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再一次證明,藝人一旦上不適合自己的綜藝,給觀眾帶來的就是折磨。
這話我一年前說過。
比如初中畢業的楊超越參加益智類節目,擅長做 PPT 的郭敬明參加點評演技類的節目,喜歡做地攤文學女主的鞠婧祎上生活類節目。


更明顯的,是又懶又吵卻上了勞動類慢綜藝的李誕。
當時他和陳赫組成 " 嘻哈 " 二人組上《向往的生活》,因為搬樹時唧唧歪歪,被何炅吐槽兩次。







本想靠著上節目討回路人緣,最后失敗。
關于當時的具體細節沒看過的戳 ↓
藝人一旦上錯綜藝,給觀眾帶來的就是折磨
如今風水輪流轉,李誕在自己的脫口秀領域找回主場,上了他脫口秀節目的周迅和那英,卻喪失了大片的路人緣。
介紹一下事情的始末。
今年《脫口秀大會》一開始請來周迅和那英時,大眾還有點興奮和期待。
在大眾的印象里,周迅是真性情的人,沒彎彎繞繞,沒僵硬的官方術語,一句戛納紅毯上的 " 好多人啊 " 成為她的接地氣梗。

那英也有特色。
她的著名事跡很多,懟過記者,諷過刀郎,明涵過章子怡,名言被做成暢銷手機殼。

五一小長假還被她吐槽過,想不到吧?

英子,有點搞笑。

但當兩個人上了脫口秀當領笑員以后,她們身上的性格魅力完全消失不見,節目上的兩人被觀眾們嫌棄到爆。
原因很簡單。
無高級的輸出、無幽默感、無法共情,甚至還會犯低級錯誤。




比如呼蘭那段。
他咔咔一頓輸出,從股市講到酒店隔離,升華梗、帶衣服梗、減肥梗,自然又連貫,讓人爆笑。



講完,領笑員發表看法,其他人要么妙語連珠要么搞起氣氛。
周迅和那英,開始拉胯。
那英努力表達:我一直喜歡呼蘭,他有那個(奪冠)的勁。


周迅則游走在自己的世界里:你是要做那個手勢才能說嗎?

這個問題就好比什么呢?
一個演員演了一部好電影,要沖金像獎了,其他評委都是根據電影的內容或者演員的發揮來評價的,只有一個評委問:你在電影里的衣服很配,是自己的嗎?
有那么點聯系,卻又毫無必要。
比如何廣智。
他炫耀 72 平米的出租屋,從租房到租房后的喜悅到請朋友來除甲醛,文本很絕吧?
是真絕,深入苦逼的生活,卻又用藝術的加工賦予了荒誕的喜劇外殼,過程還賊流暢。

到兩位領笑員。
周迅就是重復了一下何廣智的段子。


那英說了一句大多數場景都適用的話。
" 特別真實,特別打動人。"


網友:不會評,就不要硬評。
毫無輸出只能說肚子里沒什么貨,無法給節目帶來更多的加分項。
但周迅的低級錯誤,著實讓觀眾惱火了。
她參加的幾期,多數時的狀態是懶散的、游離的,好像在參加《向往的生活》,無論說不說話都不要緊,都歲月靜好。
可這是競技類的節目,關乎著選手們的晉級。
作為掌管著選手生死大權的領笑員,周迅前一秒哈哈哈哈大笑。

后一秒,人家表演結束,她:我忘記拍燈了。

這叫被淘汰的小鹿怎么不苦澀。

同樣的問題不止出現一次。
后來到海源也是,打工人的那段多妙啊,全場爆笑,就周迅沒拍燈,導致海源淘汰,節目組怕罵聲太多,連個鏡頭都沒給周迅,但彈幕上全是罵聲。

后來復活環節,周迅說:我想復活海源。
觀眾:納尼?既然如此,當初為什么不拍燈,就差你這一燈啊。


搞得李誕不得不提前打圓場,說人有走神的時候。
其實我倒不想苛責周迅太多,上《向往的生活》就能看出來,她話不多,只對自己感興趣的發表幾句,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第一次做領笑員,可能確實有疏忽。
讓我很無奈的一點是,藝人真的離普通人的生活太遠了。
高級有內涵的她們不懂,接地氣的社會話題也不懂。
別人講落戶有多難,為了落戶考研究生買兇宅,一個一個搞笑又苦澀的梗往外倒,周迅和那英一臉懵,get 不到。




