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 年,張藝謀站在河北張家口赤城縣的土地上,找尋自己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中的女主角——代課老師。
影片講述了一個女孩與命運對峙的故事。
副導演酈紅在鎮寧堡村,注意到了一對雙胞胎姐妹,不同于妹妹魏聰芝的膽怯害羞,魏敏芝跳起了舞,揚起頭說:" 我敢拍電影!"
自此,魏敏芝開始與張藝謀有了交集。
她未必符合某些標準,但是鄉村代課教師這個角色,只有魏敏芝可以。
一個 13 歲的女孩,迫于生計,受人之托,當起了臨時代課老師。山村窮苦,很多孩子被迫輟學,她要保證班里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偏遠的農村有著溫暖和煦的陽光,打在魏敏芝稚嫩的臉上,帶有某種希望。
后來,13 歲的魏敏芝因這部電影被大眾知曉,她的手里多了鮮花與橄欖枝,可是張藝謀親手阻斷了她的演員夢想,他要這個女孩好好讀書," 一部電影改變不了你的命運 "。
魏敏芝與演員這個身份才見面,就要分開。
女孩難抑電影夢,也回到了學校讀書,之后貴人不斷,終于走出山村,完成心愿。
那是一個河北鄉村女孩的倔強,是魏敏芝自己親手改變的命運。


在拍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之前,張藝謀經歷了人生的低谷。
1995 年,在上海拍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最后一個鏡頭后,45 歲的張藝謀與 30 歲的鞏俐分手,結束了長達八年的感情。

鞏俐與張藝謀
兩年后,張藝謀拍了《有話好好說》,盡管有姜文與瞿穎這等大咖主演,可是電影口碑與票房都不如意。
同年,張藝謀的父親去世。
這年,他 47 歲。
在近知天命的年紀,張藝謀經歷了各種失去,深感人生的無常,他想要驅動自己繼續往前走。
偶然的一天,張藝謀看了一本施祥生的小說《天上有個太陽》,他被故事里樸實有韌勁的農村代課教師所打動。

1999 年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魏敏芝 劇照
張藝謀決定將這個小說拍成電影,且要采用非職業演員,不久后,劇組就來到了河北赤城縣。
同樣是 1999 年,發生在河北鄉村的故事。
19 歲的章子怡出演了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清純可人的招娣,即便穿著土氣的粉紅花棉襖,但那清澈的眼神,依然打動人心。

1999 年電影《我的父親母親》
招娣(章子怡 飾)劇照
在電影正式開拍前,章子怡跑到河北農村,喂豬、種地、做飯 …… 親身體驗了一段時間的農婦生活。
《我的父親母親》講了一個純粹動人的愛情故事,風雪很大,她還是愿意等愛人歸來。
初出茅廬的章子怡,見心儀的人漸行漸遠,她跑過一道道山坡,淚水不停地掉落,最終一笑而泯。
電影頻獲大獎,甚至還斬獲了柏林電影節的銀熊獎,2000 年,在柏林電影屆頒獎晚會上,身穿紅色肚兜的章子怡執意跟著張藝謀上臺了。

張藝謀與章子怡
張藝謀大怒:" 誰讓你跟著我一起上臺的,還穿著紅肚兜,一點都不低調!"
同是九十年代末的 " 謀女郎 ",可是魏敏芝與章子怡,同運不同命。
在遇到張藝謀之前,魏敏芝的生活中,從未出現過 " 電影 " 二字。
她家境貧苦,從沒看過電影,更沒有電視。

1999 年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魏敏芝 劇照
1998 年 3 月,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劇組來到河北張家口赤城縣的鎮寧堡鄉,那是一個極為偏僻的村子,電影劇組要選角的消息,瞬間在這個不大的村落炸開了鍋。
那是一個初春,這個北方的村子呈現出一種嶄新的模樣,魏敏芝與妹妹魏聰芝出去玩看熱鬧,她們看見一個屋子里有很多人,就擠了進去。
沒成想,這一擠,就此改變了自己日后的命運。
當時,副導演酈紅首先注意到的,其實是妹妹魏聰芝,覺得她長得機靈,只是過于害羞。

