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好久沒這么讓人期待了。
現實題材,小市民。
這不是我們呼喚的嗎?
再看這陣容——
黃磊、劉奕君、海清、梅婷。

△ 以及,這基情滿滿的畫面是幾個意思
是不是感覺靠譜了?
開播當天,名場面沖上熱搜——
網友:海清果然是快樂源泉啊!
" 你撒什么東西啊?" 建議和 " 這是哪?" 一起加入海清大冤種合集。


△ 還沒聽過這個故事的推薦你去搜一搜
然而,Sir 一口氣刷完四集。
結果 ……
觀感不太妙,而且想不通——
這難得一見的演技派陣容,怎么就把喜劇給整成鬧劇了呢?
張衛國的夏天

01
差點就是荒誕喜劇
一開場,導演就打算把 " 生活感 " 這三個字反復拿捏。
臺詞不注水,節奏也算緊湊。
張衛國(黃磊 飾),平平無奇老北京一枚。
但在國劇里屬于稀有動物了——
嘴貧鐵公雞,短袖大褲衩,搭配老胡同的一鏡到底,自帶向往的生活氣息。


蹬的,雜牌自行車。
去豪華餐廳吃飯,被保安當閑雜人等趕出去。

干的,戲班道具師。
小時候學過京劇,偶爾路過指點幾句,被嫌棄的不要不要的。


故事也算有新意,至少是更 " 敢 " 了。
第一集就挺刺激——張衛國的老爺子,突然嗝屁了 ……

壞消息接踵而來。
本以為張衛國是啃老族,沒想到,老爺子才是坑娃高手。
住了五十年的二環四合院,不是張家的,而是革命戰友給租的。
現在老爺子死了,人家孫子得漲房租了。


每。月。三。萬。
還好,老爺子生前交代,家里古董都是皇宮帶出來的。
一估價,成——
兩千萬,把四合院盤下來。

(但兩千萬能買四合院?我不信)
再看下去,不妙 ……
參加競拍,交七十萬保證金?!

想也知道,必須是騙子啊。
不到兩集,張衛國從全國人民最羨慕的北京土著,淪落成三無產品——
沒爹,沒房,沒錢 ……
最后一件事,老爺子交代葬在南京。
墓地全都五萬起。(又樂觀了吧)
沒法,只好選擇棄療,葬長江算了。
于是就出現了最黑色幽默的一幕——
一挨罵,手一抖,骨灰壇子直接掉江里。


真 · 灰飛煙滅。
這段戲確實高明——
用荒誕的意外,消解了俗套的煽情。
劇情雖然反轉再反轉,但黃磊這一條線,整體鋪排沒啥硬傷,小人物的悲喜交加也能感受到。
Sir 還想起了科恩兄弟的《謀殺綠腳趾》,一樣的悲催。
老友死了,督爺沃特兩個窮屌骨灰壇都買不起,用奶粉罐裝,對著太平洋撒,誰知 ……

按說吧,這個啼笑皆非的開局,把接地氣落到了實處。
但國產劇一大坑——
開頭幾集打樣。
往后的劇情越拍越走樣。
就在這里,這部劇從喜劇走向了鬧劇——
編劇是怎么做的呢?
張衛國和戲班的大師哥林宏年重逢(劉奕君 飾),倆人都對老爺子于心有愧,一個墳頭沒上,一個沒來得及給老爺子報恩。
然。后。真。的。好。套。路。
激烈吵架、互相道歉、干杯和解、互訴衷腸 ……


眼淚一流,特寫一拉,煽情配樂就來。

四集下來,這種抱頭痛哭式互打雞血,至少出現了三次。
中年人了,習慣了人情冷暖,見多了關系好的人漸漸疏遠。
這種多年不聯系,一見面親密無間,生活上無縫對接的,能不講條件拉自己一把的大師兄 ……
只能說是中年直男童話。

同樣的戲,《謀殺綠腳趾》卻很會做減法。
沒啥煽情的,就是爆完粗生完氣,拍拍對方的肩膀。
然后接受 ……
生活,就是一個蠢貨陪著另一個蠢貨,一起蠢到老啊。
- 對不起 是個意外
- 跟你在一起 什么都倒霉


這就是為什么說《張衛國》差點就是荒誕喜劇——
差的是什么呢?
是對敘事多一點的克制,對生活多一點的回味。
02
差點就是神仙飆戲
如果只把《張衛國》當下飯劇,還是值得一看的。
問題在于——
觀眾的期待,明明是 " 老戲骨在線飆戲 " 啊。
當教科書級的演員,遇上了學生習作的劇本,會發生啥呢?
" 演技過剩 "。
劉奕君,叔圈天菜,反派王者,表現依然出彩。
職場上,兩面三刀。
上一秒,在下屬面前擺譜。
田總要撤掉我的節目
我也不允許
下一秒,對領導笑臉盈盈。
哎呀田總
這節目撤掉可惜呀

過氣主持人,帶貨能力是新人網紅的十分之一。
對手揶揄他:您下次可以賣血壓儀、健步鞋。
他嘴里說的是客氣話,下一秒川劇變臉。

是江湖人精沒錯了。
這些細節,不僅是職業人設需要,而且緊扣角色邏輯——
他從小就是孤兒,就知道怎么識人知面,隱藏自己。
婚姻中,林宏年刻薄自私。
日常拌嘴,笑話老婆的南京口音。
- 你要是做壞事 我就去微博爆料(niao)你(li)
- 哦喲 我好怕哦
你你你 我我我
爆料我 我等你(li)哦
你(li)要不要來一杯睡前牛(liu)奶(lai)

換做其他人來演,早被罵上熱搜。
對有錢岳母唯命是從,對老婆要求多多——不生二胎是吧,離!

