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一起人身安全事件在熱搜炸了鍋。
7 月 16 日,網絡上一段驚險的監控錄像被曝光:
河南鄭州市某酒吧的廁所內,一個隔間發出劇烈的打斗尖叫動靜,吸引了 6 名在衛生間逗留的男性回頭張望。

一個年輕女孩極力掙扎,打開廁所門試圖逃出,沖向圍觀的男性向他們求救。
片刻而已,廁所格子間另一個肥頭大耳的壯漢緊跟而出,先是拽住她的手臂,扒下了她的外衣,追趕過去。
女子在絕望和恐懼中,緊緊抓住一個白色襯衣圍觀男生的衣袖,卻仍然抵不住被壯漢逮著,死死扯住她的長發,一步,一步拖拽回那個廁所格子間。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女孩頭發被拽的痛苦,和仍然殘留希望的求助。
看看這 1 個施暴男 vs N 個目擊者的局面,如果僅從雙方人數來看,想要救下女孩,應該沒有懸念才對。
然而,沒有人愿意站在女孩的那一方。
即便門外有好幾個男性,這個女孩仍然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拖了進去。
門在圍觀者的面前關上了。

從監控視頻中可見,門內是掙扎和慘叫,門外是圍觀者面面相覷不止如何是好的無措。
原本那個被求救的白襯衣男生猶豫著,想要站出來,但旁邊咖色短袖的男生貌似是他同行的朋友,拍了拍他的手臂,疑似勸他不要多管閑事。

發展到這一步,眼看類似 " 唐山暴徒圍毆女性 " 同樣的惡行事件就要重演。
在這關鍵時刻,一個黑衣服的女性出現在門外,毫不猶豫地一腳踹開了廁所門。
旁邊圍觀的男生看到有女生第一個出頭,內心的顧慮才被打消,迅速加入踹門推門的拯救行動中,中止了暴行的發生。
險些被強奸的受害女孩奪門而出,狂奔出監控畫面之外。

這段監控錄像被曝光后,引發了網友的憤慨——
為何在眾目睽睽之下,強奸犯竟然能毫無忌憚地作案?
為何面對侵犯女性的暴行,那么多圍觀者只在觀望?
在看不到的監控畫面以外,被害女孩怎么樣了?
人證物證俱在,強奸犯有沒有得到應有的懲治?

本來這段視頻已經足夠令人生氣了,但是,后續的發展更離譜——
官方通報:當晚目擊者報警后已經帶走兩人及知情者調查過了,當事人聲稱他們是男女朋友關系,于是放任二人離開。
直到 3 天后這段視頻在網絡上爆火,相關工作人員才再次傳喚性侵犯和受害人。

然而,調查的重點卻仍然落在了:" 徹查他們是否為男女朋友關系 ",這種荒謬的事情上。
我和廣大網友:???
原來談個戀愛,除了能撒狗糧秀恩愛之外,行使暴力還有折扣,處罰可滿減優惠啊?

這個通報的潛臺詞仿佛是在強調:
親密關系 / 婚戀經歷 / 情感糾紛可以用來給犯罪行為洗白,能成為對犯罪行為 " 輕輕放過 " 的理由。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想要傷害一個女性,只需要提前確定戀愛關系,或僅僅以追求者身份發起攻擊就可以了?

她的婚戀經歷,
不是他罪惡的 " 擋箭牌 "。
無可否認,女性在兩性關系內的確處于弱勢,遭受傷害的新聞也時有發生。
就在月初,一個觸目驚心的樓道監控錄像瘋傳:
某個女子背著兒童書包步行上樓,后面跟著一個穿裙子的小女孩。站在門口開門的時候,女子似乎覺得有些異樣,抬頭望了望上方。
就這個時候,一個埋伏多時的成年男子穿著雨衣,帶著口罩,如同惡犬一樣,從樓上隔層竄出,撲過來先把女子攔腰擄走,推入門內。

接著拖走小女孩,一同拽入室內,男子迅速把門關上。
這個過程,十秒鐘不到。
大家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監控視頻內傳出了凄厲的尖叫,令人心肝膽顫。
這個《蒙面雨衣男暴力夜闖民宅,母女上樓被拖走》的視頻迅速竄上熱搜,比恐怖片更可怕的畫面讓網友留下偌大心理陰影。
大家尋找視頻出處,擔心那對不知下落的母女。
很快,官方給出了調查通報:

蒙面雨衣男是女子前夫,兩人現已離婚,男方想復婚遭到拒絕。
于是他選擇了蹲點,硬闖,拖走,強暴女方的方式,試圖 " 挽回婚姻 "。
定論是:被拖拽的大人和小孩無大礙。
很多人看完松一口氣:他們原來是認識的,離異夫妻,虛驚一場。
但等等,這份通報里明確寫到女方被強暴,怎么就 " 無大礙 " 了呢?僅僅因為強奸犯是前夫嗎?
大家沒有發現的一個可怕之處在于——
婚戀關系仿佛成了一種一旦沾染,終身無法戒除的病毒。只要一日有過戀愛關系,終身都無法逃離。
但凡大家留意過近年來數十個類似新聞,就會發現:
即便分手 N 年,離異 N 年,在女性被傷害的時候,大家仍然會在受害者的身上踩上一腳,然后以 " 男女關系 "、" 情感糾紛 " 一筆帶過。
這個曖昧又晦暗的詞,背后是受害者多少血淚。

暴力就是暴力,侵權就是侵權,傷害就是傷害。
面對同一種施暴、性侵、權益侵占,竟然要對陌生人 vs 情侶 / 配偶 做出截然不同的兩種定論,本身就是嚴重偏頗的——
如果連最親近的枕邊人都能動手,那么他們對從無牽扯的陌生人不就更無忌憚了?
親密關系里發生的惡劣行為理應更令人齒冷,程度也更惡劣才對……怎么會成為可被豁免的理由?
面對一場侵害事件,首先調查雙方是否存在兩性關系:
背后是 " 清官難管家務事 " 的和稀泥;
是無視 " 家庭暴力屬于犯罪 " 的無知和盲目;
更是對女性歸屬權的物化。
默認 " 她有主了,外人不好插手 " 的邏輯,本質上是沒把女性當成一個有自主意識,能為自己行為負責,擁有最基本人身權益的獨立個體。

圖源:電視劇《風聲》
有無婚戀關系,不是性侵和暴力這種嚴重犯罪行為能被 " 輕輕放過 " 的免罪 / 減刑金牌。
所以,即便河南鄭州某酒吧內男子試圖強暴女子的調查結果公布,證實了:
雙方并非男女朋友,且女方未成年僅有 16 歲,行兇男方 27 歲,此前兩人并不相識。如今男方已被刑拘。
但這個結論未能給人安全感,你很難不去想象——
萬一有呢?
萬一他們的確處于男女關系,這個大庭廣眾之下行兇的男子是不是會像第一次那樣,大搖大擺地被放走?
明明是個法制新聞,如果大眾只用追老娘舅式狗血八點檔態度;或用猥瑣下流的窺探眼光,翻來覆去扒光受害者和施暴者的兩性關系:
只會給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其他女性讓寒了心。
更會讓施暴者桀桀竊喜:" 原來只需要確定 / 捏造感情關系,就能任意妄為。"
這種圍觀和默許,也是助紂為虐。

" 恐懼 " 是人之常情,
但恐懼無用。
不論是這個事件,還是以往發生過的林林總總舊聞,都會引發女性的惶恐。
但當女孩們恐懼的時候,不懷好意的人從來不以為恥,反而,大肆利用女性的恐懼。
譬如,當年杭州殺妻碎尸案后,多少男性借此大做文章,開始玩梗 " 兩噸水警告 "," 下水道警告 ";
又譬如,唐山打人案后,涌現一批無恥之徒滿大街搭訕女孩,威脅 " 不給電話?還記得唐山那事嗎?"
我別能理解女性被群狼圍困下的恐懼和不安,但再扎心我也要說出事實——
別怕!因為害怕沒有用。

兔子被逼急了也會咬人,女性不要放棄最基本的動物求生本能。
能戰則戰,不能則逃。
但不論是反擊還是自保,都需要足夠的反應速度和幫助自己逃命的體能——而這些能力,是過度減肥節食,餓得手腳發軟;不敢運動增肌,四肢軟塌纖弱……的女孩們無法擁有的。
白瘦幼的審美除了在思維上削弱一個女性,讓其成為被觀賞凝視的客體;
更會在外觀上,讓一個女性看起來可被凌辱和傷害(而沒有代價)。
多吃肉蛋奶,加強運動鍛煉,強悍體魄;戒掉受害者思維,堅韌內心,釋放攻擊性。
當圍觀者不愿 / 來不及施救,后續對為非作歹者的懲治也很難如愿的時候,唯一能救女性們的,只有女性自己。
外界對女性普遍的尊重和保護,漫漫其修遠兮,但給予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保護,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踮一踮腳,努力做到的。

希望每一位女孩兒都有敢于踹門救人的勇氣,也有能夠自我保護的能力。
當然,這些統統都是下策——
祝愿每一位女孩不必靠練到武力高強,才能換得安全,才能自由地出門,行走,娛樂,正常生活。
強悍體魄,堅韌內心,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c0d6a8e9f0910ca0f68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