左為魏聰芝,右為魏敏芝
當酈紅問她會不會唱歌跳舞時,魏聰芝嚇得趕緊往后退了幾步,就在這時,魏敏芝大膽地站了出來:" 我會!"
她大方地唱起了《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還一邊手舞足蹈,跳了一段自編的舞,動作笨拙,卻不怯場。

唱完歌后,副導演問魏敏芝敢不敢演電影,她大聲地說:" 敢!"
就這樣,魏敏芝進到了最終面試,她和另外一個女孩競選電影的女主角。
張藝謀讓這兩個女孩沖著攝像機大喊電影中的一句臺詞:" 妹妹,你把衣服撿起來!"
電影中妹妹在很遠的地方,需要聲音很大地吶喊,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同行的女孩礙于面子,喊不出口,魏敏芝喊得歇斯底里,仿佛要撕裂什么。
這一喊,徹底擊中了張藝謀的心。

張藝謀與魏敏芝
從一萬多位候選人中,被張藝謀選中做電影女主,是魏敏芝的幸運,可她的首次電影之路,并非想象中的那般順利。
老師的猶豫,父母的擔心,都曾是不大不小的阻力。
她的父親思想較為開明,支持女兒走出去:" 既然有機會,你就去試試。"
母親不想讓女兒離開自己,一直說:" 不能去,不能去。"
幸好,這些都沒有牽絆著魏敏芝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世界的愿望。

1999 年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魏敏芝 劇照
這么多年,她從未走出過那座大山。
在這之前,魏敏芝只是河北張家口赤城縣鎮寧堡村的一個農村女孩,每天需要喂豬、做飯、干農活。
張藝謀對面前這個女孩的試鏡非常滿意,他對魏敏芝說:" 你的發型不要變,你的服裝也不要變,就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

張藝謀與魏敏芝
1998 年 5 月 6 日,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正式開拍,魏敏芝也開始了她長達兩個月的演員生活。
她看外面的世界,覺得一切都很新奇。
電影拍到一半,魏敏芝還是對 " 電影 " 二字很朦朧,不了解何為電影,只是覺得好玩,她很喜歡每次導演說再來一遍。
她感覺每次的重復,都是一種時間的凝固。
影片中,水泉小學唯一的老師高老師因家中有事,村長不得不找來只有 13 歲的魏敏芝來代課,給她五十塊錢的代課費。

1999 年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魏敏芝 劇照
因為村里的孩子大多家庭貧困,可能會輟學,高老師臨走時反復叮囑魏敏芝一定要把學生看住,一個都不能少。
倔強樸實的小魏老師,為了遵守承諾,拼盡全力守住所有學生。
班里 10 歲的張慧科為了給家里還債,不得不輟學到城里打工,魏敏芝進獨自進城去找張慧科。


1999 年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魏敏芝 劇照
她的內心只有一個念頭:
一個都不能少。
1999 年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魏敏芝 經典片段
一間瓦房教室,一個代課老師,一群樸實的學生。
魏敏芝的本色出演,感動了很多人,她演的小魏老師笨拙而真誠,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也相繼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
這位普通的農家女孩, 也因為這部處女作一炮而紅。
姜文看完電影后,說:" 那女孩臉上一點不做作,村長走路多有意思,職業演員演這個人物得準備二三年,而且還得費功夫。"

1999 年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魏敏芝 劇照
在拍完這部電影之前,魏敏芝都不知道面前的這個導演叫張藝謀,之后才恍然大悟。
1999 年的張藝謀,時來運轉,他拍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與《一個都不能少》頻獲大獎,當時有媒體采訪他,為何執著于拍這種小制作的影片。
他說了這樣一番話:
" 我始終對大制作不太踏實,我總覺得它不能激起我真正的沖動。我倒很珍惜這兩個小制作的文學原作,珍惜它們帶給我的那種樸素的、真切的、細微的、點點滴滴在心頭的這些東西。"

