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普通人可能因為一句話而遭受網暴。明星同樣如此。前幾天,歌神張學友就遇上了一場無妄之災。起因是他在慶賀香港回歸 25 周年的 VCR 中,說了一句「香港加油」。招來了部分網友的質疑。有人指責其未提「祖國」「中國香港」。還有人將這句話與黑暴聯系到了一起。


向來低調的張學友,也發表聲明回應。迅速登上熱搜。

和如今充斥著套話的明星聲明比起來。張學友的聲明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它真情實感、不卑不亢、坦蕩有理、鏗鏘有力。令許多人感慨,「這是我看過最好的明星聲明書」。

但同時,也有人質疑。認為以張學友的情商,不足以寫出這份聲明。

正好,今天咱們就借這份聲明。來聊一聊這位「情商不夠」的天王。

確實,張學友近幾年的網絡形象,或多或少都有點「傻氣」。最出圈的,莫過于電影《旺角卡門》中的烏蠅哥。被做成表情包、鬼畜視頻,經典永流傳。

以及每開演唱會,必抓到幾名逃犯。因此獲封「逃犯克星」。

除此之外,張學友似乎早已成為一個符號。「模仿張學友」的唱腔和蘭花指。成了各種綜藝節目中活躍氣氛的常用手段,屢試不爽。

各種模仿者讓「張學友」看似好像從未離開過大眾視線。但其實,低調的張學友已經處于半隱狀態。影視作品斷代,演唱會也因疫情停滯。

如今一份聲明,反而讓張學友再次具象了起來。而聲明中備受夸贊的「實在」「真誠」,在他身上其實早就有跡可循。2013 年,張學友在一檔節目中坦言,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行業。「比較內向一點,交際應酬那些我都不太可以。」

確實如此。張學友的「實在」放在如今看,甚至還有一些「反矯情達人」的意味。比如就在節目中,主持人華少問及張學友新專輯《醒著做夢》的名稱由來。以為一定是有著與夢想回憶關聯的深刻內涵。張學友卻淡淡回應:想多了,只是從專輯十首歌名里挑了一個能用的。

不僅如此,談及作品時的張學友,也似乎有將反矯進行到底的趨勢。大學演講的提問環節,有同學說起感動無數人的作品《遙遠的她》。現場本是溫馨的氛圍,可歌神卻開始吐槽起歌詞,引得一陣爆笑。

而在臺灣知名綜藝訪談類節目《小燕之夜》里。張學友也有過類似的「嫌棄」,說作詞人太負面,「一點夢都不留給人家」。


「嫌棄」完還馬上甩鍋:跟我沒有關系,我只是負責唱的。主持人笑到不能自已。

眾所周知,張學友的演唱會歷來座無虛席。觀眾的熱情和龐大的作品數量,足以讓安可返場時間長達一個小時。主持人問及此事,本欲讓張學友夸贊一番,誰料天王微笑回答:「其實根本聽不清臺下喊什么,唱什么都是我提前安排好的」。

彼時張學友出道已有數十年。在事業上,「天王」「歌神」稱號所代表的的實績已是公認。談及耀眼的成績和驚人的音樂銷量。張學友也誠實得過分,說都是工作人員處理操作的。但大家都知道,沒有實打實的成績,也無從夸耀。


除此之外,生活上的零緋聞,還有知名「寵女愛妻」的好男人名聲。讓他經常被問及風評如此好的秘訣。但張學友始終如一地堅持「打破幻想」。從提醒「只是媒體那樣寫,大家見到的我只是報章上的我。」

到「我很少聽我老婆講我是絕世好男人,我被投訴的時候大家也看不到。」

最后干脆說是承擔不了回嘴的結果。




一路看下來,張學友的「情商不高」。倒反而是如今動輒夢想努力的娛樂圈,少有的樸素與誠懇。實在人,是張學友給人的感覺。

其實,張學友身上這種實心力。正是來自于跟「天王」兩個字保持距離。將自己放得很低,當普通人去生活。作為香港黃金時代造就的四大天王之一。張學友在音樂上的成就似乎毋庸置疑。日前發歌轟動全網的周杰倫,便是因張學友的歌愛上流行音樂。還曾在早年采訪中說過:「如果要當(我的)女朋友,不能聽別人的音樂,如果是張學友就可以。」

但張學友早年入行,并非追夢,而是為了賺錢。因幼時家境貧寒,家里五口人擠在一間房。父親愛賭,讓早年的張學友也迷上了用以小博大來改善生活的伎倆。張學友還一度沾染上酒癮,在事業低潮期更是沉迷。但受母親影響,「腳踏實地」和「不求人」兩個原則將張學友帶上正途。酒說戒就戒,四十歲之前不再碰。

