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內(nèi)娛上下都彌漫著一股復(fù)古風潮。
老人、老劇、老綜藝,好像什么都是懷舊的好。
這種時候,但凡能瞅見一些創(chuàng)新,我都會點進去好好審判一番——
最近剛巧刷到了一支綜藝視頻。
一看名字,明顯是以 " 語文公開課 " 為主題,
再一看評論區(qū),好奇心也拉滿了:
把語文課上成了一種享受,這個節(jié)目可得堅持下去啊!
——這檔出自山東衛(wèi)視的《超級語文課》,斬獲了一眾自來水。

懷著一顆 " 一探究竟 " 的心,本人刷完了前幾期節(jié)目。
現(xiàn)在唯有一個感嘆:
拜托,就照著這個味兒,能不能再安排一檔超級數(shù)學課啊?
" 樂 "
大家印象里的語文課:問天問大地,怎能這么無聊?
這檔節(jié)目的語文課:聽完還想再聽一遍。


吸引著我一口氣看完節(jié)目的點,也在這兒——
節(jié)目組拉著一批老師同臺競技,大家一個賽一個厲害。
于是," 卷 " 是老師的,樂是留給觀眾的。
魯迅先生的出圈金句,大家應(yīng)該都有聽過吧?
" 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光聽這句話,本人愿稱周先生為廢話文學發(fā)起人,湊字數(shù)十級學者,糊弄稿費資深專家。
不少同學的想法 be like ↓
魯迅干嘛不直接點寫," 在我的后院有兩株棗樹 " 呢?

但這位邵鑫老師一句反問,大家都悟了:
你想想,這是多無聊的人才會干的事兒啊?
甭管門口是蘋果樹、梨樹還是棗樹,外面是兩棵、三棵還是四棵;
這樣寫是想說,他那時候太孤獨了。
——本人學生時代沒想通的句子,被老師輕輕一點,破了。

節(jié)目當然也不只一句反問。
都敢自稱 " 超級 " 語文課了,光說上課的形式,就能 " 卷 " 得讓我直呼可惜早生了十年。
看,都是咱上學那會兒沒想過的東西——
理解一首古詩的辦法,不止有逐字翻譯,還能讓孩子們動手,把自己的腦洞畫成電影分鏡;

想把一首詩寫得更加豐富多彩,不難,只要找到善于觀察的 " 第三只眼睛 ",思路一下打開;



必要時,老師還可以 cos 詩人,空降語文課堂,和孩子們實現(xiàn)跨時空對話……


這里面,我最喜歡的是推理破案(語文課版)。
也出自前頭的邵鑫老師——單方面認定他就是我唯一的哥了。

他講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千古名篇不說,現(xiàn)代的王菲都唱了不知道多少遍。
往往,越是耳熟能詳?shù)拿拢诫y講出那點味兒。邵鑫老師例外。
善用《十萬個為什么》的他,幾個問題就把學生的魂勾得死死的——
首先,都說這首詞超牛,到底怎么牛了?

其次,大家對蘇軾又有足夠了解嗎?
他自幼天才,考試免考,殿試主考官看了都大驚失色,




結(jié)果,就因為性格問題,招惹上了巨多磨難。



這首詞也正好寫在蘇軾被貶官外放的時候。
所以,能讀懂背后之意了嗎?


這全篇開頭的名句,仔細琢磨琢磨,就不是正常人能干出來的事兒。


但也偏偏是不太正經(jīng)的醉漢發(fā)言,背后有特別多講究:
藏著兩大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和李白的典故。


蘇軾就在 " 人間美好 " 和 " 人間不值得 " 之間反復(fù)橫跳——
一邊抱怨月亮,臭顯擺,凡爾賽,我們傷心離別,你就圓滿。


一邊,又在它身上找到了答案:原來,月亮也有月亮的苦,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態(tài)。

最后,一首寫別離寫中秋的詞,抵達遼遠廣闊的境界。
——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本質(zhì)之后,仍舊熱愛生活。

嗯……怎么不算牛呢?
同樣是讀名著,獨自看完:都說經(jīng)典,那我也隨波逐流夸一句吧。
有老師帶著分析:打擾了……怪我從前有眼不識泰山
這不,一堂名字充斥著學術(shù)氣息的節(jié)目,硬是被山東衛(wèi)視整出了妙趣橫生——
沉浸在節(jié)目里的幾個小時,本人的真實內(nèi)心臺詞:原來還可以這樣?
至于表情,大概就和現(xiàn)場這個小女孩似的。

