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黄色小视频,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国产性天天综合网,台湾佬中文娱乐久久久

電競選手“持證上崗”背后:退役轉型之路更引人關注

前沿科技 3年前 (2022) 虛像
6 0 0

撰文 | 神樂

編輯 | 秦言

出品 | 懂懂筆記

「" 我也是持證上崗的人啦!"」

9 月 7 日,和平精英職業聯賽的頭部電競選手朱伯丞,在微博上曬出了 " 電子競技員 "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并 @深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表示了感謝。

隨后,深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官方賬號,也在評論區參與了互動。可以說,首批 " 電子競技員 "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頒發,預示著電競職業化、專業化正式落地。

電競選手“持證上崗”背后:退役轉型之路更引人關注

從前年電競運動正式 " 入亞 ",到去年 EDG 戰隊在 S11 決賽中奪冠,再到近期首批 " 持證上崗 " 的電競選手誕生,電競項目的國民認可度正逐步提高。

不過,也有行業聲音認為,盡管電競已然成為一門新興職業,但想吸引更多人才投身電競行業,并非易事。畢竟電競職業化、專業化,背后仍有系統性的難題,尤其是職業選手的 " 退路 " 如何解決?

01

職業電競很難 " 從娃娃抓起 "?

" 真希望電競選手‘拿證’的新聞,能廣泛傳播吧。"

聊及近日深圳人社局頒發電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話題,在廣州某電競培訓機構負責招生工作的李倩(化名)難掩喜悅,她認為職業技能等級認證的出現,有利于破除社會對電競行業的偏見。

" 電競培訓作為一項青少年技能教育,發展現狀其實很尷尬。" 李倩表示,盡管電競培訓與音樂、美術、體育培訓一樣都是興趣教育,但出于一些偏見,很少有家長主動將孩子送到培訓機構學習。

盡管最近幾年,電競 " 入亞 " 和 EDG 奪冠,讓外界對于電競的偏見略有減少,然而在不少家長眼里,電競一詞仍等同于打游戲、玩物喪志,而非一門新興職業。

電競選手“持證上崗”背后:退役轉型之路更引人關注

" 青少年如果說喜歡音樂、畫畫、運動,有條件的家長,或許會將孩子送入相應的培訓班學習。但如果孩子說自己喜歡電競,估計只會換來家長一頓板子。"

正因如此,最近幾年大部分電競培訓班所招收到的學員,幾乎都是有一定經濟收入的年輕人。獨立的經濟基礎,讓他們得以出于興趣參加電競技能培訓。

" 對于培訓機構而言,有學費可賺自然是好事,但說句實在話,成年人學習電競,職業前景、出道的機會都比較渺茫,只能當成一種興趣培養。" 李倩強調,相比其它職業,電競選手吃的畢竟是青春飯。

由于職業電競選手需要較強的精力、注意力、反應能力,因此,出道年齡都比較小,曾有退役選手指出,職業電競選手的黃金年齡,在 18~24 歲之間,其中出道年齡最小的選手僅為十四、五歲。

" 有經濟能力、自主決定權的學員,大部分已經超過 20 歲了,經過一、兩年培訓,都快到退役年齡了,很少會有電競俱樂部簽約,更別說出道參賽了。"

Joe 在深圳一家電競俱樂部從事賽事策劃工作,他也強調,電競培訓難以 " 從娃娃抓起 ",是導致職業電競人才缺乏的原因之一。

這幾年,為了孵化職業化的電競選手,不少電競俱樂部都推出 " 青訓 " 計劃。

既然讓家長掏錢,送孩子參加電競培訓班,是一件難事,那么電競俱樂部只能投成本、包吃包住,甚至開出工資,吸引適齡選手加入職業培訓,為電競戰隊儲備、輸送人才。

" 但是,俱樂部是就業,不是學技能。你見過有踢野球的運動員簽約商業俱樂部的嗎?沒有,而職業電競目前發展現狀恰恰是如此。 "

因此,和李倩一樣,Joe 也寄希望于電競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讓電競能向職業化、專業化發展,推動電競培訓向系統化、體系化轉變," 希望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再談電競培訓色變。"

顯然,電競的職業化之路,要解決的不僅僅是培訓問題,選手短暫的 " 黃金期 " 恰恰也是電競往職業化道路上的大障礙。

畢竟,出道即巔峰的選手并不多見。

02

" 持證上崗 " 難消退役焦慮

" 真的獲得電競職業技能等級認證,又能怎樣呢?"

不久前,看到媒體對于職業電競選手 " 持證上崗 " 的相關報道,阿牧很欣慰。作為一名電競選手之一的他,很高興能看到電競作為職業得到官方認可。

但他同時也表示,職業電競選手 " 持證上崗 " 的消息,仍無法 " 治愈 " 他和很多電競選手內心的焦慮。最近一年,他正在尋找機會 " 跳槽 " 到擁有更多賽事資源的好戰隊。

因為如今已 23 歲的阿牧,距離電競選手 " 黃金期 " 的結束只有短短兩年時間了。因此,他必須要爭取更多行業高級別賽事的參賽機會,才能力爭上游。

電競選手“持證上崗”背后:退役轉型之路更引人關注

" 目前,大部分的職業電競選手會在 25 歲退役,而在俱樂部里,過了 23 歲,選手都會被調整在比賽當中打輔助,表現的機會會減少。坦白地講吧,誰都不甘黯然退役。"

