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屏和折疊屏之后," 隨身大屏 " 進入新時代
很早之前,我們三易生活就曾在相關內容中提及,消費者對于高品質視覺沉浸感的追求與設備本身有限的顯示面積之間,已經出現了矛盾。

在這一矛盾的驅動下,無論廠商、還是消費者,都會不斷追求 " 在有限的體型里實現更大的顯示面積 "。因此才會在手機、電腦上,出現諸如 " 窄邊框 "、" 全面屏 ",乃至 " 折疊屏 " 這些設計。
但即便是折疊屏,其在當前的技術制約下,最多也只能實現設備(收納狀態)兩倍到三倍的顯示面積,充其量只能算是在手機的體型下,塞進大約等同于小型平板的屏幕尺寸而已。對于追求更極致 " 大屏 " 體驗的消費者來說,這樣的顯示效果顯然還是不夠的。

那么,有沒有什么設備能夠在確保輕松便攜的基礎上,真正帶來超越平板、甚至是家用電視級別的沉浸式巨屏視覺體驗呢?還真有。而這,就是我們三易生活今天要評測的對象—— Nreal Air AR 眼鏡。
產品解析:這可能是目前最具日常使用氣質的 AR 設備
說到 Nreal,可能許多朋友會比較陌生。但如果此前有關注過 AR(增強現實)或是 MR(混合現實)領域,可能就已聽聞過 Nreal 的大名了。

Nreal 官網公布的商業案例
盡管只是一家在 2017 年才成立的年輕企業,但 Nreal 卻早在 2019 年就發布了全球首款面向消費者的量產 AR 眼鏡設備 Nreal Light。

Nreal 堪稱華麗的合作伙伴名單
更不要說,與其他那些 " 口號喊得很響、廣告做得很炫,但就是不見產品發售 " 的相關企業相比,Nreal 明顯更注重實際的商業場景落地。截止到目前,他們已經先后與 Meson 進行了混合現實購物的技術探索,與 LG U+ 進行了 AR 眼鏡商業化運營合作,還與 XCOMMONS 合作打造過智能時尚穿戴設計。

而我們此次要體驗的 Nreal Air,則是 Nreal 方面日前剛剛在國內市場發布的新款消費級 AR 眼鏡。

打開包裝中附贈帶的便攜包、取出眼鏡,就可以看到 Nreal Air 的本體。如果你此前有關注過 AR 眼鏡這類產品就會知道,目前的 AR 眼鏡在形態上大體可以分為兩種風格。
一種是類似 " 谷歌眼鏡 " 那樣," 鏡片在內、投影裝置在外 " 的設計。也就是說眼鏡內部是一個普通的(而且往往是可替換的)玻璃鏡片,而外部則有一個小型的棱鏡裝置,將光機發射出的畫面投射在使用者眼前。

這種設計最大的好處,在于其內部鏡片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更換(比如換成近視眼鏡),但缺點就在于 AR 眼鏡的外部投影裝置缺乏保護、且太過顯眼,既沒有太多美感,也容易令他人感到不愉快。而且這類 AR 眼鏡由于投影裝置體積太小,實際使用中往往只能在用戶一側的單眼位置投射出很小的畫面,難以實現更沉浸的 " 大屏 " 體驗。因此類似這樣的產品,更多地是偏工業級的應用,始終未能被大眾消費者所接受。

相比之下,Nreal Air 所代表的的則是消費級 AR 眼鏡目前更主流的一種設計思路,也就是 " 鏡片在外、投影裝置在內 "。

可以看到,如果不從內側觀察的話,Nreal Air 的造型乍看之下就像是一個普通的太陽鏡。事實上,如果以路人的視角去看 Nreal Air,幾乎看不到任何裸露在外部的棱鏡、鏡頭,或是傳感器開口。從這一點來說,Nreal Air 首先就考慮到了在公共場合使用時的 " 觀感 " 問題。

當然,如果從 Nreal Air 的 " 內側 " 去觀察就會看到,它其實有兩個尺寸巨大的投影棱鏡,并位于外部鏡片的后方。

這就意味著,首先 Nreal Air 不同于那些僅有單側投影裝置的 AR 眼鏡,是可以在使用者左右雙眼前同時投射畫面的。并且正是由于這一設計,Nreal Air 可以像大家熟悉的那些 VR 頭顯一樣,在正前方投射出高達 130 英寸的 " 巨幕 "。