跑腿員講了自己跑腿的經歷,從送蛋糕到送花,每一個段子要么生動要么諷刺微妙的人性,最后還來一個 call back,說平臺應該獎勵單王一個金頭盔,這樣他就可以騎著電瓶車在大馬路上炫耀:你有嗎?你有嗎?
這是底層人想象出來的苦中作樂。





那英和周迅又沒拍燈。
甚至那英完全沒聽懂,還把人家叫外賣小哥,叫他下次拿著金頭盔來講脫口秀。
她不懂,人家一年就這一次機會,也沒聽明白人家早吐槽過自己不叫外賣小哥,更沒聽明白,金頭盔是想象出來的安慰。





這件事,突然就讓我想到了之前沈夢辰賣二手時的一件事。
不是太像,但某些地方又那么的相似。
當時,她賣一件藍色的襯衣,標原價 2999 元,現在賣 900 元,順豐到付。

看起來挺劃算,打三折了。
沒想到,網友一查,這衣服旗艦店上只賣三百多。

300 多的衣服,二手轉賣 900?
這是生意界的奇才啊。

當然,我不認為沈夢辰是故意這么標的,她沒必要為了一件衣服,為了賺這幾百塊,最后被網友罵翻。
圈內能做出這種沒腦子的事,可能就是爽子了。
但沈夢辰的做法,也很叫人心涼。
她不記得衣服的價格很正常,但她知道衣服的牌子,完全可以去查一下,再標上價格,但她沒有,最后標了一個 900 的心理價位。
她知不知道她的隨意,隔出來的是 600 塊錢啊。
600 塊可以買夏天好幾套衣服了啊。
況且,普通人買個衣服,會在網上對比幾家價格,絞盡腦汁看有沒有優惠便宜個幾十塊,或者加入一些省錢的群,看看品牌有沒有打折扣,甚至還會用上返利平臺,每次返個幾塊錢。(不用擔心,不是打廣告)
這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包含著貨比三家的謹慎,和許多省錢小妙招。
而沈夢辰,賣個衣服,竟然隨便到溢價溢出三倍,是覺得 900 塊貴不到哪兒去?

藝人一旦和普通人的生活隔得太遠,就會表現的無法共情,雖然同是生活在一個地球,但像是生活在兩個世界。
你跟他們講五險一金,他們不懂。
你跟他們講買房的困難,他們說三千萬買個錘子哦。
你跟他們講雞蛋漲價都 2 塊一個了,他們說一天 650 塊伙食費不夠。
當然,要說回來,住在羅馬就是一種錯誤嗎?
不是。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我能住在羅馬,不需要為了買房掉頭發,不在乎基金暴雷,不用等打折時再買衣服,詞典里從來沒有「省錢小妙招」這個詞。
我會用錢解決 99% 的煩惱,剩下的 1% 用來展現自己很努力。
這多爽啊。
但說白了,既然是同在這個世界的人,有些事和階級沒有關系,而是在什么位做什么事,或者不去做什么事,普通人如此,藝人也一樣。
比如說張翰。
他說十年打磨一個作品,好似盡心盡力,可隨便出來一個畫面,就暴露他的無知,也是現階段很多國產劇的通病。
打工人是不可能在出租車上吃泡面的,還沒等你端上車,司機就把你拍成了干脆面。

說實話,看他的劇,還不如看網友的評價來的有趣。





周迅和那英這次口碑下滑也是一樣的道理。
她們不懂普通人的生活,聽不懂普通人的梗,其實沒什么所謂。但她們作為領笑員上了《脫口秀大會》,那就有所謂。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暴露短板,會被批評。
這跟當初那英吐槽章子怡上音樂類的綜藝,是一模一樣的情形。

術業有專攻,擅長的事可以使勁干,絕對有人給鼓掌,不擅長的就算了吧,回旋鏢扎回來,挺疼的。
別折磨自己,也別折磨觀眾。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28620b15ec043766f42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