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之心報道
編輯:澤南、杜偉
針鋒相對:英特爾和 AMD 幾乎同時發布了新一代芯片,還懟了一把老黃。
英特爾的 13 代酷睿來了。英特爾 CEO 帕特 · 基辛格還說:「摩爾定律現在延續得很好(alive and well)」。

今天凌晨在 Intel ON 技術創新峰會上,英特爾正式推出了新處理器、新顯卡,而且公司 CEO 還拋出了一個震撼人心的觀點。英偉達和英特爾兩家最重要的芯片公司,對行業未來的看法產生了分歧。
英偉達對算力需求暴增的回答不是摩爾定律,而是被稱之為「加速計算」的概念。在黃仁勛的愿景中,AI 等常用應用程序在專門優化的處理器上快速運行。「展望未來,繼續在摩爾定律的價格性能曲線上行進的機會已經結束,」黃仁勛上周在 GTC 大會上說。「如果你希望實現更大規模的計算,并保證效率,在近 15 年追求加速計算之后,我認為從廣義上講,智能加速計算是前進的道路。」
與黃仁勛「摩爾定律已死」的說法相反,自備芯片廠的基辛格認為晶體管密度還可以不斷增大。英特爾正致力于制造進步,例如新的光刻技術和 RibbonFET 架構,這將使人們能繼續在每個芯片上塞入更多晶體管。「我們渴望在單個封裝中塞進約 1000 億個晶體管。到本世紀末,單個封裝中的晶體管數量將達到一萬億個,」他說道,「我們正在按計劃前進。」
我們很難評價誰的說法有道理,但今天發布的 13 代酷睿,確實有一些亮眼之處。
13 代酷睿:頂配價格不變,頻率提升
與上代處理器相比,頂配的 Core i9-13900K 實現了 15% 的單線程和 41%的多線程性能提升,可幫助用戶更好地暢享游戲、進行內容創作和高效工作。
有趣的是,英特爾還發布了一款特別版的超旗艦 CPU i9-13900KS,出廠狀態的加速頻率就能達到 6GHz,限量發售,其他規格和 i9-13900K 保持一致。

第 13 代酷睿處理器代號 Raptor Lake,基于 Intel 7(10 納米制程)及 x86 性能混合架構構建,芯片中包含性能核心(P-core)和高效核心(E-core),它們使用 Thread Director 智能拆分工作負載,這是 CPU 中的一個嵌入式微控制器,用于監控線程和確保它們在正確的內核上運行。
英特爾去年在 12 代酷睿中使用了相同的架構,這與蘋果公司在其基于 Arm 的芯片上,以及大多數安卓手機芯片所做的類似。與其塞滿充滿耗電核心的新芯片,這種 P 核 / E 核分離應該更有效率。但即便如此,13 代酷睿的最大睿頻功耗也比 Alder Lake 前輩消耗更多的功率。
這代 CPU 將總共包括 22 個型號,其中旗艦型號 Core i9-13900K 擁有 24 核心(8 大核 + 16 小核)和 32 線程,睿頻頻率最高達到 5.8GHz。

雖然英特爾沒有增加 13 代處理器上的 P 核(大核)數量,但 Core i5、i7 和 i9 芯片都有更多的 E 核,這應該有助于多任務處理和多線程應用程序。具體來說,Core i9 上增加了 8 個 E 核,Core i7 和 Core i5 芯片上增加 4 個。
另一方面,Core i5、i7 和 i9 芯片的兩種內核的基本頻率都下降,而睿頻的頻率提高了,13900K 的 5.8GHz 要比 12900K 多 600MHz,在最新的 Core i7 上則多了 400MHz,Core i5 多 200MHz。
最后是對于 PCIe Gen 5.0 的支持,處理器可支持多達 16 個通道,并支持 DDR5-5600 和 DDR5-5200。英特爾還為希望繼續使用 DDR4 而不是 DDR5 的主板制造商保持了 DDR4 兼容性。
13 代酷睿將在 10 月 20 日上市,盡管英特爾今年曾警告芯片價格即將上漲,但在本次發布會上公布的 i9 和 i7 處理器價格與去年完全相同。Core i5 是唯一價格上漲的級別,Core i5-13600K 的價格從 12600K 的 289 美元漲至 319 美元。同樣,Core i5-13600KF(不帶內置顯卡)售價為 294 美元,高于去年型號的 264 美元。不過這些都只是建議零售價。
然而,13 代酷睿的電源需求卻在全面上升。所有酷睿 i5、i7 和 i9 的基本功率為 125W ,i7 和 i9 都需要 253W 才能獲得最大功率,比去年 i9 的 241W 增長了 5%,但 i7 卻大幅增長了 33%,從去年的 190W 增加到了 253W 。英特爾的酷睿 i5-13600K 現在需要最大睿頻功率為 181W,比 Alder Lake 版本的 150W 增加了 20%。
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是 13900K 與 AMD 最新的 Ryzen 7950X 和 7900X 相比表現如何?英特爾沒有直接比較,但提供了一些基準測試結果,看起來 13900K 和 Ryzen 7 5800X3D 打的有來有回。

