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已被證明容易引發焦慮癥、神經衰弱多種疾病。
而最新研究又在這串副作用里添了一項:
那就是變冷漠。

具體而言,沒休息好的人社交互動欲望會減弱,平時幫助他人的熱情也會衰減。
(畢竟熬夜之后一般都會 " 感覺身體被掏空 ",哪兒還有多余的精力去搞社交…)
據研究數據,當某地居民的平均睡眠時長減少一小時后,當地的慈善捐贈量也下降了 10%。
該研究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團隊主導,相關成果論文已在《公共科學圖書館 - 生物學》上發表。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伯克利的馬修 · 沃克教授表示:
社會性是人最重要的屬性,它強烈依賴于睡眠時長;睡眠不足會明顯損害人的社會性。
三組實驗證明:睡眠不足嚴重影響社交熱情
為了評估睡眠不足對幫助他人意愿的影響,研究團隊共進行了三個獨立實驗。
實驗一研究了短期睡眠嚴重不足的影響。
24 名健康志愿者受邀在實驗室度過兩個夜晚。在第一個晚上,被試們有 8 小時的睡眠時間;而在第二晚,他們都熬了通宵。
在志愿者們睡覺和熬夜后的第二天早晨,研究人員先后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儀(fMRI)掃描了他們的大腦。
結果顯示,他們大腦中與同情或理解他人相關的區域,經過熬通宵,活躍性明顯降低。

研究者還使用問卷,調查了志愿者們在各種不同場景下,是否愿意伸出援手。例如: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孕讓座、幫陌生人擋住電梯門等。
調查結果也顯示,睡眠不足確實會導致志愿者的 " 助人為樂 " 精神減少:
熬了一整個大夜后,約有 80% 的參與者幫助他人的意愿明顯低于休息好的情況。
實驗二研究了在自然生活條件下,睡眠質量對人社交屬性的影響。
研究人員在網上共招募了 171 名參與者,最終 136 個樣本有效。
參與者們這次不用去實驗室了,只需在家按平時生活習慣起居,并按要求接受調查即可。
研究者共追蹤了他們 4 個晚上的睡眠質量,包括每晚睡眠總時長、中途醒了多少次等。
同樣,每個參與者需要在第二天上午完成類似的調查問卷。
結果顯示,如果一個人在某夜睡眠質量下降的話(例如睡眠時間不足或中途清醒時間變長),ta 在第二天中幫助他人的熱情會也明顯減少。
在實驗三中,研究者探索了長期睡眠不足對群體社交屬性的普遍影響。
他們調取了美國的一個慈善機構在 2001 年至 2016 年間的捐款數據。
這里插播一個小知識:從每年 3 月的某天起,美國部分地區從冬令時進入夏令時(daylight saving time),將時間調快一個小時。
在此過渡期間(大約持續 5 天左右),人們的睡眠時間普遍會縮短 1 個小時,在此期間,大家慈善捐贈總量下降 10%。

而夏威夷和亞利桑那州不采用夏令時,當地人在同期的捐贈量并沒有什么變化。
沃克教授由此表示,即使只是在幾天內睡眠時長減少了一個適度的量,人們與生俱來的社交熱情也會受到明顯打擊。
研究團隊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研究團隊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人類睡眠科學中心。
論文一作,Eti Ben Simon 是 UCB 的心理學博士后,現任 UCB 人類睡眠科學中心研究員。

論文另一位通訊作者,馬修 · 沃克(Matthew P. Walker)現任 UCB 神經科學和心理學教授,還是 UCB 人類睡眠科學中心的創始人兼主任。

他曾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資助,并擔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卡夫利院士。其本人和科研成果還先后被美國國家地理頻道、NRP 和 BBC 等多家媒體報道。
其實在往期研究中,該研究團隊就已經發現,睡眠不足會導致人們變得更加孤僻。
而且更糟糕的是,當睡眠不足者與他人互動時,他們的負面情緒會像病毒一樣傳播出去。
所以,為了自己和身邊親友的身心健康和關系融洽,以及不輕易 emo,大家還是盡量少熬夜吧!
(就算周末補個覺也是有效的 ~)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0861418e9f0942e8071e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