張學友的唱歌技巧也是在入行后邊做邊學。他深覺自己真的天資普通,像金庸筆下的郭靖,因為「很笨」。見過許多有天分的年輕人,輕輕松松就做到自己苦練才能做到的事。他笑稱「我真的很恨」。

張學友接受天分的局限,別無他法,只有腳踏實地苦練。加之當時娛樂行業后期制作水平遠沒現在成熟。無法剪接所以不能出錯,對藝人要求也較為苛刻。但也恰好助其磨出一份香港老牌藝人的堅實本事。


后來張學友不斷得獎,「KTV 演唱水平」的爭議也伴隨而來。并非不夠格,而是香港黃金時代真的是神仙打架。眾神光輝之下,即便創下一個又一個銷量記錄,他也從心底覺得自己普通。2001 年,金針獎就把成就獎頒給還是后輩的張學友。對此,他簡直疑惑滿滿。面對給他頒獎的張國榮更是「心虛」。

即便是「歌神」名號坐穩之后,不斷開拓新的曲風。也是因為「唱片賣了很多張,所以有底氣了」。所以,張學友常將幸運二字掛在嘴邊。感謝時代,感謝環境,感謝機運。他將自己放得很低,這可能也是他常被說「過分謙虛」的原因。就像被問會不會求做歌唱選秀節目的導師時。他說要等自己有足夠資格。

另外,歌神不僅在音樂事業上將自己當做笨學生。數次提名金像獎影帝的他,在演技上也相當謙遜。對于「被演唱事業耽誤的影帝」這個標簽。張學友只說見仁見智就好。

實際上,張學友的演技長久以來被低估了。早在 80 年代末,他就憑烏蠅哥一角拿下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演搞笑角色,他的辨識度極高。比起出圈的「顏藝」,他更擅長的其實是發揮出渾然天成的「蠢萌」。《東成西就》的洪七公,《倩女幽魂 2》的小道士知秋一葉。都是帶點小聰明的受氣包,又有著關鍵時刻大智若愚的角色弧光。

演深沉角色,張學友則盡顯成熟魅力。《男人四十》當中清爽的語文老師,一只手、一個眼神,就演出了與女學生極致拉扯。《暗色天堂》當中與林嘉欣再度合作,張學友飾演的虔誠基督教徒,詮釋了宗教與欲望的沖突,反差極大。

但張學友對此坦言。當初選擇拍電影,也是因為唱片行業低潮,為了賺錢而為。相比于賣出才能獲利的唱片,電影是演一部就有一部的錢。

對于大家喜歡用的表情包,他相當樂見。在《澳門風云 3》記者會,就表示「希望大家多用我的表情包」。在傳授經驗給演藝學校年輕的學生們時。張學友沒有用夢想包裝未來,反而實在分享經驗。還玩笑說:如今想紅還是拍青春片比較快。臺下學生一片爆笑。



如今時代飛速向前,香港回歸轉眼 25 周年。90 年代「天王歌神」的名號似乎也透露著陳舊。但相對的,時間也讓一些東西厚重了起來。也許正因視自己為普通人,所以自覺切掉了傲慢,保留了一份清醒。讓張學友對自己經歷的一切都有了一份客觀的認知。他曾笑稱,常覺得自己有「精神分裂」。當得出一個結論時,會有另個一自己用比較客觀的態度再次審評。

就比如對事業上。他認為四大天王的出世,只是時代給的機遇,換成現在未必做得到。「首先我們以前是很區域性的,人們娛樂又少,大家只能看著那個東西,很容易一個人變成一個焦點。」


而張學友也歸納過如今再無巨星的原因。如今互聯網飛速發展帶人們到了一個新的網絡時代。傳播媒介的多樣化,造成大家娛樂方式的分散。沒有集中性的關注,巨星的國民性再難被復制。


同時造星邏輯也早已改變。
「人人都能成名五分鐘」的時代,實力不再是唯一的衡量因素。
所以巨星在商業性透支之前已經消解掉了。
由此一番言論也能看出。
張學友「實在謙虛」的背后,是能穿透表象的思考力。


其實,早在大眾熱議的演唱會抓逃犯一事上。
張學友的回應,就透出與此次聲明相似的「清醒」痕跡。
他笑談,「只要做賊,看演唱會也會有風險」。
還透過此事看到了內地天眼與大數據應用的驚人成果。
「主要不是因為我的演唱會,因為他們技術太強 …… 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我這個白癡無法想象。」

而在相關采訪中,張學友也曾清晰表達過對于內地發展的驚異與肯定。

而要想更好的未來,眼界要放大,心胸要放寬。
勇于接受不同,才是發展之道。
態度誠懇,言語實在。

其實,在此次事件中,有評論說到「張學友的歌早已過時」。
「張學友也沒什么好吹的」。

但就此篇聲明看來。
真誠似乎永遠不會過時。
全文完。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