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的銳龍 7000 處理器確實大變化,新架構和新工藝的加持下使得它和銳龍 5000 系列處理器相比有了很大的性能提升,單論處理器本身的價格的話它其實和上代沒太大區別,但由于 CPU 接口的更換,這次必須得配新主板使用才行,首批同步上市的只有高端的 X670E 和 X670 主板,而大家所關心的主流級 B650E/B650 主板這次不會像之前的 B550 那樣拖那么久,只隔了半個月 B650E/B650 主板就能上市了。

當然并不是所有 B650 都是價格宜人的,AMD 本身就定義了個高端的 B650E 出來,它必須提供 PCI-E 5.0 x16 顯卡插槽與 PCI-E 5.0 的 M.2 接口,普通版的 B650 就沒有這個硬性規定,華碩的一直有出 ROG STRIX 系列的高端 B 系列主板的習慣,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款 ROG STRIX B650E-E GAMING WIFI。
相比于雙芯設計的 X670E/X670,單芯設計的 B650E/B650 就簡單以及傳統得多了,銳龍 7000 的 IOD 本身可提供 28 條 PCI-E 5.0 通道,其中 16 條是用于連接顯卡的,也可以拆分成兩個 x8 插槽,并且可以進一步拆成 4 條 x4。剩下的有 8 條是通用通道,其中至少 4 條是 M.2 接口專用的,剩下 4 條要怎么樣取決于主板廠商,可以用來做成 USB4 接口,也可以繼續做成 M.2 口。還有 4 條是用來連接 FCH 芯片的,雖然 IOD 這邊是可以提供 PCI-E 5.0 x4,但 FCH 那邊僅支持 PCI-E 4.0。
IOD 提供的 USB 接口數量是 5 個,包括 4 個 USB 3.2 Gen 2 和 1 個 USB 2.0,其中有 3 個 USB 3.2 Gen 2 可以造成全功能 Type-C 口。

而主板 FCH 上有 16 條 PCI-E 通道,當中 4 條是 PCI-E 3.0,但它們與 SATA 6Gbps 口共享通道的,在 B650/B650E 主板上它們基本上都會變成 4 個 SATA 6Gbps 口,剩下 12 條是 PCI-E 4.0,當中 4 條是固定的上行通信通道,也就是只有 8 條是實際可用的。
芯片一共可提供 6 個 USB 3.2 Gen 2,其中有兩個是可以合并為一個 USB 3.2 Gen 2*2 口的,具體怎么做交給板廠決定,USB 2.0 接口也有 6 個。





華碩 ROG STRIX B650E-E GAMING WIFI 主板基本延續了以往的 ROG STRIX 的外觀設計,和之前的 ROG STRIX B550-E GAMING 相比主板上的 M.2 散熱器的覆蓋面積明顯大增,板載 M.2 接口從 2 個翻倍到 4 個,順應現在存儲接口向 NVMe 轉變的潮流。主板上也增加了 ROG 顯卡易拆鍵,只需要輕輕一按就可以解鎖 PCI-E 插槽的安全卡扣。
主板的尺寸是 30.5*24.4cm,標準的 ATX 規格,主板上 VRM 供電、FCH、PCI-E、M.2 都覆蓋有散熱器,主板采用 16+2 相供電設計,使用了 8 層 PCB,對于一塊 B650E 主板來說這配置確實很豪華。

主板右上角有 Debug LED 和簡易 Debug LED,方便用戶快速找出故障所在


華碩 ROG STRIX B650E-E GAMING WIFI 上有四條 DDR5 內存插槽,支持 AMD EXPO,最高可支持雙通道 DDR5-6400,最大內存容量 128GB。插槽采用單邊卡扣式設計,方便在狹小的機箱內拆卸內存,并且有加固設計,可以防止拔插內存時帶來的插槽彎曲變形。

主板上有三個 PCI-E x16 插槽,表面有金屬護甲包裹加固的兩根是 CPU 提供的 PCI-E 5.0 插槽,最底的那個是 FCH 提供的 PCI-E 4.0 x4 口,在只使用第一根插槽的時候它會工作在 x16 模式,如果兩根插槽都使用時會工作在 x8+x4 模式,因為下面那個插槽帶寬是與 M.2 22110 接口共享的,所以如果那個接口被占用的話第一根插槽也會工作在 x8 模式。

第一根 PCI-E x16 插槽上配有 ROG 顯卡易拆鍵,大幅簡化了顯卡的拆卸過程,這個按鍵的設計經過改良,新的設計是按下按鍵后顯卡鎖扣向后退,以此來松開 PCI-E 的鎖扣,松開按鍵后會自動復位,舊設計是不會復位的,只不過也不需要復位就是,畢竟插顯卡時會自動鎖上,新設計對于強迫癥來說會更友好。