阿牧無奈地說道,入行之后自己才發現,比成為職業電競選手更難的,是有限的 " 黃金期 " 里獲得優異成績,尤其在國際賽事上一戰成名。

根據人社部 2019 年發布的《新職業——電子競技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顯示,國內電子競技職業選手約 10 萬人,正在運營的電子競技戰隊、俱樂部達 5000 余家。可以說,這樣的基數其實并不低。

" 你看一下,經常活躍在國內賽事的俱樂部、戰隊,大概有幾百家的樣子,但經常參加國際賽事的也就只有十幾家,表現亮眼、叫得出名的選手,往往也就是那二三十個。"

短短的七、八年間,職業選手要從 "10 萬分之一 " 躋身 " 幾十分之一 " 難度可想而知。身為電競選手,職業生涯遠比 35 歲才退役的其它體育選手更短。

那么,力爭上游為何會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的 " 心理負擔 " 呢?一戰成名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嗎?

對此,阿牧搖了搖頭嘆氣道,電競選手的收入是要和比賽、獎金、成績掛鉤的。

" 電競選手算是高薪職業了,目前行業普遍工資在萬元以上。" 但與 " 死工資 " 相比,職業選手的獎金分成才是重點。一般國內的電競賽事,獎金約在 10~100 萬元不等。至于國際性賽事,獎金往往可高達 600~2000 萬美元。

如果能在賽事中奪冠,按照 " 行業慣例 ",獎金選手、戰隊以 6:4 分成,選手大致可分得十幾萬甚至百萬元收益。

換句話說,若是搭上頭部戰隊的 " 大船 "、贏一場國際化的電競賽事,選手可以在有限的 " 黃金期 " 內賺到令人艷羨的獎金。

但是,擁有光環的畢竟是少數人,如果無法早登巔峰、躋身頭部,很多職業電競選手在享受七、八年的高薪生活之后,就將面臨 " 人生難關 " ——退役職業電競選手除了打游戲,還能干什么?

03

退役選手的轉型誰來兜底?

" 退役的電競選手,要轉型十分困難。"

李倩的同事、電競教練阿丁,曾經就是一名職業電競選手,作為一名在職業 " 黃金期 " 內沒有一戰成名、黯然退役的 " 失敗者 ",他坦言自己很慶幸能夠順利轉型成為電競教練。

和他同期退役的選手,不少都經歷過職業轉型的陣痛。

畢竟,作為 " 小眾 " 職業,職業電競選手轉型的可選方向十分有限,轉型門檻也并不低。

" 最對口的,一個是電競教練,另一個是電競賽事裁判。" 阿丁發現,在最近關于電競選手 " 持證上崗 " 的大部分新聞報道中,也都提到 " 職業電競裁判 " 崗位需求的增加。

但仔細一想,無論是電競教練還是電競裁判,即便需求再大,也很難滿足行業快速迭代、大量退役電競選手轉型。畢竟一場賽事只需三五名裁判,一家中等規模的電競培訓機構也只需十位左右的教練。

" 也有人說,職業電競選手退役,可以轉型游戲主播解說游戲,畢竟輕車熟路。但是說真的,如果是不知名、沒影響力的選手退役當電競主播,流量估計還沒一早入行的游戲主播高。"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電競行業缺口較大的還有賽事策劃、賽事運營等工作,但是這更強調策劃、運作能力,一出道便埋頭打游戲七、八年的職業電競選手,很難這一類管理勝任。

尤其是,職業電競選手出道年齡普遍較小,導致學歷、電競以外的其他行業技能水平普遍偏低。人社部公開數據顯示,有 46% 的職業電競選手為高中及以下學歷,這也是多數退役電競選手轉型困難的原因。

近幾年,學歷限制了退役電競選手的轉型,也一度成為媒體輿論關注的焦點。在退役之后選擇進修 " 回爐重造 " 的選手,自然也不在少數。

" 正因為職業生涯短,退役之后難以轉型,才導致大部分家長不愿意讓孩子涉足電競,同時也讓年輕的電競選手心生焦慮。" 阿丁強調,作為一門不能 " 越老越值錢 " 的工作,轉型機會很重要。

【結束語】

有行業人士認為,相比 " 職業認證 ",社會能夠給退役的電競選手提供相應技能培訓、能力增值及轉型機制,才能讓更多熱愛電競的人打消顧慮,將電競當成是一種職業、一份工作。

但電競作為一門新興的、尚屬 " 小眾 " 的職業,在短期內注定很難形成像退役運動員一樣,有系統化的轉型保障體系,電競選手的職業化之路,依舊任重道遠。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164918e9f09111f4abf26

版權聲明:虛像 發表于 2022年9月26日 pm9:24。
轉載請注明:電競選手“持證上崗”背后:退役轉型之路更引人關注 | 快導航網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凤县| 谷城县| 拉孜县| 遂溪县| 含山县| 舞钢市| 新巴尔虎左旗| 武乡县| 安达市| 同仁县| 桂平市| 乌兰浩特市| 旬阳县| 三原县| 万州区| 类乌齐县| 乃东县| 德州市| 诸暨市| 瑞金市| 社旗县| 抚远县| 高州市| 根河市| 皮山县| 南平市| 巴里| 晋州市| 抚松县| 金乡县| 渭源县| 宝山区| 荥阳市| 开阳县| 格尔木市| 承德市| 吉木萨尔县| 四会市| 厦门市| 南皮县|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