其次在關鍵的相關參數上,Nreal Air 使用了自研的 " 驚鴻銳影 " 光學引擎 2.0,并搭配了一組分辨率高達 3840*1080 的索尼 Micro OLED 屏幕。這使得它不僅擁有了極高的圖像精細度,更有著 100000:1 的超高對比度,以及 108% 的 sRGB 色域覆蓋。換句話來說,就是這塊 " 巨屏 " 不止高清,而且還有著極為出眾的色彩表現。
佩戴感受:78g 超輕機身,多項巧思設計保證了舒適度
當然,作為一款商業量產、且面向 " 普通消費者 " 的 AR 眼鏡,光有時尚化的外觀和高清的顯示設計顯然還不夠。畢竟 AR 眼鏡是需要長時間佩戴使用的設備,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它的佩戴是否舒適,也會極大影響到最終的產品體驗。
好在,Nreal 的設計師很明顯考慮到了這一點。為了改善佩戴舒適度,他們在 Nreal Air 的機身里下了不少細節上的工夫。

比如說在 AR 眼鏡鏡腿的轉軸處,Nreal Air 就隱藏了一個支持縱向三檔調節鏡腿角度的齒輪關節。握住鏡腿稍稍用力,伴隨著 " 咔咔咔 " 的齒輪聲響,就可以完成對鏡腿傾斜角度的調整。別說,這個關節的手感設計得挺不錯,沒事掰兩下,意外有種很 " 解壓 " 的感覺。

又比如說在眼鏡的鼻托部分,Nreal Air 采用了細長的彈性金屬支架,來配合尺寸極大的橡膠襯墊來實現。哪怕是與大家日常接觸的普通眼鏡相比,Nreal Air 這套鼻托都有著明顯更大的尺寸、更低的接觸壓強,以及更舒適柔軟的佩戴觸感。當然,如果不喜歡默認的鼻托尺寸,它還采用了可更換設計,可以在三種不同尺寸當中自由選擇。

除此之外,作為一款消費級 AR 眼鏡,Nreal Air 正如它的名稱所示,將整機重量控制在了僅有 78g 的水準上。事實上,在我們的實際體驗中,佩戴時的重量感大致就與一幅尺寸較大的防風鏡差不多,完全不會有許多 VR、MR 頭顯那種 " 頭重腳輕 " 的感覺。

Nreal Air 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看到這個 Type-C 接口,想必大家就明白了。沒錯,它內部是沒有電池的,使用時需要用專門的線纜(其實也就是一個接頭部分有特色設計的雙頭 Type-C 線)來連接手機。由手機負責供電,以及提供大部分算力,甚至是作為主要的交互控制器。

當然,如果不想用手機,理論上使用 PC、甚至是使用游戲主機來作為信號 / 電力源也是可以的。只不過此時因為沒有官方 APP 的輔助,功能會有所縮減,但基礎的投屏能力還是有的。也就是說,理論上甚至可以把它連接在 PS5 上,在眼前投射出 130 英寸的游戲畫面,是不是想想就覺得很刺激?

關于 Nreal 的佩戴,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它雖然不內置電池,但卻在眼鏡的鏡腿部分內置了左右對稱的揚聲器,還提供了非常方便的音量調節按鍵。這也就是說,在使用的時候理論上是可以不用額外佩戴耳機的。而這,顯然也會進一步提升長時間使用的舒適度。
使用體驗:手機適配有講究,AR 空間挺炫酷
說了這么多,我們自然是要為大家講解一下我們使用 Nreal Air 的感受。
首先需要先聲明的是,在目前的固件版本下,Nreal Air 主要有兩種工作模式,即 "AR 空間 " 和 " 空中投屏 "。其中,"AR 空間 " 模式當前僅支持部分 Android 機型,而 " 空中投屏 " 模式理論上則可適配包括 iPhone、iPad、MacBook,以及 Windows PC 等在內的更多設備,甚至包括游戲主機。

目前的初步適配機型列表
不知道大家從這個適配機型列表中,看出了什么信息嗎?沒錯,其實前文中我們就已提及,Nreal Air 在連接手機時需要用到手機的算力和供電,因此它似乎只能兼容那些配備 USB 3.0 或更高接口標準的機型。所以如果手機暫時不在支持列表里,或者明確只具備 USB2.0,那么我們建議至少現在應該先觀望后續的適配。
其次在實際使用中我們發現,由于不少旗艦機都自帶各種 " 投屏 " 功能,而 Nreal Air 在連上手機上后會被手機識別為外置顯示器。所以為了避免功能沖突,我們需要先關閉手機的自帶投屏(比如三星的 Dex),然后才能正常地使用 "Nreal"APP 連接和進入 "AR 空間 "。

