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開始了。
最后一天工作日,魚叔來推薦一部大爽片。
有帥哥,有美女。
打得爽,笑得爽。
假期安排,絕對過癮。
還等什么,這就來說說它——
《子彈列車》
Bullet Train

盡管海報堆人頭,但 C 位的光芒依舊奪目——
好萊塢萬人迷,布拉德 · 皮特。
年近六十,帥氣依舊。

除了海報上的,電影里還有幾位驚喜客串。
有查寧 · 塔圖姆。
上來就是「帥哥嫖我」。

還有「賤賤」瑞安 · 雷諾茲。
來一出:真男人就是要回頭看爆炸。

本片導演,大衛 · 雷奇。
過往作品,總能給人最極致的觀影體驗。
早期,他曾為《疾速追殺》執導過部分動作場景。
而在自己單獨執導的《極寒之城》中,更是將自己的暴力美學玩到極致。
讓美艷的查理斯 · 塞隆一人撂倒一群猛男,又颯又狠。

后來又接力執導《死侍 2》,暴力和幽默,兩不耽誤。
一邊看著死侍耍寶變話癆,一邊漫不經心地殺人。
在大衛 · 雷奇手中,暴力和幽默之間取得了近乎完美平衡。

這樣的風格延續到了《子彈列車》。
影片改編自日本暢銷作家伊坂幸太郎的小說《瓢蟲》。
「瓢蟲」,指的是布拉德 · 皮特飾演的職業殺手的代號。
此次,他的任務是登上子彈列車,偷走一個公文包。

出人意料的是,這個任務十分簡單。
電影開場 11 分鐘,瓢蟲就拿到了公文包。
完了?

好戲在后頭。
上車容易,下車難。
瓢蟲剛準備靠站下車,就迎面撞見一個身上帶血的家伙。
對方二話不說,直接舉刀來砍。
這一耽擱,瓢蟲也就錯失了下車的機會。

隨后瓢蟲發現,列車上還有其他人盯著這個公文包。
一對雙胞胎殺手,「橘子」和「檸檬」。
原本就是他們受命看送的這個公文包。

一位女殺手,外號「王子」。
打扮精致,下手狠辣。

一位墨西哥殺手,「狼」。
也就是開頭砍向瓢蟲的男人。
他是為復仇而來。

還有一位擅用毒藥的殺手,「大黃蜂」。

殺手集會,子彈列車變成了「死亡列車」。
原本的簡單任務,升級成了一場「大逃殺」。
后面的故事不用多說,就是各種拳腳相向、槍林彈雨。
唯一的懸念就在于——
誰會死,誰能活。

說到底,《子彈列車》就是一個簡單框架下的大爽片。
爽,來自兩個方面。
首先,打得夠爽。
本片的動作戲融百家之長,觀賞性極高。
比如在節奏上受到了蓋 · 里奇的影響。
人物瘋瘋癲癲,不按套路出牌。
大量的動作特寫,快速的鏡頭切換,使整個打斗節奏變得極快。


《偷拐搶騙》
再比如動作設計,繼承了《疾速追殺》的短平快。
手中有槍,射殺果斷。
近身搏斗,干凈利落。


《子彈列車》不刻意追求動作的花里胡哨。
而是將動作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表現到位。
每一拳、每一刀、每一顆子彈 ……
都讓人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痛感。