英特爾的 CPU 在單機游戲和生產力任務上占優勢。

英特爾將在「稍后」分享有關 13 代酷睿處理器系列其他產品的更多細節。
基辛格表示,萬物數字化不只是計算和連接,也在進一步 「看到」 一切,甚至還有我們 「看不到」 的,比如:識別目標,辨別位置,甚至機器也有了聽覺、味覺和嗅覺。
所以,「超級技術力量」(superpowers)作為基礎性技術有五個:1)計算、2)連接、3)基礎設施、4)人工智能、5)傳感和感知。隨著這五大基礎的超級技術力量變得越來越普及,它們相互結合、互相加強,釋放出全新的可能性。

數字世界建立在摩爾定律之上。幾十年來,人們經常質疑摩爾定律是否繼續有效。基辛格說,結合 RibbonFET、PowerVia 兩大突破性技術,還有 High-NA 光刻機等先進技術,英特爾希望到 2030 年在一個芯片封裝上可以有 1 萬億個晶體管。英特爾制定了 4 年內交付 5 個制程節點的大膽計劃。

實踐也在進行中,Intel 18A 制程 PDK 0.3 版本現在已經被早期設計客戶采用,測試芯片正在設計中,將于年底流片。摩爾定律——至少在未來的十年里依然有效。英特爾將一往無前,挖掘元素周期表中的無限可能,持續釋放硅芯片的神奇力量。
Flex 系列數據中心 GPU,對標英偉達 A10
除了 CPU 系列之外,英特爾還介紹了面向數據中心的 Flex 系列 GPU,旨在為客戶提供基于單一 GPU 來滿足廣泛智能視覺云工作負載需求的解決方案。

先來看 Intel Flex 170,功耗為 150W,配備 32 個光追單元、32 個 Xe 核心以及全高 PCIe 設計。它采用了具有 2 個媒體引擎和單插槽設計的 Xe HPG 架構。目前,Flex 170 已經向客戶發貨。

Intel Flex 140 的功耗為 75W,配備 16 個光追單元、16 個 Xe 核心和半高 PCIe 設計。它采用了具有 4 個媒體引擎和單插槽設計的 Xe HPG 架構。該 Xe 媒體引擎可以處理 8k60 12Bit HDR 解碼以及 8k 10Bit HDR 編碼工作。完整的媒體處理和交付軟件堆棧支持 VP9、AVC、HEVC 和 AV1。

接下來看相關的基準測試,使用 Flex 140。與英偉達 A10 相比,英特爾表示在某些工作負載中性能可達 5 倍提升。其中在 AVC 8Bit 解碼工作負載中,Flex 140 實現了 168 路,英偉達 A10 只有 37 路。同樣,Flex 140 可以分別實現 208、218 和 228 路的 HEVC、AV1 和 VP9 流,而英偉達 A10 只有 81、49 和 66。

在轉碼性能方面,Flex 140 可以在 4K60 性能質量 H.265 HEVC 轉碼工作中實現 8/1 路支持,在 1080p60 性能質量預設下實現 36/7 路支持。鑒于基準測試使用的是 Flex 140,其媒體引擎是 Flex 170 的兩倍,因而編解碼性能也應該是 Flex 170 的兩倍。

在云游戲基準測試方面,英特爾重申了對整個云游戲軟件堆棧的支持,并可以在 CPU 和 GPU 上無縫運行 VDI 桌面虛擬化。
雖然英特爾未與英偉達 A10 進行比較,但 Flex GPU 依然在各種云游戲中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比如,Flex 170 可以支持高達 23 路的《狂野飆車 9:競速傳奇》云游戲流,在《王者榮耀》、《荒野行動》游戲中也表現出色。

對于 AI 推理基準測試而言,最有趣的部分是工作負載結合了 HEVC 轉碼和 Resnet50。在這個標準的現實世界 pipeline 中,Flex 170 領先英偉達 35%。

除了 Flex 系列 GPU,英特爾還介紹了代號為 Ponte Vecchio 的英特爾數據中心 GPU 的刀片式服務器。現已出貨給阿貢國家實驗室,將為極光超級計算機提供驅動力。

最后少不了消費級 GPU 銳炫,面向游戲玩家。英特爾致力于通過銳炫顯卡家族為游戲玩家提供價格與性能平衡之選。10 月 12 日,英特爾銳炫 A770 將以 329 美元的起售價和多種產品設計登陸零售市場,提供出色的內容創作和 1440p 游戲性能。
售價 329 美元,正好和英偉達的 RTX3060 一樣。

英特爾還和三星合作,展示了一款「內卷 PC」,可以從 13 寸擴展到 17 寸。英特爾在卷軸顯示器上展示了全新的 Unison 軟件,旨在將英特爾驅動的計算機無縫連接到智能手機——包括 iPhone 上。

基辛格最后表示,無論您是軟件還是硬件開發者,我們在英特爾的工作,就是為您打開整個世界。我們共同展望未來,也將攜手創造未來。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3dd068e9f095873460d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