主板提供了 4 個 M.2 插槽,有一個是 M.2 22110 規格的,其他三個都是 M.2 2280 規格,全部都是 PCI-E 的,位于 CPU 正下方和那個 M.2 22110 接口是 PCI-E 5.0 規范的,另外兩個是 PCI-E 4.0,通常來這種情況你應該會想到 CPU 和 FCH 芯片各提供兩個 M.2 口,但實際上這主板有三個 M.2 口是由 CPU 直接提供的,只有右下角那個 M.2 接口是由 FCH 提供的,這些接口里面請不要優先使用 M.2 22110 口,這個口是與 x16 插槽共享帶寬的,安裝 SSD 后顯卡就會剩下 x8 的帶寬。
所有 M.2 接口都帶有便捷卡扣設計,你現在無需使用任何工具就可以安裝或卸下 M.2 SSD,這設計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塑料旋轉卡榫,插好 M.2 SSD 后旋轉一下就固定了,省去了上螺絲的麻煩。


主板上有 4 個 SATA 6Gbps 接口,全部都旋轉了 90° 布置在主板右側邊緣,但這四個口不是原生的,華碩這主板把 FCH 所有 PCI-E 4.0 通道都用光了,所以有線與無線網卡都得占用 PCI-E 3.0 通道,如果繼續走原生的話只能提供兩個 SATA 6Gbps 口,所以 ROG STRIX B650E-E GAMING WIFI 用了兩顆 ASM1061 橋接芯片轉出了 4 個 SATA 6Gbps 口。


板載 USB 接口方面,主板右側有一個前置 USB 3.2 Gen 2 Type-C 擴展口和一組 USB 3.2 Gen 1 擴展針腳,主板底部有兩組 USB 2.0 擴展針腳。
主板配備一體式 I/O 背板,作為一塊高端主板,華碩 ROG STRIX B650E-E GAMING WIFI 的后置 I/O 接口非常豐富,USB 接口數量管夠。

背板 I/O 這里加起來一共有 12 個 USB 口,包括 10 個 USB Type-A 和 2 個 USB Type-C,兩個 USB Type-C 中右側有標注那個是 Gen 2*2 的,另外那個則是 Gen 2 口,而那些 USB Type-A 口里面,6 個紅色的全都是 USB Gen 2 口,而 4 個黑色的則是 USB 2.0 口。視頻輸出口包括一個 HDMI 2.1 和一個 DisplayPort 1.4,前者可支持 4K@60Hz 的視頻輸出,后者更是可支持 8K@60Hz 的輸出。音頻接口則有 1 組 5 個 3.5mm 和 1 個 S/PDIF 音頻接口。
背板上的兩個按鍵是 CMOS 重置按鍵以及 USB BIOS Flashback 按鍵,配合白框框住的 USB 接口就可以在關機但接通主板 24pin 供電的情況下刷新主板 BIOS。


在網絡連接方面,華碩 ROG STRIX B650E-E GAMING WIFI 配備一塊聯發科 MT7922 WiFi-6E 無線網卡以及 Intel I225-V 2.5G 有線網卡。

去掉全部散熱器后的主板 PCB,華碩 ROG STRIX B650E-E GAMING WIFI 主板的供電用料對一塊 B650E 主板來說其實相當夸張。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主板的風扇接口基本上都布置在主板右上角和底部邊緣,前置 USB 3.2 Gen 1 擴展口旁也有一個,主板右上角和底邊中央各有一個 3pin ARGB 口和一個 4pin RGB 口,這樣玩家接線就相當方便了。

相比于雙芯的 X670,單芯的 B650 看起來正常不少




ROG STRIX B650E-E GAMING WIFI 是華碩最頂級的 B650E 主板,它的供電配置其實和某些 X670 沒太大區別,16 相的 CPU 核心供電加 2 相 SOC 供電,所有供電均使用 MPS MP86992,是內置功率 MOSFET 和柵極驅動的單片半橋芯片,單顆最高輸出電流 70A,多路聯合輸出可以確保銳龍 7000 處理器的供電穩定。
PWM 芯片被華碩重新刻印無法識別,上面的標號是 ASP2205。在供電的左下角還有一相電感都不同的,這相應該是 MISC 供電,用的是 Maxlinear 的 MXL7630S,是一顆輸出電流 30A 的 DrMOS。

