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節日有:春節、元宵節、社日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下元節、冬至節、除夕等。

1、春節:春節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
2、社日節:社日節,中國傳統節日,又稱土地誕,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古時代的社日節期依據干支歷法來定,后來因歷法變動改用陰歷定節期;
3、清明節: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4、中秋節:中秋節,又稱拜月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5、冬至節: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6、七夕節:七夕節是每年的七月七,這一天人們都會給自己喜歡的人送各種各樣的禮物從而可以更好的表達自己的心意;

7、重陽節: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歷初九,這個節日是尊老、愛老、助老的老年節,人們會在這一天對家中的老人更好的去陪伴;
8、除夕:它是歲末的最后一天晚上,除夕是除舊迎新、合家團圓的日子,同時這一天還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貼對聯、辭歲、守歲等;
9、臘八節:其在每年的農歷的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國的北方,這天人們都會喝臘八粥,因為和臘八粥可以讓自己來年過得更加健康平安,所以這個節日還是非常重要的;
10、寒衣節:我國北方地區比較流行寒衣節,在這一天人們會進行掃墓,或者為父母送去御寒的衣物。

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歷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