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想去,這個問題雖然敏感,但還是想聊一聊,有些話堵在心上很久,不說確實難受。
無論在歐美,還是在內娛,如果你想在輿論口碑上搞死一個項目或者一個藝人,有什么屢試不爽的必殺技嗎?
四個大字教給你:政治正確。
濫用政治正確黨同伐異,已成為近年來貴圈最普遍的操作了。
總是有效,很少失手,這讓我異常擔憂。
1
《人生若如初見》風波
在經歷了播出前 1 小時撤檔、撤檔后突然網播、網播 40 分鐘后秒下架的魔幻歷程后,在撤檔與下架尚無官方結論時,《人生若如初見》在輿論場上不僅沒有被廣泛同情,反而被瘋狂狙擊 " 政治不正確 "。

有些言之鑿鑿說這個劇玷污女權先驅秋瑾。

有些稱該劇美化保皇黨,

口吻嘛,仿佛人均刷過兩遍全集一樣——我特別想問問,你們都是在哪兒看到的全集,給我也看看唄?

如果沒看過,對人物的塑造,是看個開頭就能 get 全貌的嗎?一個人物可以貌忠實奸,也可以貌奸實忠,可以由黑轉白,也可以由白轉黑,更可以黑白灰混雜,這些看過六集甚至只看過劇情梗概的人,是怎么能對角色塑造方向言之鑿鑿進而篤定地抨擊創作者的創作意圖不正呢?

最關鍵的是,所謂保皇黨,也是在特定歷史時期有其 " 先進性 " 的,這些張口就來的人,都沒有學過唯物主義歷史觀嗎?
之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是先進的;之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是先進的;之于封建社會,資本主義是先進的。在 1890-1900 年代,在晚清腐朽的統治面前,所有有志人士都在思考如何救中國,無論是想走英國君主立憲道路的所謂 " 保皇黨 ",還是想走法國大革命路線的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黨,都具備時代進步性。
沒有這些革命先驅在清末民初的探索和失敗,正確道路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怎么還能否定特定歷史時期特定人群的先進性呢?
還有言論說,劇的男主原型是 " 良弼 ",他后來力主鎮壓武昌起義,怎么能拿來當正面角色塑造?!且不說前六集能不能看出一個角色是否被當成正面角色塑造,就說一個人早年先進后來落后,就要連起初的先進都否定掉嗎?那《覺醒年代》為啥還要拿陳獨秀做主角并塑造得異常光輝呢?

但說理無用,《人生》就在這樣的一撥又一撥抨擊里,直接臭到 " 活該被禁 "。
2
《隱入塵煙》風波
《隱入塵煙》,作為今年最高分國產院線電影,被諸多影評人自來水推薦。大家都不忍心看到這樣一部高水準誠意之作,淹沒在 1% 的排片里。

很難得能看到這樣把視線放在這樣毫無爆點和噱頭的社會邊緣人物身上的影視作品。老三和貴英是哪怕在落后的鄉村都不被村民放在眼里的角落人物,是老光棍和殘疾老姑娘,但他們在貧瘠的土地上用最艱苦的條件努力搭建自己的家,是苦難是浪漫,是泥土里的澀與香。

然后,隨著電影口碑的上揚,一小撮言論,開始抨擊它 " 政治不正確 "。
說它呈現的中國貧困農民的生活,根本就是臆想,哪有可能這么窮?
說就算有這樣的窮人存在," 為什么一定要盯著這樣的貧困群體,明明中國有這么多先進的東西可以拍 ",質問創作者 " 是不是為了迎合西方而妖魔化中國,居心何在 "?
他們聽不進任何道理,不管電影明明就是導演在自己出生長大的村子里實地拍攝,拍的也是村子里活生生存在過的人,不管當下內娛的影視劇綜到底是一味盯著邊緣群體還是從來都看不見他們,一頂迎合西方的大帽子扣下來,說什么都沒用。
這腔調恁地耳熟。二三十年前,同樣的聲音罵張藝謀賈樟柯迎合西方妖魔化中國,非要把中國人丑陋的一面拍給別人看。可如今,大家想起《秋菊打官司》《紅高粱》《小武》《站臺》,記得的是落后是土是被妖魔化嗎?不,是一個個時代和時代里的人們。

但道理不重要,就是罵。《隱入塵煙》被罵到海清刪除了豆瓣的長文,她飾演的那個小便失禁、一只手殘疾、在哥嫂家外的窩棚里捱到嫁人才被正眼看待被珍之愛之的女子,不被刻畫就不存在了嗎?肯俯下身來與這樣的人群對話的創作者,不僅賺不到錢,還要被罵居心叵測,這個世界怎么了?