主板的音頻電路被布置在獨立的 PCB 區間內,Realtek ALC4080 有電磁屏蔽罩包裹可免受其他電路的干擾,使用了專用的尼奇康音頻電容,聲卡支持 120dB SNR 的立體聲輸出和 113dB SNR 的音頻輸入,支持 32-Bit/384kHz 回放。
主板還搭載了 Savitech SV3H712 放大器,它可減少來自周圍組件的信號干擾,以獲取更干凈、更還原的聲音,THD+N 從 72dB 提高到 83dB。

華碩 ROG STRIX B650E-E GAMING WIFI 的 BIOS 其實和我們此前測試的 ROG CROSDSHAIR X670E HERO 沒太大差異,畢竟華碩的主板 BIOS 設計已經相當成熟了,上圖是 BIOS 的簡易模式,在這里你可以快速的調整啟動優先級和啟動內存自動超頻功能。

首先當然是對于 EXPO 的支持,這是 AMD 在銳龍 7000 系列處理器中引入的內存超頻技術,與 Intel X.M.P 技術類似,用戶直接在 BIOS 里面開啟就能讓內存工作在最佳的頻率,最高頻率能到 6400MHz。主板既支持 EXPO,也支持 X.M.P 內存,如果玩家使用 X.M.P 內存,那么在 Ai Overclock Tuner 中將顯示為 D.O.C.P,而使用 EXPO 內存時則會顯示為 EXPO,如果內存兩個都支持的話,兩個選項都會顯示。
IF 總線頻率最高能設置到 3000MHz,不過一般情況下讓主板自動設置就好。而內存控制器的分頻選項則藏在內存時序設置的子菜單最下面。

各種電壓調節也在 Ai Tweaker 菜單下

關于 PBO,目前版本的 BIOS 還沒有更改,和舊的沒啥區別,但華碩準備加入一個 PBO Enhancement 功能,用戶能夠更直觀的選擇 CPU 的三個預設溫度檔,使 CPU 既能得到性能的提升,也可以保證它運作在指定的溫度,使得整體效能維持在最佳表現。

我們用華碩 ROG STRIX B650E-E GAMING WIFI 主板把 Ryzen 9 7950X 的全核頻率超至 5.3GHz,此時 BIOS 內核心電壓設置為 1.275V,防掉壓模式自動,所以實際電壓其實比 BIOS 設置要低,超頻后 CINEBech R20 得分為 15495,比默認狀態提升了 4.5%。

用 AIDA 64 FPU 烤機時用 HWiNFO 軟件可以看到各核心的 VID 其實只有 1.17V 左右,烤機時 CPU Package 功耗大概 205W,此時溫度是可以用 360 一體式水冷壓得住的,烤機 10 幾分鐘都沒問題。
AMD 的 B650 相比于 X670 直接少了顆芯片,這方面的成本直接減半,對于主板的布局與走線也更為簡單,雖然說南橋的擴展能力直接沒了一半,但由于銳龍 7000 處理器所配備 IOD 本身足夠強,B650 主板的擴展能力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夠用的。

雖然大部分 B650 主板是面向主流市場的產品,但配有 PCI-E 5.0 顯卡插槽和 M.2 接口的 B650E 就不一定了,它本身就是 B650 的上位,而 ROG STRIX B650E-E GAMING WIFI 則是華碩 B650E 家族里面最頂級的那款,它的定位其實和某些 X670 主板差不多。
它擁有 16+2 相供電對于 B650E 主板來說絕對是超級豪華的配置,而且 ROG STRIX B650E-E GAMING WIFI 全都用的是 70A 的 SPS,而且還用 8 層的 PCB 板,確實可以媲美部分 X670 主板,如此強勁的供電使它能確保 16 核的 Ryzen 9 7950X 在超頻后穩定運行,這板子的供電確實很強大。
擴展能力方面,主板上有三個 PCI-E x16 槽和四個 M.2 接口,其中兩個 PCI-E 插槽和 M.2 口是支持 PCI-E 5.0 的,USB 接口數量也管夠,就背板那里就有 12 個 USB 口,主板上還有各種擴展針腳,可滿足絕大部分用戶的擴展需求,ROG 顯卡易拆鍵和 M.2 便捷卡扣都是很好的設計,極大的方便了玩家的組裝和維護。
價格方面,華碩 ROG STRIX 本身定位就是高端,上代的 ROG STRIX B550-E GAMING 上市價就要 2199 元,所以 ROG STRIX B650E-E GAMING WIFI 的售價只會比它更高。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41c6ab15ec0103b6ee7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