。
于是,蘇有朋自掏腰包拜師學藝,跑去北京昆曲劇院學了一年唱戲。
吊嗓子、掰手指、劈叉開筋……

圖源:中視新聞
付出就有回報?
這句話在《風聲》里白小年正式登場第一天就被徹底推翻了——苦練一年的蘇有朋,沒有一個鏡頭過關。
蘇有朋崩潰了。
回到宿舍后,蘇有朋整個人腦袋都空了,和經紀人打退堂鼓:
“我們退出吧,我旁邊站著的都是影帝、影后,不要因為我的表演耽誤整個劇組。”

嘴上這么說,但第二天蘇有朋還是硬著頭皮又試了一次。
還給導演陳國富唱了一段《游園驚夢》。
雖然影片最后沒有采用唱昆曲的部分,但不重要。
重要的是,字正腔圓的念白和媚態,讓導演陳國富對這個昔日的偶像演員刮目相看,也讓觀眾第一次給蘇有朋貼上了“實力派”的標簽——
“白小年”這個角色,為蘇有朋拿下了第 30 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

一個最佳男配,可能對很多人來說不算什么。
但站上領獎臺的蘇有朋卻動了情,他流著淚說:
“我不需要大家一直關注我肯定我,我只希望有那么一瞬間,就像現在,會讓人覺得,啊,原來他過去二十年也挺努力的。”
“挺努力的”——這個詞放在現在,可能是說出來就會被人嘲笑最無力的辯駁和洗白。
但蘇有朋是貨真價實的“努力派”。
做偶像,蘇有朋談不上有天賦。
論唱歌跳舞比不過陳志朋,論帥氣也不及吳奇隆,但被叫作“乖乖虎”,就真的一路乖乖考學、努力做偶像。
等到最終實在扛不住才決定退學,但這條路他也已經堅持了6年,有人氣有作品。
做演員也不是老天爺賞飯吃。
前半程的閃光,多虧“小虎隊”成員的光環,但《還珠》成了一代人的記憶;后半程的轉型,則是因為他的死磕,但《風聲》里他和一眾影后影帝飆戲也沒被比下去。
“努力”這個詞或許不夠炸裂,卻是偶像蘇有朋、演員蘇有朋得以一路走來的根基。
注定要披荊斬棘
蘇有朋出道前20年的每一項成績,都足以讓他吃老本吃到退圈。
但不僅“努力”是蘇有朋的最佳注腳,折騰也是。
2014年,蘇有朋又迎來一次跨界的挑戰,做導演。
《左耳》這部電影,如今看來也是很神奇的存在。
前兩天微博有個詞條叫做:#蘇有朋的左耳刷掉了多少人#
楊紫、張云龍、春夏、張雪迎......都是差點出演《左耳》的人。
主演的馬思純、楊洋、陳都靈、歐豪,也都在里面留下了高光時刻。

這部電影在當年獲得了4.8億的票房,入圍了當年的金馬獎。
蘇有朋更是提名了最佳新人導演獎。
那時,制片人評價蘇有朋說,從來沒見過一個導演能在片場把所有角色的臺詞都背下來。
拍完這部電影,蘇有朋調侃自己說:“原來他們說的一夜白頭不是假的。“
殺青之后工作人員見到蘇有朋說,哇,你長了一圈白頭發。

2016年,蘇有朋再次執導《嫌疑人X的獻身》。
98天的拍攝,取景地橫跨了28個城市。
蘇有朋的完美主義貫徹在導演工作上。
林心如就曾吐槽他,一度嚴苛到“令兩人的友誼搖搖欲墜”。
張魯一也說,導演經常“一個人留下來摳細節”。

那時候娛樂圈跨界做導演的人并不少。
演員、主持、甚至歌手,都來電影院里分一杯羹,但絕大多數都是玩票性質。
可蘇有朋的兩部轉型作品,說起來其實完成度頗高。
拍完《嫌疑人X的獻身》后,蘇有朋還去紐約大學導演系進修了一段時間。

圖源:新浪微博
做一件事就要竭盡所能做到最好。
蘇有朋的進階之路上,時刻秉持著這條原則。
偶像、演員、導演,這條不無曲折的道路,他始終能夠放下原有的一切,重新出發,從頭學起。
與其說是內卷,倒不如他是天生的自卷人。
永遠在自我鞭策,探索更遠的邊界在哪里。
這種品格,在當今的偶像界,實屬罕見。
畢竟這些年,我們見過太多名不副實的“偶像”。
“內娛完了”這四個字,早在去年就已經說累了。

塌不完的房、失不完的望。
流量時代潮起潮又落,留下來的只有一地雞毛。
本以為塌成六邊形戰士的任豪已經無法超越。
結果前段時間又有高喊“你是我的姐!”的丁澤仁,在塌房封神榜上高位出道。

他們以夢想之名,享受著成千上萬粉絲的“供奉”。
但歌唱不好,舞跳不齊,扎堆去演戲,只貢獻出辣眼睛的演技。
每個都在強調自己的努力,但所有努力的痕跡都查無可循。

“偶像”這個詞,越來越和販售美貌、吃青春飯、沒有實力劃等號。
但偶像誕生之初代表著什么?
我想,除了姣好的外貌,更多的本應是鼓舞人心的力量。
是在他身上看到無限可能,然后身為普通人的自己,也愿意去相信那些可能性。
是在他身上看到了不服輸的意志,所以自己也擁有了打怪升級的勇氣。
《創造營2019》,蘇有朋坐到了偶像選拔導師的席位上。
他一邊說給學員們的寄語,一邊紅了眼眶:
“美夢成真的感覺很吸引人,可它只是,這段故事的開頭而已。”

聚光燈下的榮耀只是一瞬。
剩下的時間,必須不斷推翻自己、然后繼續攀登。
這才是真相。
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偶像,就注定要披荊斬棘。
“很多時候都覺得不可能吧,但每次的不可能,咬咬牙最后也都可能了。”
在蘇有朋身上,我久違地感受到偶像這個詞最本初的含義。
它不僅局限于舞臺、表演、或是手執導筒,更是步履不停的人生態度。

蘇有朋在年輕時候發行過一首歌,《走》。
那時他剛熬過了退學風波,又獨自遠赴歐洲調整心情。
不知經歷了怎樣一番內心秩序的推翻和重建,他沒有賣慘,沒有辯解,只是云淡風輕地唱著:
“走走走鞋子壞了換一雙,心情濕了早點晾一晾。”
就像是哼著民謠穿越低谷,眼前是一條豁然開朗的小徑。
旋律有多輕快,步調就有多輕快。
雖然她姐算不上是蘇有朋的粉絲,但幻想一下,如果自己十幾歲喜歡上這樣一位偶像,是很幸運的吧。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66b238e9f092a2671cc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