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點電影原創
之前老妹兒提及古裝劇里的皇帝時,評論區驚訝發問。
沒錯,正是大家都熟悉的那個鄧超。
他不僅演了,還演出了一個喜怒無常,文藝懦弱,年僅 24 歲就去世的少年皇帝,順治。

這一演,演出了一部豆瓣 8.7 的古裝劇,在鄧超的作品里名列 TOP 1。
當然,為這部劇做出貢獻的,不只有鄧超。
看看評論區,大型粉絲為臉折腰發癡現場,對象還不止一個。

今天就來聊聊這部囊括了潘虹、郝蕾、楊蓉、霍思燕、何賽飛……
" 全員美人 " 的冷門童年神劇——


等等,冷門?
在已經被影視劇拍爛的清朝皇帝中,康雍乾三朝,是真正的頂流。
而勉強活到康熙人生的三分之一,就光速去世的順治,留下的大多是民間的風言風語。
無論是在《康熙王朝》,或是《孝莊秘史》里,他都只是平平無奇的背景板。


活的平庸,被孝莊皇太極多爾袞的陰影所籠罩。
只有 " 為愛出家 ",早早去世,還算死得驚人。
但在《少年天子》編劇劉恒筆下,這一段短暫的帝王路,卻寫出了一地鮮血。
第一集開場,順治八年,年輕的皇帝要結婚了。

這位清軍入關后的第一位皇帝,在史書里年僅 13 歲,在劇里,還是滿臉少年氣。
他不想要孝莊為他安排好的婚姻,娶自己的表妹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
但他還是好奇,這位 4 歲時只見過一次的表妹,究竟長成了什么樣子。

和在馬背上打天下的努爾哈赤,皇太極不一樣。
連伺候他的太監都知道,這位皇帝,愛讀書,膽子小。
夸自己堂兄的時候,說他是半個諸葛孔明外加半個關云長。
但被靴子里的一根針扎了腳,也能害怕得在孝莊懷里嗷嗷哭。

一個小太監被處死,尸體恰巧被順治看見,他嚇的臉色發白,連膽汁都吐出來了。
這樣的皇帝,坐在龍椅上,確實是如坐針氈。
但在當時還年幼的老妹兒心里,皇帝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的后宮真的都太好看了!

果然,博爾濟吉特氏一進宮,皇帝最開始也真香了。

但他很快就發現,這個皇后,表面漂亮,性情卻一點也不招人喜歡。
虐待宮女,舉止不夠大方端莊,還愛撒性子。
皇帝愛用瓷器,她偏偏全換了金的。
皇帝勸她節儉,她說:銀子不夠用,我還有娘家呢!

皇帝當然不愛聽,索性也不跟皇后說話,每天和宮女花束子廝混。
直到秋游,皇后還是以不愛騎馬為名,拒絕隨皇帝行獵。
皇帝大怒,不僅把皇后的馬賞給了花束子,還要封已經身懷有孕的花束子為貴人。

但花束子本來也只是個底層出身的小宮女。
不讀書,不識字,也不適合當順治的靈魂伴侶。

沒多久,在皇后的暗害之下,花束子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兩個女人都沒能獲得皇上的寵愛,后宮天天郁郁寡歡,只能選秀。
和孝莊明爭暗斗的太妃,親王博果爾的母親,必然不肯放棄這個機會。
她早早替兒子相中了秀女佟臘月(楊蓉 飾),出身顯貴,容貌姣好。

但博果爾一看,卻意外對鄂碩家的小姐烏云珠(霍思燕 飾)動了心。
甚至,在選秀之前,就向親哥請求,將烏云珠指給他做福晉。
此時的皇上,并不知道烏云珠是他心心念念的神秘畫師,一口應承。
而佟臘月更是在入宮之前,也背負了家族的期望:入宮為妃,替家族在后宮出力。

四個人陰差陽錯的命運,就此注定。

皇上第一次寵幸佟臘月時,博果爾和烏云珠正洞房花燭。
深夜,皇上將文房四寶,送到博果爾的洞房。
而此時剛娶了心上人的博果爾,居然放下了新娘,跑出去練武。


兩個貌美如花的姑娘,都是一樣的迷惑,不解。
一見傾心,兩相如意。
少年人都以為一個決定就能一生順遂,沒想到皇權的主題永遠是悲劇。

少年天子,整部劇都是順治的一次次嘗試。
想通過皇權來獲得自由,想通過婚姻自主來獲得愛情。
但他的嘗試,只換來了一次次降臨在他身上的孤獨和恐懼。

第一任皇后,后來的靜妃,在第一次放縱自己時說:
紫禁城的紅,有血腥氣,是臭的。
無獨有偶,和她成了一生怨侶的順治也說:結婚時的紅,像是血水。
《少年天子》底色是悲劇,但它也沒有抹殺掉后宮里那些女人們的反抗。