張藝謀與魏敏芝、張慧科(即將在下文出現)
第一次演電影,讓 13 歲的魏敏芝體會到了做名人的快樂,更是讓她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
隨著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宣傳活動,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頭頂 " 謀女郎 " 光環的魏敏芝,受到廣泛關注。

那段時間,雖然電影口碑與票房齊飛,可導演張藝謀總是表情凝重。
他想要保護這個孩子,張藝謀讓媒體不要對魏敏芝進行瞎捧熱炒。

有次,在魏敏芝接受采訪時,被記者問到人生理想是什么,在這之前,她的理想是做一名山區教師。
而演完這部電影,她想要當明星。
這些變化,也在張藝謀的意料之中。

就在很多導演紛紛找到魏敏芝,想邀請她拍戲時,張藝謀對她潑了一盆涼水:
" 你不漂亮,身材也不好,不適合進娛樂圈,這一部電影不能改變你的命運,你要好好讀書考上一個好學校,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魏敏芝聽從了張藝謀的話,推掉了所有導演的邀請,回到學校安心讀書。
盡管張藝謀稱拍了一部電影,無法改變魏敏芝的命運,但事實上,她的命運還是發生了改變。
當年石家莊精英中學的董事長翟志海看完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后,主動到電影拍攝現場水泉村看了看,他覺得這里的孩子太可憐了。
幾天后,他就到鄉中學找到了魏敏芝的家,看見她家里的條件很艱苦,也看到墻上貼了很多獎狀。

彼時的魏敏芝正在讀初一,翟海志主動邀請她與妹妹魏聰芝到石家莊精英中學讀書。
那是一所民辦重點中學,在上學期間,魏敏芝不停地練習普通話,在高一那年,她就開始競選高中部的廣播員。
如果按照父母對女兒的希冀,魏敏芝讀大學應該報考師范類的學校。
但是 13 歲那年演過電影的經歷,讓她無論如何也放不下對電影的依戀。
" 既然上天給我安排過一次拍電影的機會,這一點應該是很有緣分的。"

魏敏芝與張藝謀
心中懷著憧憬,魏敏芝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
可是這一想法,遭到了學校老師和父母的反對,在長輩們看來,魏敏芝不該心懷不切邊際的幻想,應該去考師范類學校,大學畢業后去教書。
魏敏芝性格倔強,堅持要考北影。
2004 年,19 歲的魏敏芝參加了北京電影學院的藝術招生考試,在順利通過了初試和復試之后,卻在三試榜上名落孫山。
她匆匆地離開了北京,踏上了回石家莊的火車。

這其實在魏敏芝的意料之中,因為她的專業知識是欠缺的,可是 " 謀女郎 " 落榜北影這一消息,引起了媒體們的圍觀。
有人開始唱衰:" 她只不過偶然靠著一部電影走紅罷了,根本沒有藝術天賦,不適合走藝術道路,落榜也不奇怪。"

那是魏敏芝人生的至暗時刻,她獨自承受著外界洶涌而來的質疑之詞。
她在沮喪失落時,無意間讀到了汪國真一首叫作《學會等待》的詩歌。
" 你要學會等待和安排自己,成功其實不需要太多酒精。河上沒有橋還可以等待結冰,走過漫長的黑夜就是黎明。"
魏敏芝,在等待自己的黎明。

不久之后,西安外國語學院給魏敏芝發來了邀請函,學校的傳媒學院有編導專業,如果她對自己有信心,可以去嘗試一下。
魏敏芝,覺得這是希望之光。
她開始努力備考,在高考的前三個月,魏敏芝努力學習文化課,為了不影響室友,晚上宿舍熄燈后,她就照著手電筒在被窩里復習。
那幾個月,魏敏芝用壞了三個手電筒。
最終,她文化課考了 460 分,高出當年藝術類分數線 200 多分。
2004 年 9 月,魏敏芝走進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影影視傳媒學院,學習編導,她離自己的夢想近了一步。

