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 10 月份,Intel 就要發布 13 代酷睿 Raptor Lake 了,明年則是 14 代酷睿 Meteor Lake 頂上,這代會使用 3D Foveros 封裝,處理器內部集成 CPU、GPU、SoC 及 IOE 等多個模塊。14 代酷睿的 CPU 模塊采用 Intel 自己的 Intel 4 工藝生產,GPU 模塊則是臺積電 5nm 工藝,其他部分則是臺積電 6nm 工藝。
之后的 15 代酷睿代號 Arrow Lake,預計在 2024 年上市,也會采用 3D Foveros 封裝,只不過 CPU 模塊會升級 Intel 20A 工藝,這是 Intel 3 工藝的繼任者,首次進入后納米時代,直接用了埃米(A 代表的是 ?ngstrom,1 納米等于 10 埃米),字面上等效友商的 2nm 工藝。

15 代酷睿的 GPU 模塊也會大改,用上臺積電的 3nm 工藝——在 3nm 外包的過程中 Intel 也是一波三折,之前消息說是今年就會跟蘋果一樣首批下單 3nm 工藝,然而 Intel 取消了訂單,蘋果也取消了,臺積電第一代 3nm 直接無疾而終。
最新的消息稱 Intel 已經下單了第二代 3nm 工藝,預計在 2023 年 Q4 季度開始量產,時間點上能趕上 2024 年的 15 代酷睿量產。

用 3nm 工藝生產 15 代酷睿核顯(準確說法是 tGPU,不應該是 iGPU 核顯了),這會讓后者的 GPU 規模大增,目前 12 代酷睿的核顯是最多 96 組 Xe 單元,14 代酷睿原定提升到 192 組,不過現在應該會縮水到 128 組,而 15 代酷睿則是一下子爆發,最高可達 320 組 Xe 單元,相當于 2560 個流處理器單元。
如果再考慮到明年 Intel 的 GPU 架構升級,那么 320 組 EU 單元的 GPU 性能至少是當前 12 代酷睿 UHD 770 核顯(32 組 EU 單元)的 10 倍以上,3DMark TS 分數足夠沖到 1 萬分,這個性能足以取代獨顯,而且能摸到中端顯卡的水平,畢竟 RTX 3060 也不過 9000 分左右。
當然,這是極限情況,畢竟 320 組 EU 單元的 15 代酷睿 GPU 是移動端產品線的,桌面平臺會砍不少規模,但 3nm 時代的 tGPU 核顯性能用于玩玩主流 3A 游戲是可以期待的。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c32008e9f09434d0e65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