后宮里處在風口浪尖上的女人,第一個,必然是皇后。
她和皇帝明明性情相似,都是驕傲直率的人。
但卻因為同樣的高傲,也互相怨恨了一輩子。
她看著花束子被寵愛,懷孕,流產到被冷落,忽然明白了。
她要恨,但不是恨后宮里源源不斷的女人。


她要恨的,是皇帝本人,是皇權本身。
所以她和花束子開始了一段百合之戀。
當孝莊發現了這段畸戀,她不僅大膽承認,還揭破了這位太后的假面。
何其大膽,何其放肆。

佟臘月,一樣是滿分開局。
受舅舅的培養,不喜歡的拉弓射箭,她學了。
小野兔子的天真性格,她收斂了。

剛進宮時,所有人對她都是贊不絕口。
皇帝異常寵幸,甚至一度想要讓她當皇后。
但這張虛偽的假面,除非一輩子都不摘下了,變成了真正的人皮。
否則,總有破碎的那天。

佟妃的失寵,源自于家族的壓力,她不得不在皇帝面前吹耳旁風。
也源自于舅舅入獄,她毅然勸說皇帝處死舅舅。

雙重壓力之下,自我,是最初就要舍棄的,也是必須找回的。
經歷了帝王之愛的來來去去,為了自保,佟臘月不惜與大太監吳良輔混到了一起。
但更悲涼的是,在這深宮之中,最終只有吳良輔是愛著她,護著她的。

家族、丈夫、皇帝 ……
任憑她貌美如花,在所有人眼中,佟妃也不過是一枝花。
最終還是要投擲到爐中,燃燒自己,為封建王朝添火。

這就是后宮女人們的悲劇,也是紫禁城自己的悲劇。
從男權到女性,從帝王君臣到太后妃子,甚至連太監宮女也逃不過。
劇中貢獻金句最多的,是太監吳良輔。

但看透一切的他,最終也死在了他最熟悉的死法里。
這就是宮廷劇的魅力:從一部劇里,看到人性,看到歷史。
看到貌美如花,如過眼云煙,也看到鮮花如何被摧殘到逐漸凋落。
說到演員,拍這部戲的時候,還都年輕。
鄧超 23 歲,大學剛剛畢業,郝蕾 24 歲,楊蓉 21 歲。


但回不去的,又豈止是好演員的年華。
《少年天子》的編劇劉恒,有多部知名作品。
《本命年》《菊豆》《秋菊打官司》《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而《少年天子》的原著,也是拿過茅盾文學獎的重磅文學作品。
劉恒做了保留,較之原著順治帝的愛情故事,劇集在幾位后妃的塑造上,毫不遜色。
但劉恒也為劇集做了新的注入:一是死亡,一是歷史。
這部劇沒有大尺度的殺伐,沒有鮮血滿屏人頭落地,所有的精髓,都囊括在對話中。

這正是歷史的寫法:
看似輕描淡寫的句子里,藏著最殘酷驚心的過去。
劉恒也闡述過自己的創作模式;
" 我不注重懸念,因為我不善于這種手法。我偏重于鋪墊的手法,不以粗線條來推進情節,而是用很細密的方式來渲染,調動觀眾的情緒。它不是情節劇。人物的個性基本是靜止的,性格色彩很鮮明,讓觀眾更容易辨認,好為他喜怒哀樂。我想達到的是剝離人物的表面感覺,描寫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面性。從人物開始出場到最后,觀眾老能發現人物性格新的側面,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懸念吧?"
鄧超在采訪中談起這部劇時,感慨:
自己以后再也遇不到那樣的電視劇劇本了。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這也是我們總懷念宮廷劇的理由。
部部都是精品,部部都找不到 " 代餐 "。
我們懷念的,不只是美女如云的顏值,不只是細密的臺詞。
不只是中氣十足怒斥群臣的演技,一氣呵成無需剪輯的長鏡頭。
我們更懷念的是一種自由。
講述歷史,書寫歷史,多種多樣,宜喜宜嗔。
這,才是百花盛開的國產劇春天。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2d69328e9f092ee1150e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