" 教 "
樂是樂,然后呢?
還得回到語文課的本質(zhì)。
如果節(jié)目變成老師的炫技 solo,別說觀眾了,學生們第一個不同意。
有一說一,這年頭想要征服人類幼崽的真心,老師也必須拿出點真本事。
——尤其是這群幼崽不簡單,擁有節(jié)目組賦予的投票權(quán)。
本人看節(jié)目的另一大樂子,就是欣賞孩子們毫不掩飾的真心話。
有學生喜歡語文課:因為作業(yè)布置得少。

有學生不喜歡:因為每天被老師折磨。

聽到馬冀翔老師講,小孩子寫作文,就應(yīng)該寫小孩子的心里話;
寫不好作文,不怨孩子,要怨以字數(shù)和好詞好句為唯一標準的老師。

底下有個小朋友已然控制不住自己,那叫一個梨花帶雨啊……

大膽發(fā)言,作文就是壓垮小學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等到李佟老師現(xiàn)場 " 開杠 ",打起了極為臨時的辯論擂臺,學生照樣臨危不亂。
面對滿嘴嫦娥、太陽神,皮起來沒個邊的老師,

小女孩:累了,請您快點從想象里出來吧……


不過,這位小朋友后來還是被李佟老師征服了。
但前提是,李佟老師不僅會 " 杠 " 還會 " 唱 ",把課上得和相聲一樣歡脫。
都說咱們觀眾不好糊弄了,你看,這屆學生其實更不好 " 騙 " 了。
所以,光找樂子還不夠,下一步,是讓人真正愛上語文。
聽著或許有點虛幻,但看完節(jié)目的本人,都重燃了對閱讀的熱情。# 雖然不知道能持續(xù)多久 #
就拿勾文君老師的課來說吧。
她講的《雨巷》和《蒹葭》,都屬于中小學必讀的詩文。
到了這種人盡皆知的高度,似乎什么解讀都已經(jīng)窮盡了,但她立馬找到了另一個打開方式。
發(fā)現(xiàn)沒有,哪怕大家都是第一次讀《雨巷》,也會不約而同地選擇舒緩的語速?

除了反復(fù)和排比的修辭,分行也是個巧思。
在按理不會斷開的地方分行,看客就會下意識停頓。
——換句話說,不知不覺中,咱們已經(jīng)陷入了作者設(shè)置的文字小游戲。


而且呢,這首詩的兩個篇章,只改了一個詞,其余一模一樣。
可別以為是糊弄。
這一個飄、一個逢,立馬達成 " 追尋→不得→繼續(xù)追尋 " 的圓環(huán)。
這下好了,著迷的讀者也能進入無限循環(huán)的閱讀模式了。

同理,最早的《蒹葭》也是這個手法。

追尋,不得,是求而不得;
不得,繼續(xù)追尋,就成了鍥而不舍。
兩首看似寫愛情的詩,在老師的解讀下,格局大大打開了——
人生百年,匆匆一瞬。我們是如此的渺小,我們能做的事是如此的有限。



但我們?nèi)栽趫猿郑瑸樾闹欣硐攵鴬^斗。
從古至今," 人人都在蒹葭后,人人都在雨巷中 "。

——聽完這句話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原來,本人討厭的從來都不是上價值,而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上價值。
這位老師把一堂文本解讀課講成了享受,最后還能讓聽者 " 于無聲處聽驚雷 "。

沖著這功力,說句語文課天花板不過分吧?
此處的天花板,當然不僅指代這堂課,還有節(jié)目本身。
屏幕前的觀眾,和講臺下的學生們一起,快樂有了,收獲也有了。
偶爾還能和老師一起,體驗一下 " 超越永恒 " 的瞬間,還要啥自行車呢?

再回到創(chuàng)作本身,該夸還得夸。
擇高處立,是山東衛(wèi)視選擇了語文教育這個冷門但有意義的起點創(chuàng)新;
就平處坐,看成品也懂,做到寓教于樂,還沒有所謂的門檻;
至于向?qū)捥幮小?/p>
這就是為啥我在開頭呼吁,節(jié)目組再出個《超級數(shù)學課》——
說不定,又能拯救一批自認和數(shù)學無緣的朋友。
至于本人,搓手等最后的總決賽。
本周日(10 月 2 日)20:30,鎖定山東衛(wèi)視《超級語文課》。
別忘了弟弟妹妹,兒女甥侄,有一個算一個,都一塊安排上咯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6d8478e9f097cb65c03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