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了他來了。
韓國高質量男性劉亞仁 ……
的 " 阿拉伯版 "。

帥不帥氣另說,這一身打扮里的野心,卻令人側目:
文藝帥哥這把要徹底顛覆形象。
投資高達 210 億韓元(約 1.1 億人民幣)。
影片定位,華麗復古版《速度與激情》。
喜劇、嘻哈音樂、政治反腐、漢城奧運會元素,buff 疊滿。
更不要說 1988,這個自帶魔力的數字——
知道你們要看什么,因此特意請到了高庚杓和金成均,《請回答 1988》里的善宇和金社長。

而其他配角,說是嚇人也不為過:
文素麗,李滄東和樸贊郁的愛將,代表作《小姐》《綠洲》《薄荷糖》;
李奎炯,出演《機智監獄生活》《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秘密森林》;
樸柱炫,百賞藝術大賞的最佳新人女演員,代表作《窺探》……

所以 Sir 早早放出豪言:只要不提《速激》標志性的 " 伐木累 ",Sir 就一定捧場。
只是沒想到。
這預定的年度賽車大戲,竟成了年度 " 翻車 " 大戲?
首爾大作戰

01
1988 年漢城奧運會開幕前幾天,在沙特阿拉伯賺得盆滿缽滿的賽車手樸東旭(劉亞仁 飾)一行人,被檢察官抓住把柄,被迫成為前任政府高官的臥底司機,一邊開車運送贓物,一邊調查行賄基金風波。
嗯,經典《速激》銷案底,經典《自殺小隊》不得不做的任務。
也不算劇透了,無非是任務過程中穿插著反黑文戲和賽車武戲。
也行,先打開看看再說。
開場設定就在沙特阿拉伯的大漠,黃沙滾滾有,異域小孩也有。
負責送貨的樸東旭一個急剎,掉下一箱重型武器來:哇哦,是槍啊。
東旭卻見怪不怪,交貨拿錢,回國嗨皮要緊。
這六親不認的笑容告訴你,是個狠人。

剛到首爾機場,就被神秘黑衣人盯上,只得落荒而逃;
途經熟悉的家園,卻見滿目瘡痍——政府下令強制遷移流浪人口,只為了舉辦奧運會時,看起來更有面子。
這還沒完,半路殺出死對頭刀魚(宋旻浩 飾),引擎轟鳴,一副你死我活的架勢。
前有來者,后有追兵,怎么辦?
當然是原地漂移卷起遮天蔽日的黃沙,順帶畫出年份 88,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場景奇,人物颯,時代黑。
三要素早早奠定電影基調。
隨著劇情的深入,小混混會扛起肩上的家國大義,而政府的黑暗也會展露它的獠牙。
有沖突有成長,各路人馬都有發揮空間,還有 1988 年的首爾街頭飆車可以看。
聽起來,有玩頭?
打住。
要 Sir 說,這部片子好看的地方也就到此為止了。
隨之而來的,幾乎全方面拉胯。
02
一部賽車片怎么拍都行,就是不能不刺激。
而《首爾大作戰》最大的問題——
車戲,拍得像 " 床戲 "。
嗯,真的很想睡。

賽車題材,一直熱衷搞加法,恨不得越先進越牛 X。
片中致敬的 1982 年經典美劇《霹靂游俠》,是一輛領先時代幾十年的 AI 超跑;
而全民經典的《速激》系列,每部都在燃燒經費,砸掉當年的全球限量款豪車;
至于 2002 年的《007:擇日而亡》,更是在冰川上搞出了一部至今都無法實現的隱身阿斯頓 · 馬丁,瘋狂吸睛。

但《首爾大作戰》偏偏要搞減法。
以至于最后主角團的改裝車來自于 3 輛 1988 年代的經典車型:韓國現代牌的 Pony Pickup、Grandeur,以及韓國起亞牌的 Concord。

老爺車有老爺車跑法。
沒問題。
畢竟,還可以改裝嘛——
電影也是先擺了一地零件,再拋了一串術語:引擎、懸架、中冷器、D 型方向盤。
說句不好聽的,隨便一個修理店的小哥哥,都能說得比他們還要專業。

最后的成車,也算锃光瓦亮,有模有樣。
實戰效果呢?
被警察追,開著開著,漂移一下,完事;
被反派追,開著開著,漂移一下,又完事。
但凡看過《頭文字 D》天花亂墜的五連發卡彎,也不至于拍得這么淺嘗輒止,有氣無力。

難得一個大漂,辣眼的 CG 感還飛出屏幕。
這天圓地方的建模,生怕 Sir 看不出你是 " 學了三年動畫 " 系列是嗎?