偏偏劉奕君就讓人三觀跟著演技跑。
他演出了角色的反差萌。
口口聲聲說離婚,人家真簽了,憤怒,嫉妒,自卑 …… 全部涌上心頭。
該收則收,該放就放。
失魂落魄,全在一個假笑,一個眼神里。


下屬給他當托,直播貨物塞滿家門。
他對著電話是破口大罵,兇神惡煞。
進不了家門這一幕卻萌得很。
彈幕:" 貓貓生氣 "。


但,就算貢獻了行云流水的演技,還是帶不動啊。
其他人,基本都給演成了打卡上班即視感。
黃磊的演技,完美詮釋 " 程式化 "。
難過就委屈撇嘴,緊張就說話結巴,崩潰就捂臉大哭。



感覺就是從小系列搬來的," 小男人 " 傷心三部曲。
許多小動作也略顯刻意。

難怪豆瓣前排評論,一水兒都是說黃磊演技不見長進的——

更大的問題是,演技不是單獨欣賞的技能。
演技背后得傳遞好的故事。
否則,老戲骨存在的意義,也不過是給觀眾進入不了的故事挽一挽尊罷了。
03
差點就是現實主義
國產劇是開始重視現實了。
但又不敢全然現實。
好像沒有財富精英階層的存在,這故事就沒法編下去了。
張衛國負責現實。
林宏年和顧佳怡的中年危機,就是加了粉紅色泡泡,象牙塔里的現實主義。
年近半百,林宏年因為業績不行,被公司炒了。
但!是!
沒過兩周,就在北京獲得了一份內容總監的工作。
而且哦,講兩句不著邊際的水話,就把人給唬住了——
本質上都是商家對消費者
而不是商家對商家
互聯網媒體人這一套
在這個領域非常好使

這么何不食肉糜地聊失業,觀眾可是要砸電腦的。
顧佳怡更離譜。
大概是編劇也想到,不能再讓海清演國民媳婦了。
于是給了她一個新人設。
飽受控制狂母親管束的乖乖女。
但你會感覺,她跟母親吵起來的原因,非常雞毛蒜皮,不合邏輯。
小時候,顧佳怡學舞蹈,卻被母親強迫學中醫。
當媽了,她的女兒決定學畫畫,外婆死活不讓,一定要管到底。

理由呢?
女孩子要選穩定的職業
遲早是要嫁人的
不是做醫生 就是做老師
且不說臺詞有多耳熟,緊接著,是顧佳怡帶女兒離家出走,到北京學畫畫。
感覺上是獨立自強了。
可真 · 獨立自強的奮斗故事多難編啊,還是瑪麗蘇那套來得快——
顧佳怡富漏油的初戀,給安排了總統套房。
長期住,不花錢。

辭掉工作也沒事,私人中醫院又給你找好了。

最核心的問題,外婆阻止孫女學畫畫的動機。
一家四口,有錢得很,擔心就業嗎?
其實女兒不工作,他們也養得起啊。

日后就算要嫁人,學藝術很丟臉嗎?
那么外婆擔心的是什么呢?
真。的。沒。啥。好。擔。心。
不管是中年危機,原生家庭,還是所謂 " 月亮與六便士 " 的困境 ……
感覺都是為了接地氣硬凹出來的問題。
四集看下來,Sir 基本可以給出結論——
這是一部為大數據服務的喜劇。
不是沒笑點,但只適合上熱搜。
比如墓地的銷售人員。
唯利是圖,諷刺他是狗腿子,用的是諧音梗 ……
- 你好 茍經理
- 額 小姓荀 荀子的荀

老爺子的遺言,貌似 " 信息量巨大 "。
你奶奶 他不是你奶奶 而是你的爺爺

但說來也挺無聊的。
無非是張衛國的爺爺做過太監,他們家不是皇族的后裔,而是 …… 太監收養的后裔。
遙想二十年前,《貧嘴張大民的生活》可不需要什么有錢人的故事,來給普通人的生活增添噱頭。
平平凡凡,原原本本。
就是勞動人民苦中作樂的趣味。


如今,黃磊演的張衛國,煩惱 " 升級了 " ——
二十塊買魚的困境,升級成兩千萬的四合院,生活感卻大打折扣。
同樣是中年危機。
兩年前的《我是余歡水》,細節扎實,后勁扎心——

余歡水的手機屏幕是裂開的,上面密密麻麻全是黃色小片。
有欲望,難發泄。
一如他婚姻中的卑微,職場中的窩囊,親朋好友面前的軟弱無能。

有人說,生活輕喜劇,不必較真,圖一樂嘛。
但生活的土壤,始終是時代。
失去這個,就是無根的浮萍。
《張衛國》有一個情節,Sir 啼笑皆非。
林宏年轉型新媒體,堪稱唯流量論的佼佼者。
張衛國撒骨灰的視頻被路人拍下,他將錯就錯,分別坑老婆和張衛國上場,搞一個 " 公開道歉直播 "。

這一段完全是當下國產劇的寫照。
好想寫實,又好失真。
" 當事人開直播發布會 " 這種事只會出現在國產劇里。
現實里,你見過幾次?
你可以稱之為 " 國產劇特供版現實 "," 盆栽現實 "," 聽過沒見過現實 "。
最后你會發現。
編劇兒戲,不全是能力和態度問題,更摻雜著前瞻后顧的別扭。
國產劇好像跟觀眾形成了心照不宣的雙向奔赴——
你照剪輯需要,敷衍拍。
我用碎片時間,倍速看。
你的現實和我的現實,并不相通。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奇愛博士多店老板娘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debdbc8e9f09356e20d4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