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藍媒匯,作者|黑羊
能看懂吵架,絕對算一種本領。特別是在新能源車圈。
問界 M7 發布,余承東站臺,說我這個增程技術太好了,你們趕緊淘汰燃油車吧。
混動派就聽不下去了,還把余承東大嘴這件事拿出來又說一遍。
很多年前,用增程技術的理想汽車,就這么跟大眾汽車吵過一架,跟今天情節差不多。
在之前,蔚來的李斌說:我完全不明白,為什么還有人買油車?
所以這就看出來新能源車圈鄙視鏈:純電鄙視混動,混動內部抱團,混動鄙視增程。
所有新能源都鄙視燃油車。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所有撕逼都是無意義的:流量時代都是為了出位,博眼球,上熱搜,流量有可能轉化成銷量。
" 要不然誰管你用什么技術呢?冷暖自知對吧?" 林濤反問我——他是一家車輛研究機構的市場研究員。
" 燃油車一百多年了,是你說淘汰就能淘汰的么?其實現在很多車主甚至都分不清渦輪增壓和自然吸氣有什么區別,就跟分不清強混與輕混一樣。"
" 關鍵大佬們吵架時,把自家技術說明白就得了,別入戲太深。"
林濤說這句話,指了指微博上李瑞峰曬出的問界 M5 鑰匙。
混動指責增程,五十步笑百步
魏牌電動車老板李瑞峰提了一輛華為的問界 M5,這條微博真的震撼我了。
李瑞峰把鑰匙和訂單曬出來,問 " 增程式混動到底落后嗎?" ——大佬就是大佬,想證明對手技術不行,先買他一輛車試試。
李瑞峰問的是余承東。
余承東在問界 M7 發售的時發微博說:充電樁的完善與普及還需要時間,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適合的新能源車模式。他還順便 @李想,意思是感謝同樣使用了增程技術的理想汽車。
老余話音剛落,這邊李瑞峰就接話,說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后是行業共識。還說余承東 " 大放厥詞 "、" 別把隨性當個性 "。
之后業內解讀這件事,說李瑞峰的背后站著 " 混動派 "。
" 混動派 " 里有不少高手,國產有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城,合資有豐田、大眾甚至寶馬也赫然在列——這一派背后,站著全是車圈長老。
而 " 增程派 " 的隊伍則單薄的多。
余承東的隊友,理想汽車的老板李想是國內增程式新能源車的 " 先驅 "。理想 ONE 采用了增程式,后來發布的,據說能跟庫里南媲美的 L9 依舊采用這種技術。
手持增程式這張牌,李想因此也和各種車圈名流叫板過,還曾經大半夜寫長微博解釋增程技術的原理,現在余承東在問界 M7 上遭遇的非議,估計李想看完后也就微微一笑:哥都經歷過。
而 " 混動派 " 指責 " 增程派 " 最狠的話,莫過于 " 脫褲子放屁 "。
就連行家也這么認為。
" 增程式就是脫褲子放屁啊,不過現階段這個屁放的還不錯,消費者既然沒有詬病,說明沒什么問題。" 林濤說。
所謂增程,按照字面理解就是增加里程。早期純電新能源車滿電的情況下,最多跑 200 公里左右,因此制造大型車就變得很麻煩,工程師的解決方式是在車上裝載一臺發動機——但發動機不參與驅動,只用來發電,車輛的動力完全由電池和電機提供。
既要用電驅動,又要燒油發電,這就是 " 混動派 " 所說的 " 脫褲子放屁 " ——蓄電池的損耗本身帶來一部分環保壓力,又要燒油產生高污染," 混動派 " 認為這種老舊的技術應該被淘汰。
" 但混動指責增程,也沒什么道理,五十步笑百步。" 林濤說。
在他看來,只有純電驅動的車才能稱之為環保。" 所謂混動,就是燒油發動機 + 純電機雙驅動,混動里也有很多技術細節是不一樣的,總的來說更智能,系統會根據不同的路況和行駛速度,自動切換時發動機驅動、電驅動、還是發動機供電。"
" 但本質上還得燒油,這兩種技術既然都燒油,純環保就是扯淡。"
同樣是混動,技術差別極大
混動和增程打得不可開交,混動派內部其實也是派系林立。
" 混動車的銷售,一般都只告訴你,車使用混合動力來驅動的,混動是個泛概念,就是兩種不同的動力系統組合在一起,為車輛帶來驅動力,但技術上講他有很多分支,優劣不同。" 林濤說。
對于一般用戶,區分各家車廠的混動技術實在太難了——如吉利雷神混動與比亞迪 DM-i 混動有何區別,大部分人不會去鉆研其中的技術細節。
但在專業人士眼里,同樣是混動,技術差別卻極大。
