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真來了。
昨晚凌晨,一枚炸彈讓 Sir 的朋友圈沸騰了。
隨后發布首支幕后花絮——
但相信不少毒飯看完之后 ……
懵了。
誰演誰、具體演啥 …… 好像都沒說。
不著急。
讓 Sir 帶你逐幀解析,聊點好玩的關鍵信息。
首先是選角。
青年葉文潔,應該會由華裔女演員 Zine Tseng 出演。


不難看出,這位女演員是素顏出鏡,而她的膚色和氣質都比較符合青年葉文潔所在的 " 文革 " 時期。
尤其是跟國產劇版相比。
王子文就算化了特效妝,還是有點太干凈了。


老年葉文潔就沒啥懸念了。
將由老戲骨華裔女演員周采芹出演。
就是新版《紅樓夢》中的賈母——

此外,片花還出現了另一位亞裔女演員 Jess Hong,但同樣是一位新人,暫無太多作品信息。

最精彩的來了——
之前章北海的選角,一直是網友吐槽的重災區。


這位演員也是好萊塢的華裔熟臉,在《復聯 3》《奇異博士》《火星救援》都有出鏡。


但這應該是一個謠傳。
片花里,老王壓根沒有出現,奈飛也沒公布他要演誰。
非要強行推測,片花里身穿軍裝的沙莫 · 阿斯瑪尼,倒更像章北海——


還有一個神秘角色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據書粉猜測,光看裝備,這角色只有兩種可能——
1、葉文潔的護衛。
(冷知識:國產影版《三體》演這角色的將是張翰)。
2、三體人制造的駐地球大使,智子。
如果真的是演智子,感覺就麻煩大了 ……
原著里,智子被設定為傳統日本女人形象。
美麗高貴,殺伐決斷,菊與刀、花與蛇的混合體。
打一個未必恰當的比喻。
跟《殺死比爾》的劉玉玲差不多。

關于這個有趣的設定,知乎上也早有熱議——
眾所周知,劉慈欣喜歡在小說中注入近代史元素。
所以有人說,這設定或許包含了中國人對日本的復雜情緒。
畢竟三體人挺分裂的:一邊是地球文化愛好者,一邊是莫得感情的侵略者 ……
(是不是感覺呼應上了?)
在奈飛這一版,如果這位姐真的演智子,那她更像美國人心中的大女主。
就像《瘋狂的麥克斯 4》的戰斗一番。

由此可以看出。
奈飛雖然請了劉慈欣擔任顧問制作人,但整體故事走向,比較遺憾地沒有保留太多中國人共鳴的文化情感元素。
這也完全能理解——
奈飛要考慮它的主要市場。
而有多少觀眾,能真正到奈飛上看《三體》?
所以,過于糾結選角也沒啥用。
沒想到盼了這么多年的《三體》影視化改編,第一部成片要來了。
局外人竟是我們自己 ……
你看,片花有一幕是六個人坐在一起談笑風生——

按照《三體》的劇情,那么中間的亞裔女演員就可能是程心。
但其實也有可能是山杉惠子和西恩斯。
至于其他的角色,史強、羅輯、云天明。
只是一兩秒鐘的亮相,都很難對號入座。

選角是個謎。
改編也相當難琢磨 ……
說的是第一季殺青,但片花卻出現了露珠公主。
這是小說第三部,云天明給程心講的童話里的重要角色。

Sir 推測奈飛這版應該不會遵照小說一二三部的時間線。
根據演員們多次提到的 " 人類大團結 ",這大概率會是一個西方個人英雄式的故事,重點會放在各國聯合對抗三體人侵略的部分。

唯一值得安慰的。
青年葉文潔的時代背景,不會因為尺度就被一剪沒。

畢竟片花出現了不少在中國取景的鏡頭——



中國特色臉孔——


至于視覺效果,按照奈飛一以貫之煤老板作風,應該不會拉胯。
只是最讓人擔憂的,還是對小說世界觀的還原——
導演和制作人是曾國祥沒錯,可是編劇也請來了《權游》的大衛和 DB。
一對至今仍被《權游》書粉釘在恥辱柱的難兄難弟 ……

