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朱琳 記者 李楠)" 你好,你是王開睿學弟吧?我是王開睿學姐,歡迎你!"9 月 3 日,南京工業大學 6700 多名本科新生報到。在學校迎新點,兩名王開睿正式見面,他們不僅同名同姓,還是同個專業的學生。這是怎樣的緣分?
緣分!學姐王開睿接新生王開睿報到
雖然新生王開睿已經從輔導員那里,提前得知王開睿學姐會來接自己,仍然感到很驚喜。兩人見面后,新生王開睿收到了一份禮物,一個盲盒、一封信、一件 T 恤。

△ 新生王開睿和學姐王開睿
當新生王開睿被學姐王開睿領到報到點后,又收到了一份驚喜,是學姐親筆寫的一封信。
" 親愛的王開睿學弟,你好!從讀書學習到科研競賽,從體育藝術到志愿服務,只要你敢想、敢做、敢拼,勝利的彼岸就在不遠方 ……" 打開信封后的學弟王開睿一字一句默念著學姐的鼓勵和祝福,非常激動。
" 遇到同名同姓的學姐已是緣分,沒想到學姐還特意為我手寫了明信片,句句鼓勵的話,讓人倍受振奮。" 新生王開睿說。

△ 學姐王開睿給學弟王開睿寫的明信片
8 月初,當土木學院本科生第三黨支部書記焦學凱告訴大四學生王開睿今年新生中也有名王開睿時,學姐王開睿感到很驚喜,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遇到同名同姓的人。
" 后來,當我得知學院邀請學姐學長給每名新生寫信時,我便報了名,想要給學弟王開睿送上祝福。" 在過去的三年里,學姐王開睿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專業第一,在其他方面也表現非常優秀。
" 我把三年的成績歸功于在規劃上下功夫、在效率中求突破、在請教里長知識,于是我也想把這三個關鍵詞寫進信中,希望學弟也能從中得益。"
" 學姐為我的大學生活提供了指南,我也想以學姐為榜樣,在大學里中有所收獲。" 學弟王開睿坦言,他希望自己能將來成為一名獨立、自信、勤勉的大學生。
創新!新生收到一份口袋實驗室作為開學禮物
" 口袋實驗室?" 在南京工業大學電控學院迎新報到點,智能制造專業 2022 級新生肖嘉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很驚奇。他打開禮品盒,只見一塊 10cm*6cm 的布滿電路端口的開發板映入眼簾。

△ " 口袋實驗室 "
據南京工業大學電控學院副教授張印強介紹," 口袋實驗室 " 是用控制器芯片做成的一塊開發板,它可以配合溫濕度、霍爾、聲音檢測、心跳偵測、紅外避障、超聲測距、LED、繼電器等 37 種外圍設備,完成工業控制、物聯網監測等眾多功能。
" 有了這個‘口袋實驗室’,學生的很多課程和實驗,比如數字電路、模擬電路、嵌入式系統、智能儀器設計等,只要用線和傳感器連接起來,就可以隨時隨地把實驗做起來。" 張印強說," 除此之外,大二、大三時,學生還可以在此基礎上設計一些電路板,參加互聯網 +、挑戰杯、智能車、機器人等一些專業競賽。"
" 與其說它是一個實驗裝備,不如說它是配合課程教學的一個實驗設計,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 南京工業大學電控學院院長方志說,以前,大三的學生用 " 口袋實驗室 " 做一些實驗時,往往要向學院借用,常常還需兩人共用一個,不利于實驗的開展和人才的培養。
" 為了進一步培養創新型、實踐型人才,我們今年給每名新生定制并贈送了一個‘口袋實驗室’,基于‘口袋實驗室’,我們將勞育教育、基礎實驗、專業實驗、綜合實訓、學科競賽、創業實踐等多個教學環節,融成一個以‘啟蒙、開放、創新’為主題的多層次一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方志介紹。
暖心!新生通過小程序獲取一對一服務
此外,南京工業大學給 6700 多名本科新生配備了一對一志愿服務學姐或學長。
開學一周前,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新生黃淇軒在 " 南工 search" 小程序上輸入自己的手機號,一對一志愿服務學長的姓名和手機號等信息便立馬彈了出來。

△ " 南工 search" 小程序
" 輔導員給我們推薦了這款小程序,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一對一的學長志愿服務者,學長給我發了學校定位,幫我提前規劃了報到路線,還給我介紹了學院和專業,希望我以后也可以設計出這樣的小程序 !" 黃淇軒說。
新生報到前 10 天,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同學靳修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小程序的開發中,兩天不到,這款 " 一鍵直達 " 的一對一服務軟件就上線了。
靳修說:" 志愿者輸入自己的信息即可查到服務新生的信息,新生輸入自己的信息即可查詢到志愿者的信息,參與了四年迎新,今年我終于發揮了專業優勢,幫了大家一把。"
(通訊員供圖)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4b7a39e780bf92c00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