而進入 AR 空間之后,說實在的由于 AR 眼鏡特殊的工作原理,其實很難通過外部攝像裝置來表現其實際顯示效果。只能說,與此前我們評測過的 VR 頭顯相比,Nreal Air 在顯示效果上的第一感受,就是畫面確實比較 " 大 " 和 " 亮 "。仔細想想這也不奇怪,畢竟 VR 頭顯的顯示單元是一個不受外界環境干擾的封閉結構,而 AR 眼鏡要想在現實世界中投射清晰的畫面,就必須要有超高的亮度才能看清。

與此同時,在交互設計上,"AR 空間 " 模式下的 Nreal Air 會使用所連接的手機來充當控制器。交互邏輯則有點像電子教鞭、或者說會議時使用的激光筆。在 AR 空間里會看到手機頂端 " 投射 " 出一條指示線,揮動手機就能在 AR 空間里點選內容。

不僅如此,在手機屏幕上此時也會顯示一個帶有 Home 鍵的觸控板。它的主要作用,則是通過各種滑動手勢來實現諸如投影縮放、投影位置調整,以及應用的返回操作。
而 Nreal Air 目前的應用生態,到我們測試時為止(2022 年 8 月 25 日),除了本身自帶的圖庫、天氣、瀏覽器等功能外,還適配了愛奇藝 AR 播放器、咪咕快游云游戲、快手 AR 客戶端等多個內容源。不僅如此,甚至還與蔚來汽車達成了合作,能夠直接連接到蔚來的車機系統,在車內享受專屬的 " 大畫面觀影 " 效果。

但需要特別提及的是,在 "AR 空間 " 模式下,Nreal Air 是帶有頭部追蹤效果的。也就是說在戴著 AR 眼鏡轉動頭部時,就會看到整個 AR 空間巨幅界面的不同部分。盡管這個效果挺震撼,卻也帶來了一個弊端,那就是在進入第三方 APP(比如愛奇藝 AR)并點開一部電影后,如果調整身體姿勢,那么電影的畫面會依然保持在剛才的位置,必須要通過 Nreal 的窗口位置調整功能,將 APP 的投射位置重新調整到新的空間坐標才行。雖然這個功能可以看出是為了實現多窗口同時操作、同時觀看而設計,但如果只想專注于眼前的內容,那么反而可能會變得有點不太符合 " 直覺 "。
不過,如果不使用 "AR 空間 " 模式,而是直接選擇將手機投屏到 Nreal Air 上,或者干脆不用官方 APP,直接將 AR 眼鏡和輸出端相連(比如使用 PC 的雷電 4 接口輸出視頻和電力給眼鏡)。那么此時 AR 眼鏡的頭部追蹤功能就不會起作用,它的整個操作邏輯反而就會被大幅簡化,變得更像是一個固定投射在眼前的 " 漂浮巨屏 " 了。

將 Nreal Air 連接到電腦后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等效顯示分辨率為(每邊)1920*1080、刷新率為 60Hz,同時支持 8bit 色的 SDR 顯示。說實在的,對于 MR 設備來說這并不是一個特別高的水準,但對于一款 2K 出頭、且日常舒適度極佳的消費級 AR 眼鏡來說,這樣的水準顯然已經滿足絕大多數消費者感受 AR" 巨屏 " 的魅力了。
總結:盡管并不極致,但卻更適合大多數消費者
老實說,如果此前一直關注的是類似微軟 HoloLens 這類頂級 MR 裝置,你可能不會覺得 Nreal Air 有多 " 極客 "。畢竟,它的造型實在非常 " 日常 ",各項參數也不算特別 " 超清 " 或 " 高刷 "、也不支持 HDR,所適配的功能也主要是以日常娛樂、觀影為主,并不適合作為工程、醫療、設計等 " 生產力 " 場景使用。

然而正因如此,在我們看來,Nreal Air 反而可能是在當前這個 AR 概念重新 " 火 " 起來的時代,顯得格外意義重大。畢竟,它可能是目前極少數普通消費者就能買到、可以輕易用自己的手機來驅動,而且即便長時間佩戴也不會難受、甚至戴出門當個配飾都不會顯得太過突兀的 AR 眼鏡。對比那些雖然參數好看,但價格、銷售渠道、造型設計都遠遠脫離 " 日常需求 " 的專業設備來說,Nreal Air 才更像是 AR 眼鏡普及期的 " 敲門磚 "。
況且,它的價格畢竟只要 2299 元。在如今這個稍微好一點的手機都要 3000、甚至 4000 多的時候,這樣的價格對于一款具備日常實用價值的 AR 眼鏡來說,還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888b18e9f09318b2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