讀大二那年,魏敏芝首次擔任導演,獨立執導了電視劇《母親的心愿》。
劇中的演員都是她親自挑選的非職業演員,這深受當年張藝謀拍《一個都不能少》的影響,非職業演員可以詮釋出生活的原生態。
兩年后,21 歲的魏敏芝以自己高考的真實經歷為故事原型,自導自演了故事短片《夜的童話》,她的導演夢一點點在實現。

《夜的童話》拍攝片場
在西安外國語大學,魏敏芝遇到美國楊百翰大學華人教授陳爾崗。
他當年看了電影《一個不能少》,被這個淳樸的女孩印象深刻,想要資助魏敏芝出國讀書。
在見到魏敏芝本人并交談后,陳爾崗教授對她很欣賞:" 同樣執著,同樣滿懷夢想。"
在陳爾崗的引薦下,魏敏芝苦學英語,最終在 2006 年,只身前往夏威夷楊百翰大學深造,學習傳媒電視專業。

留學期間的魏敏芝
她學習導演專業,是想回國后專拍農村貧苦孩子的生活。
留學期間,她也遇到了愛情。
魏敏芝在一次同學聚會中,認識了美籍華人劉錦輝,兩人互有好感,不過魏敏芝留學時就給自己立下規矩:21 歲之前絕不談戀愛。
劉錦輝等待著,他認定了這個愛笑的女孩,一直等到魏敏芝 21 歲,兩人才在一起。

劉錦輝與魏敏芝
戀愛兩年后,魏敏芝與劉錦輝在 2008 年七夕當天走入婚姻,修成正果,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完成學業后,魏敏芝留校工作,擔任傳媒部的導演助理與剪輯師,當年張藝謀在她心中種下的電影夢,從未熄滅。

2010 年,25 歲的魏敏芝回國后,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拍了一部紀錄片《奇跡的女兒》。
她帶著拍攝團隊去到了河北傳媒學院,見到了當年《一個都不能少》中的學生張慧科,往事一幕幕地涌上心頭,重逢已是十幾年之后。
張慧科在河北傳媒學院畢業后,一直在從事與影視攝像相關的工作,他拍的多部影片都曾獲過獎。
魏敏芝與張慧科,都因為一部電影而改變了人生軌跡。


魏敏芝與張慧科
她說:" 我的命運被別人改變了,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改變別人命運的人。"
魏敏芝,感恩自己遇到的貴人們。
她直言,如果不是張藝謀當年找自己拍《一個都不能少》,那么自己會像大多數農村女孩一樣,留在山村喂豬、嫁人生子、做家庭婦女,成為被忽略的群體中不起眼的失落之人。
每年,魏敏芝都會給張藝謀寄一張賀卡,以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

2010 年,張藝謀帶著新作《山楂樹之戀》的女主角周冬雨,出現在夏威夷國際電影節。
他鄉遇故人。
25 歲的魏敏芝作為一名電影從業者,以一口流利的英語對張藝謀進行了采訪,恍如隔世。
兩人再度重逢,張藝謀感慨萬千:
" 魏敏芝,很多年沒見了,長大了,像個故事一樣。當年她跟我拍電影的時候還很小,現在她在這里給我提問題,讓我有一種恍如夢里的感覺。"

張藝謀與魏敏芝
十二年過去了,魏敏芝早已走出河北的鄉村,不再是當年那個不諳世事的農村小姑娘,她成為了自己人生的主角。
她的故事情節,一個都沒少。

部分參考資料:
《魯豫有約十年故事》:專訪 謀女郎 · 魏敏芝
圖片來源:專訪截圖、電影劇照、網絡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2991f8e9f0961e3550f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