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月前,作為騰訊并購搜狗的余波,搜狗地圖正式下線、并合并至騰訊地圖,但當時誰都沒有想到,就在短短五個月后,騰訊地圖也出現了變故。10 月 12 日官方宣布,騰訊地圖 PC 端將于 11 月 11 日停止服務,并發布了附帶二維碼的海報、引導用戶下載騰訊地圖 APP 繼續使用。

平白無故的情況下,騰訊地圖為什么會放棄 PC 端,準確來說是網頁版呢?要知道,地圖是幾乎所有用戶的剛需,這也是十余年前騰訊、搜狗、百度、高德等廠商做這類產品的初衷。但后續隨著互聯網滲透到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使得地圖有了新的作用,那就是為出行、美食餐飲、酒店民宿、周邊游等生活服務場景提供服務,解決的是用戶 " 去哪 " 或 " 怎么去 " 這類問題。
除了為互聯網廠商的其他業務提供支撐外,地圖產品、特別是高精度地圖更是自動駕駛技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之一。由于自動駕駛對路況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就需要準確的高精度地圖來獲取車輛定位、道路情況,以及周邊環境等信息,指引人工智能做出最有利的判斷,相當于是為自動駕駛開啟 " 上帝視角 "。
然而無論是為本地生活服務、或是助力自動駕駛技術,都需要海量的用戶數據作為基礎。

誠然地圖產品很重要,但這并不代表這類產品的 PC 版同樣重要。其實不僅僅是騰訊地圖,過去數年間已經有諸如閑魚等一大批產品 " 主動淘汰 " 了網頁版,即便沒有這樣做的廠商也大多選擇了劣化網頁版的使用體驗,比如 " 打開 XX,閱讀全文 "、" 打開 XX 看更多 ",千方百計引導用戶使用 APP、而不是停留在網頁上。
其實,開發者要的就是用戶在網頁上不能獲得完整體驗,以免于被搜索引擎 / 瀏覽器成為流量的入口。
對于網頁版應用而言,流量入口在哪里?無疑是在瀏覽器、在搜索引擎這里。這也是過去數年各大互聯網廠商扎堆做手機瀏覽器的原因,也是百度、Google 在 PC 互聯網時代所向披靡的基礎。但在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互聯網廠商突然發現用戶只要使用了自家的 APP,流量就被圈了起來。

在 PC 互聯網時代,由于當時互聯網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建立在 web 生態的基礎上,因此不可避免地被搜索引擎和瀏覽器掌握了流量入口,其他廠商彼時的策略是推出客戶端。但問題是對于相當多的輕度用戶而言,需要單獨下載的客戶端顯然遠沒有直接在網頁上就能使用的網頁版便捷,所以最終讓網頁版應用留存了下來。
再加上,相比于原生 APP,網頁版還有一個巨大的劣勢,即強制互聯網廠商共享信息。基于 TCP/IP 協議、超文本協議的萬維網,給互聯網注入的最原始的精神就是開源,這導致了爬蟲幾乎可以直接獲取整個網絡中的網頁內容。可原生 APP 就不一樣了,它是典型的客戶端 / 服務器架構,爬蟲想要獲取 APP 中的信息就等于是破解客戶端,這可是違法犯罪行為。

更為關鍵的原因還有 APP 的權限更高,畢竟相比網頁版本,APP 還能要求使用攝像頭、重力感應器、平衡陀螺儀、藍牙等權限,可以訪問設備本地的相冊、通訊錄、短信、通話記錄,能夠讀取手機上的軟硬件信息。只要說服用戶給予相應的權限,APP 所能夠收集的用戶數據幾乎是網頁版的幾十倍,準確性也更高。
特別是對于地圖產品來說,它能夠記載用戶的生活軌跡,而用戶產生的軌跡數據則可以識別其身份、收入、職業、消費習慣等,這對于目前以廣告為主要收入模式的互聯網廠商來說,顯然有著極大的價值。
而從自動駕駛技術的角度出發,由于其需要諸如道路的彎度、坡度,車道線位置、類型、寬度,以及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路邊地標等,更為精確的信息,而廠商自然沒有能力自己去一一采集,就還得靠用戶來貢獻。

站在互聯網廠商的視角,APP 簡直就是最契合它們需要的產品形態,畢竟用戶流量、信息能夠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當然,APP 對比網頁版,也并非全無優勢。目前主流的 APP 開發都是以混合開發為主,APP 所有的 UI、數據內容、邏輯框架等靜態資源都是預先安裝在 APP 內,這就使得 APP 與服務器在交互時交換的資源更少,可以帶來更快的響應和運行速度。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家之所以在這十年來能夠感受到大數據殺熟、個人隱私泄露,APP 的廣泛使用就是其中的關鍵。取消網頁版、僅提供 APP,也是互聯網廠商在無形中剝奪用戶選擇權的一種做法,并且這種趨勢幾乎是無法扭轉的。未來互聯網廠商對于網頁版的態度大概率將會是 " 趕盡殺絕 ",畢竟這才是商業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換而言之,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關閉騰訊地圖網頁版,接下來絕不可能是孤例。

如果大家要問,網頁版的劣化、乃至消失會是必然嗎?答案或許是肯定的,盡管曾經確實有一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事實上,進入本世紀第二個十年時,有不少互聯網廠商最開始選擇了 Web App 這一技術路線,只可惜由于彼時芯片性能和手機屏幕的限制,Web APP 的體驗可謂是一言難盡,在效率上完全不如原生 APP,也導致 web APP 最終只是曇花一現。
十年后的今天,雖然移動端芯片性能已經迎來爆發式增長,但圍繞 APP 建立的流量分發和轉化體系已成熟,此時想要從底層改變目前的互聯網運行模式,無異于是讓互聯網廠商放棄過去的成果、重回同一起跑線。
所以想要讓用戶重新掌握主動權,或許大家只能期待 web 3 的到來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3491c238e9f090daa2f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