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把事情過一遍。
去年,吉利宣布投入 100 億,入局手機市場。
9 月底,吉利創始人創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22 年 7 月 4 日,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官宣,持有魅族科技 79.09% 的控股權,并取得對魅族科技的單獨控制。

借著魅族,吉利正式進軍手機市場。
但比起吉利進入手機市場,機友們可能更關注,魅族會怎么樣?
那我們就結合目前已知的消息,來聊聊魅族接下來會變成什么樣子。
獨立運營的小而美
魅族,早年也是一家很有傳奇色彩的手機廠商,那會兒還被叫「中國版蘋果」呢。
現在,有多少煤油還能記得下面這 logo 的。

剛滿 18 歲的機友甚至可能不知道,魅族其實比你們都大。
魅族是 2003 年 3 月創立的,一開始做 MP3,后來到 2009 年才轉戰手機市場,發布第一款手機魅族 M8。

而那個老對家小米,是 2010 年才成立的,論年齡,魅族才是大哥。
論資歷,魅族第一款手機發布比小米早了兩年,魅族也是大哥。
不過啊,和小米不同,魅族老板并不太愛追求性價比。
而是追求所謂的「小而美」,所以手機產品也沒有小米那么火。
但是嚯!
就是這樣的魅族,之前一年也能賣出幾千萬臺的手機。

比現在一個季度幾十萬臺不知道強到哪里去。
式微的魅族,已經快要一年沒發布過旗艦手機新品了。
巧合之下,躲過了 8 Gen1 的試煉。
就現在這個一季度銷售幾十萬臺手機的魅族,被吉利收購之后 ……

放心,仍將保持獨立運營。
無論是吉利宣布收購魅族當天,吉利方面的表態,還是魅族最近發布的全員信內描述。
魅族和吉利兩方都在強調這一點,魅族會作為獨立的品牌運營。

至于吉利方面,會由湖北星紀時代打造一個新的手機品牌。
除此之外,在這次吉利收購魅族中,還給煤油(魅族粉絲)們帶來了不少好消息。
新機和魅族的未來
首先是新品,在吉利收購魅族的當天,魅族就宣布了關于接下來的新機的第一手消息。
這消息有好也有壞。
好的是,魅族明年初還會發布旗艦新機。

壞的是,今年就不發了。
機哥覺得,大概是會一步到位,直接上年底發布的驍龍 8 Gen2。

至于魅族手機的未來,按照吉利的描述,將會主攻 3000~6000 元這個價位。
參考一下,魅族 18s 系列的售價如下:
魅族 18s,8+128G 版本:3699 元;8+256G 版本:3999 元;12+256G 版:4299 元。
魅族 18s Pro,8+128G 版本:4599 元;8+256G 版本:4999 元;12+256G 版:5399 元。

所以說,在產品定位和手機價格方面魅族這個品牌不會有什么變化。
但是,這個但是很關鍵。
吉利或許可以在芯片、材料等方面幫魅族一把。
在新上任魅族董事長沈子瑜的采訪中,透露了這么一句話 ——

自研 AP,就是自主研發一顆像是麒麟處理器一樣的芯片。
非常有野心。
不過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之前吉利也做過芯片。
吉利旗下有一家叫做「芯擎科技」的公司,是他們和安謀中國共同創立的。
安謀中國,之前是 ARM 的中國子公司。
而這家芯擎科技,之前專注開發汽車電子芯片的。

去年 10 月底,他們用臺積電的 7nm 技術成功流片了一顆車機用的芯片,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量產。
這玩意兒,是 4×A76+4×A55 的實打實的八核處理器,88 億晶體管。

在他們的規劃里,預計會在 2024 年下半年會嘗試流片 4nm 的 AP。
再等個幾年,魅族可能會用上吉利的自主研發芯片。
具體成效如何,到那會兒再算,反正魅族 19 是不可能用上的了。
除了芯片,Flyme 以及魅族的產品線預計也會有所變化。
首先,星紀時代的產品規劃是包括 IoT 設備、AR 眼鏡、智能汽車和車機的。
這一點應該懂的都懂吧。
而魅族最關鍵的 Flyme 系統,會作為連通這些設備的關鍵。
魅族是這么說的:

在那篇采訪里面,還出現了一句很整活的話:論系統層面整活兒,搞創新,除了錘子,就是魅族。
接下來就等著看 Flyme 能怎么整活好吧。
產品線方面前面其實已經說得差不多了,基本上機友們可以認為魅族會是個啥都干的小百貨。
他們自己也是這么說的。

工作,大概還是電子產品這一塊,手機電腦平板什么的;
出行,有星紀時代的智能電動車;
居家,就是一系列智能設備包括現在魅族搞那些智能燈啊什么的;
娛樂、運動健康預計也是電子產品,音響 AR 眼鏡手環手表之類的;
時尚生活大概就是 Pandaer,各種手機殼、聯名產品。
有小米百貨那味兒了。
為了盤活這一系列的生意,吉利之前還挖了不少其它公司的人。
根據之前報道,OPPO、小米的人士都有提到吉利挖人的事情。

以前都是其它廠商從魅族這里挖人,有錢任性了,先得把這些人加倍挖回來。
按照這個規劃,未來魅族是想要當華為的。
不過,目前這個餅是畫成了,怎么把餅做出來是個問題。
就拿芯片來舉例。
OPPO 為了搞芯片成立了哲庫科技,體量超過 2000 人,目前還只是搞出來了一顆馬里亞納 X NPU。
這部分人也在籌劃 OPPO 自己的 AP,就是類似于驍龍這類的芯片。
華為更猛,2020 年的時候,海思半導體有 7000 人做芯片研發。
國內的另一家廠商紫光展銳,有 5000 多名員工。

根據之前的報道,蘋果的芯片團隊也有數千人。
能做出一顆像樣的芯片的團隊,都是數千人級別的。
而且,往往還需要大量的時間以及金錢去孵化產品。
就說華為吧,大家都知道華為麒麟芯片,我們最早接觸到的華為手機芯片是 2012 年的海思 K3V2。
從 K3V2 到麒麟 970,也花了五年時間。
而且,華為做芯片的起點至少可以追溯到 1991 年,那就不止五年了。
現在放眼整個手機行業,做出芯片來敞開賣,擁有自主研發的完整 SoC 的廠商,每一家都干了好久才干起來的。
聯發科、高通、蘋果、三星、華為,都是如此。
收購魅族的芯擎科技呢?
沈子瑜說 —— 在 7nm 的芯片項目上,我們集結四百多位工程師,用30 多月時間,從 18 年開始干,去年 10 月底一次性在臺積電 7nm EUV 極紫外光成功流片。
而在星紀時代的規劃里,到 2025 年,他們就要用上自主研發的 AP。

我只能說是奇跡吧。
而魅族這個大餅,最關鍵的部分又恰好就是這個「奇跡」。
機哥沒啥能說的,給個表情大家體會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