△ B 站:MAX- 小仙女
炫技成了笑話,追逐戲也沒好到哪里去。
除了主人公的車橫行霸道,旁邊的車都沒有靈魂地勻速直線行駛,沒有一點反應。
其中有幾輛,明顯可以看出是在龜速放水,凸顯主角團的速度。
再看看追逐戲的環境:平直開闊的大馬路,簡潔安全得像宇宙真空。
不如看看尖子生《黑客帝國》:在險象環生的復雜路況,每一輛車里都是真人,他們會因為突發事件急打方向盤,避讓得歪歪扭扭。


那全片結尾的 " 整車空投 " 呢,不是挺有想象力?
也就騙騙第一次看賽車片的小萌新。
《的士速遞 2》二十多年前就玩過巴黎空投了。即便是放到現在,我們還能一覽埃菲爾鐵塔風光,看看當年可愛的巴黎市民們。
而《首爾大作戰》,則又一次降落在宇宙真空般的荒郊野嶺。所謂的漢城奧運會,也只在結尾出現了一支班級文藝匯演規模的花車隊。


就這,你跟我說是 1988 年的首爾?
那 Sir 不如去重溫《請回答 1988》。
03
最基本的車戲和復古背景都做得拉胯,導演與編劇的功力可見一斑。
那么韓國電影最拿得出手的自黑戲呢?
起初好像有點看頭。
基礎設定:主角團給腐敗政府幕后財團當司機。
而且故事背景也加入了當時不少真實事件:奧運會期間的高層腐敗,政府獨裁,以及 " 底端人口清理 "。
個個都似乎指向整個國家的時代暗病。
可問題恰恰出在這里——
誰都想黑,可最后 " 黑 " 也變成一種完成任務式的慣性表演。
反派的確個個壞得猙獰。
同時,也蠢得冒泡。
銷贓時," 我家大門常打開 ";逃跑時,男主一人單挑整隊保安特工,毫發無傷。
堂堂高官大 BOSS,最后關頭也只能對著手無寸鐵的男主無能狂怒。
就這心理素質,怎么當大貪官?

△ 有那么一刻希望槍里有子彈
反派成了擺設,主角也不再需要任何成長。
甚至做事也不太需要邏輯。
Sir 最摸不著頭腦的一次:
主角團被反派李室長綁到郊外,拿槍指著腦袋,威逼供出幕后指使。
啪!

原來,只是一次測試,反派根本不知道主角團與檢察官合作的事。
可不知哪來的正義感愣是覺醒了。
之前,他們是沉迷麥當勞、可樂、限量款 AJ、滿口英語的垮掉的一代。面對反派上億韓元的酬勞,和首爾市中心一層樓的獎金,他們歡呼雀躍,點頭哈腰。
如今,虛驚一場后,即便錢照給、房照拿,還打消了反派的疑慮,他們卻不樂意了:
不要錢,不要房,不要追夢 ……
我要報效祖國!


???
唯一像常人一樣思考的男主。
看到反派的狠毒果斷退出自保,卻遭到檢察官的訓斥:
你腦袋里只有美國跟車子吧?
就因為有像你這樣,只想著虛榮,沒想法的家伙
那些混蛋才會瞧不起國民
過著想了奢華的生活,混蛋!

Sir 內心 OS:國家腐敗不應該是社會和政府的責任嗎,這么大的一口鍋為什么要男主背啊??
主角團里一貫嘻嘻哈哈的的 DJ,更是一反常態,使命感爆棚:
只有我們做得到,為什么不做?
你要現在退出,然后一輩子過得像個低俗的無賴嗎?

△ 你們那個任務難度換只拉布拉多都能做
檢察官和 DJ 說的不對嗎?當然對,這是小學生都能明辨的是非。
但對于一個成年人,你不可能忽視、繞過他的所有利弊,在真正觸及他的心性之前,就要求他走一條送命的斷頭路。
是紙上正義,是劇情要求。
04
劇情之外,Sir 覺得電影延伸出來的一個話題有點意思。
《首爾大作戰》豆瓣頁面下,有一種聲音:
劉亞仁變油了!

真的嗎?
論業務能力,劉亞仁的演技,以及對電影的忠實態度,毋庸置疑。
比如這些年一連串的高質量作品:《思悼》《燃燒》《無聲》……
可這也是演員的無奈之處。
他終究是電影生態的一個有機部分,難為無米之炊。
劉亞仁的 " 油膩 ",實則指向的是人設的虛浮與尷尬——他的帥、他的自信、他的邪魅狂狷,都在無處落腳的彷徨中,失去了邏輯。
無法與之共情的觀眾,無法感覺到好笑,也無法感覺到帥。只能在連天的哈欠和白眼中,草草按下右上角的 X。


而在劉亞仁之外。
更大的 " 捆綁 ",來自于韓國電影 & 奈飛平臺。
失去中國市場后,韓國電影的確在奈飛扶持下得到爆發式成長。
一是奈飛提供的自由度—— " 不管創作,只管給錢 ";
二是平臺背后的海外市場——《王國》《魷魚游戲》這些全球性爆款,讓兩者都對現有模式充滿信心,追加合作力度。
大浪淘沙。
步子邁大了,偶爾也會 " 扯蛋 "。
《救命卡特》,豆瓣 5.4;《僵尸高校》,豆瓣 6.0。
還有這部同樣備受期待的《首爾大作戰》,也是大撲街(豆瓣 5.2)。
是這塊金字招牌涼了嗎?
倒也未必。
至少 Sir 不會因此對韓影的未來太悲觀——市場越成熟,它的自我調整能力會越強大。
這一部變 " 油 " 的劉亞仁,未來,依然會是許多韓國大導,甚至國際大片的高質量人選。
可在那些沒有任何 " 市場 " 可言。
或者,市場秩序隨時會被打亂的地方。
抱歉了。
那些霸占著銀幕的 " 油王 "。
只能觀眾自己買單。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雅努斯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18bb928e9f09416111c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