同時,還有許多模仿成龍電影的動作設計。
主角非常善于利用周身的環境,隨手一個不起眼的道具,都能成為他的武器。
本該細心呵護的公文包,抬手就成了鎖喉利器。

擁擠的餐車成了「成龍歡樂屋」。
柜門可以打頭,推車可以擠腿,放壽司的砧板還能給腦門來一下。

就連一個毫不起眼的礦泉水瓶,都能在最后時刻發揮大作用。

當然,作為 R 級片,本片用起血漿來毫不吝嗇。
有數人一起七竅流血,大口噴血。

也有一槍中彈,血漿噴射,凄慘死亡。

其次,笑得夠爽。
電影里幾乎每個角色都自帶喜劇感。
比如瓢蟲。
雖然是個職業殺手,但卻是個剛完成創傷治療、一心追求平和的殺手。
頭戴漁夫帽,一副頹喪模樣。

上車前說不想傷害人,就沒拿槍。
上車后,處處狠手,招招致命。
一面在說「不要打了」,打得最歡的又是他自己。

有一幕讓我印象很深,瓢蟲告訴助理自己害怕檢票員。
因為他只買了一站的票,怕被發現趕下去。
結果助理的反應,成了觀眾的「嘴替」:
「你一個職業殺手居然怕檢票員?」

其他殺手,也都是喜劇人。
還記得前面說,「橘子」和「檸檬」是對雙胞胎么。
估計你們當時就已經產生了和瓢蟲一樣的疑惑。

打扮得人畜無害的「王子」,在面對檸檬時想靠裝可憐蒙混過關。
起初,她是成功的。

但后來還是被檸檬發現。
檸檬的第一反應不是要殺了她,而是感嘆王子的演技好。
「淦,你到底是怎么做到這么像的?」

同樣反套路的,還有各種出乎意料的死亡方式。
比如那位上門追殺瓢蟲的「狼」。
一登場,就來了一出閃回。
既補全了他的背景,也突顯了他心狠手辣的特質。

本以為「狼」會在列車上大有作為。
先是近身打斗,隨后拉開距離。
轉身一個飛刀。
沒想到,飛刀從公文包上反彈了。
正好,插中了狼的胸口。
屏幕內外,大家都驚了。

轉身一個踉蹌,狼直接跌在了箱子上。
死透了。

上車不過 5 分鐘,就下線了。
不,活人下線了。
死人還得繼續演。
為了不讓別人發現尸體,瓢蟲把狼打扮成喝醉睡著的乘客。
死了,還得繼續搞笑。


再比如「大黃蜂」。
她所研制的毒藥,毒性巨大。
只要中毒,30 秒內就會血液凝固,呼吸困難,最終以雙眼出血的樣子死去。
還沒出場,她就給人一種「隱藏 boss」的感覺。

毒發癥狀
沒想到,她的戲份比「狼」還短。
只有 2 分鐘。
瓢蟲從狼的身上翻出了大黃蜂的照片。
放遠一看。
等等 ……
這不就跟眼前這個乘務員一模一樣?!

打斗中,毒藥扎在了瓢蟲手上。
驚訝之余,定睛一看,若有所思。

拔出,甩臂,扎入,注射。
一氣呵成。
這下,兩人都中了毒。

大眼瞪小眼。
大黃蜂趕緊拿出解藥。
結果,瓢蟲眼疾手快,搶先把解藥注射給了自己。

大黃蜂頓時傻了眼——
或者說,紅了眼。
沒一會兒,死了。

就連沒有姓名不露臉的小角色,也有奇奇怪怪的死亡方式。
最后,有兩個戴面具的小弟跑去開公文箱。
但,他們瞬間開啟碎碎念。
「要是沒有炸彈,怎么會讓我們跑遠開箱?」
「真的爆炸,這破面具能保護我們?」

這不僅是角色的自我吐槽,也是電影對以往老套路的嘲諷。
你以為這是要反老套路。
非也。
炸彈還是爆炸了。
反套路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你猜不到它是真套路還是假套路。

在好萊塢大片逐漸同質化的今天,《子彈列車》顯得很讓人驚喜。
你說電影有多深刻,那也不至于。
它就是用一股獨特的新鮮勁兒,讓觀眾重新體會到電影最純粹的多巴胺刺激。
最終呈現的效果,遠超過了那些頂級燒錢大作。

想想今年漫威大片翻了多少次車,就能知道《子彈列車》是多么讓人歡喜。
這算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爆米花爽片。
有大咖,但不追求明星效應。
有特效,但不依賴視覺奇觀。
《子彈列車》最大的娛樂性,就在于「瘋」,在于「顛覆」。
它想掙脫如今越來越單一的類型限制。
讓動作片也可以拍得好玩、好笑。
讓殺手片也可以變得滑稽、蠢萌。
它像一顆脫離了軌道的子彈,往哪兒拐全沒有邏輯。
但,最終卻又準確地擊中了我們的嗨點。
這才是娛樂精神的精髓。

全文完。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3708788e9f094ca51738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