過去這幾年,《三體》影視化的消息不絕于耳。
最出圈的當屬去年的騰訊網劇版。
當時看到預告,雖然有點像明星混剪 MV,但至少全員中國人,看著就像中國故事(戳我回顧)。



如今距離國產劇版《三體》發布預告,將近一年過去了。
騰訊下半年待播劇,其實出現過它的名字——

現在,國慶都快到了,還沒任何定檔消息。
劇方上一條微博,已經是三個月前。
還有兩部國產電影版。
其中一部,選角是張靜初、馮紹峰、吳剛。
但 …… 排隊到三年后。

另一版,聽起來更靠譜,而且據說是真人電影——
將由《大圣歸來》導演田曉鵬出品。
但連導演的《深海》今年還遲遲沒有著落,《三體》感覺就更遠了吧。

這就是現在國產版《三體》命運——
你知道它想上,它也知道你想看。
但 …… 就是誰都說不準哪天露面。
不管奈飛版驚艷還是雷人,至少都能給你一點盼頭。
從網友對奈飛《三體》的報復性激動,Sir 更想問的不僅是《三體》何時能成。
而是——
曾被賦予高期待的國產科幻,還有戲嗎?
三年前,《流浪地球》成春節檔最大贏家,拿下近 50 億票房,隨即開創了 " 國產科幻 " 元年。
隨后,一條消息更給影視行業打了強心針——
2020 年 8 月,國家電影局印發了《關于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還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 10 條政策措施,被稱為 " 科幻十條 "。

有市場,有扶持。
不少資方和創作者都想要搶灘登陸。
原汁原味的中國故事,更成了香餑餑。
劉慈欣接受采訪時說,《三體》獲獎后的四年里,至少有40 多位國內外導演找過他合作。
只是與此同時,國產科幻也有跨不過去的坎兒。
一個,是成熟的特效技術——
如郭帆所說,《流浪地球》放到國際科幻電影的賽場,大概是 60 分的及格水平,和好萊塢的特效差距和制作差距,在 20 年左右。
但另一方面。
不僅是科幻,更是國產影視最大的困局。
我們對純粹的中國故事,還能剩下多少想象力?
如賈樟柯今年在綜藝《不要回答》所說:
科幻電影無中生有,創作者必須像一個造物主一樣,不僅創造它的物理世界,還必須思考人類的內在世界。
由此帶來更深一步的思考:社會如何管理,國境線還在嗎,結婚要不要登記,買東西要不要付錢 …… 這是一整套系統的思維和想象。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想象力,一個行業的發展需要想象力,人類的未來也需要想象力,科幻作品本身就能夠給人們提供想象力。
去年,郭帆監制、孔大山導演的科幻處女作《宇宙探索編輯部》平遙電影節獲得滿堂喝采,奪下最佳影片。
豆瓣拿下 8.7 高分。

從觀眾到評委,同行到影評人,幾乎是無差別好評。
有媒體說,這部片讓人看到了國產科幻新的可能性。
但可能性,還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性——
上映日期,待定。
放眼今年國產電影市場。
科幻似乎無處不在,但我們仍在期待一部夠硬的科幻。

所以奈飛拍的《三體》好不好,重要嗎?
重要的是,真的拍出來了,能上。
此情此景,Sir 的耳邊又回蕩起《三體》一段經典對話——
" 將軍,您不想用這個東西——思想鋼印,來造就一支擁有堅定的勝利信念的太空軍隊嗎?"
" 博士,如果這樣,我們寧愿要一個雖然沒有勝利的信念,但能夠自主思維的太空軍。"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奇愛博士多店老板娘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1c4ec8e9f09765b4ef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