比亞迪 DM-i 用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它和電動車一樣有充電接口,由電機驅動行駛,也有燃油發動機提供動力,且電池的容量較大。可以在純電模式下運行更多的里程,插電式混合還可以在不同情況下轉換動力輸出模式,這也是目前比較普遍的混動模式。
而吉利雷神混動采用的是 FHEV 強混合動力——汽車靠內燃機帶動行駛,也可以靠電動機帶動,或者兩者結合帶動。這種技術最大的特點是電池的充電完全靠動能回收,或者內燃機發電,采用這種技術的還有廣汽傳祺 GS8。
有強混,自然就有弱混——技術上稱之為輕度混合動力。
這種車沒有純電模式,因為電機本身沒有足夠的動力來推動車輛。電機用于在加速時提供額外的推進能量,同時用于動能回收,輕混車具有小電池小電機,成本較低,諸如吉利 ICON、長安 CS55 都屬于輕混車型。
然而在道路上,并不是所有混合動力新能源車都能拿到綠色牌照。
" 目前上綠牌的標準是純電模式續航超過 50 公里的車才有資格,但有些技術比如說輕混,它可能不支持這個續航標準的,但相對車型緊湊,價格也比較便宜。" 林濤說。
雖然各種混動技術的原理不同,但在實際應用上,都是為了增加續航里程,在現階段,無疑是解決充電焦慮的最優解。
數據也能提供佐證:乘聯會公布的數據,2021 年國內市場一共銷售了 2988936 輛新能源汽車,其中混動車型為 544900 輛,同比增長了 171.2%。市場份額從 2021 年初的 1% 左右,增長到 2021 年末的 3.9%。今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來到了 5.4%。
市場份額不斷增長下," 混動派 " 內部卻異常平靜,雖然技術路線不同,但掌握混動技術的車企大佬卻鮮有爭執。
" 大家都做混動,也沒什么利益沖突,像比亞迪、吉利這種大廠,往往 FHEV、插電、輕混都有生產線,小的車企也按實力去選擇技術,沒啥可爭的。" 林濤解釋。
" 增程不一樣,混動派看增程就是異教徒,因為同樣燒油,混動是為了動力,而增程為了發電,技術上總覺得有點多此一舉。"
林濤接著說:就像純電動車大佬,diss 混動一樣——你為什么還要加個發動機呢?
一切都是關于 " 電 " 的問題
純電動新能源車的車主,始終有三大焦慮:充電焦慮、里程焦慮、電池健康焦慮。
這三種焦慮其實指向同一問題:電。
車圈大佬們的吵架核心也是:電。
李瑞峰杠余承東,主要是說已經有電池了,為啥還要裝個電機額外給電池供電;理想與大眾的口水風波也基本如此;而李斌在各種場合的炫技與 diss 燃油車,無非也在說蔚來的電車好使,可換式電池沒問題。
就連馬斯克和豐田叫板,也是因為特斯拉的電技術,搶占了豐田等傳統車企的市場。
" 雖然吵嘴都是關于‘電’的問題,但你看看,混動車幾乎不跟純電動企業爭吵,這是因為市場已經形成了技術錯位競爭。" 林濤分析。
當下,各大車企都試圖憑借技術變革引領混動市場,推出了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而車企之間的競爭關系也發生了變化。
相關數據顯示,純電市場的銷量結構是成 " 啞鈴狀 " ——高端和低端的銷量占比多,反觀混動市場,走量的都是 10 萬 -25 萬元的產品。" 在相對主流的市場里,消費者更愿意選擇混動,而非純電動。"
這也說明,混動的市場競爭要大于純電動。" 這就是為什么混動車企的老板們,要用抬杠同行的做法博取眼球,一般抬杠的都是這個圈里賣不動的。"
魏牌的銷量確實不太理想。
數據顯示,魏牌在售五款車型,6 月份銷量僅有 2887 輛,同比下跌 38.67%。今年前六個月累計銷量為 21985 輛,同比下降 4.35%。而問界 M5 在 6 月份銷量高達 7021 輛,上市近四個月交付量已超 18000 輛。
作為魏牌的 CEO,李瑞峰也曾看不慣一些新能源車企的營銷套路。
他曾在今年三月摩卡 DHT-PHEV 上市會上說," 造車新勢力很會玩營銷,以社會心理學上,優越感的構造,成功掩蓋了電車的先天不足,又以大眾社會學上互聯網用戶人設的構建掩蓋了技術上的缺失。"
而林濤則認為:車企選擇什么樣的技術,純電還是某一種混動,都有老板對于當下市場的判斷,本質上都沒有對錯之分。
" 不過大張旗鼓得去以個人身份驗證一輛車技術的好壞,說實話挺沒勁的,這不是他該干的,是檢測部門的事。" 林濤說。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502c68e9f094a286c08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