更諷刺的是,另一撥言論則在批判這部電影 " 消費苦難 ",說它 " 用浪漫消解貧困 "," 對著苦難抒情 "。

同樣地,在這部電影被瘋狂抨擊的那幾天,李子柒也被人罵了,理由是" 過于美化中國鄉村生活,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化輸出 "。
怎么什么話都讓你們說了呢?
3
辣目洋子口碑倒塌
《我是劉金鳳》的 " 倭風 " 事件,對內娛影視劇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關于古裝影視劇服道化的設計風格問題,我非專業,不多置喙。但這個劇的最大罵聲落在女主角辣目洋子的身上,我倒是始料未及的。
從劇中服飾看," 倭風 " 在男女性角色身上都很明顯。



從演技角度,哪怕這個劇的劇情魔改人設崩塌,她的表演也并沒有垃圾到全劇谷底的地步。

但為什么罵名都落在她一個人身上了呢?
一方面,是她剛好有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 2》在播,在堪載真人秀史冊的 " 宋丹丹以一敵十名場面 " 里,她的言行被不少人解讀為 " 左右逢源兩面三刀 ",一口咬定她就是職場那種把別人推坑里的虛偽同事。
再加上她的工作人員在閑魚上賣《桃花塢》嘉賓送的禮物,罵聲就更盛了。

另一方面,還有人狙她與金婧一樣,明明尋常女孩出身,卻背刺普通人。金婧尚有 " 助理犯錯就扣 1000 元 " 的實際作為可供探討,辣目背刺普通人的證據,則是她四五年前作為網紅時拍攝的一系列小視頻。
幾經疊加,口碑跌落谷底。

不過,對藝人在常規范圍內揣測、解讀和議論,本就是真人秀的魅力所在。因影視劇綜作品獲得贊譽,也因影視劇綜作品遭致罵名,在非辱罵造謠的情況下,這也是這個群體需要承受的職業壓力。藝人口碑變化無常且莫測,實屬貴圈日常,也沒什么好喊冤的。
但口碑翻車是一回事,一些對于她從五官到藝名的無限度上升,就很沒有必要了。
說她在劇里穿和服吃壽司完全不覺得有問題就是精日,說她起名叫 " 辣目洋子 " 就是仰慕日本文化,說她面相刻薄,一看就不是善類,說她是小燕子公司旗下藝人所以果然一切都是有淵源的 ……
這些話的目的是什么,明眼人一看即知。
一部劇集的造型出了問題,要背鍋的竟然不是制片人、導演、出品方和設計師,而是咖位不高幾乎無發言權的三線藝人嗎?
在做網紅時被人說太胖太丑辣眼睛于是順勢自嘲的網名 " 辣目洋子 ",都可以看成是精日的證據嗎?
更別提根本無來由的經紀約,公司都解散了,哪來的旗下藝人?
但這種狙擊就是瘋狂發生且十足有效,比人品揣測有效多了,有效到一些觀眾在《獨行月球》下避雷她,如同當年在《李煥英》中避雷陳赫——罪已至此了嗎?
4
其他,大量
令人沮喪的是,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227,起源在拆 CP 提純需求下對同人文的打擊。于是一群極端粉絲舉著打擊 yhsq 的大旗,連作者帶平臺,一起舉報到網信辦,張口閉口就是 AO3 是 H 色網站,被墻顯然活該。
其后肖戰的反對者卻也紛紛撿起舉報的武器,在各種層面各類事件上展開狙擊,說好聽點是用魔法打敗魔法,說難聽點,與惡龍搏斗終成惡龍。
《雄獅少年》,上映前恰逢 " 陳漫風波 ",被余燼狠狠燒到,再加上主創發言不謹慎,于是 " 辱華 " 的帽子就摘不掉了。

但你要問,一個中國本土的動畫團隊,完全的本土投資,做一部市場完全在內娛的動畫電影,到底有什么理由要 " 辱華 " 呢?
辱罵者是這樣編說的:因為它想在國際上拿獎,所以就是居心不良迎合西方。
哦,到最后也沒人拿出它參評獎的任何證據與跡象,但不管,說你辱華就辱華,論心不論跡。
《相逢時節》,作為劇非常爛,我也吐槽得很厲害。但因為把重男輕女受害者的簡家大姐塑造得心狠手辣,就被大罵歪屁股 + 爹味,是不是也過于直線思維了?

一個角色因為是重男輕女的受害者所以就必須純白無瑕不然就是創作者的惡意?
一個重男輕女的受害者因為原生家庭的迫害而成長為略帶扭曲的性格,不是更能用以控訴 " 重男輕女 " 系統性的惡嗎?
漫展,南京以 " 夏日祭 " 為名的漫展被廣泛批判后,各地漫展紛紛被舉報關停,甚至漢服秀都被當成和服秀被舉報關停。

當看到有人問為什么不能辦國風漫展這樣的問題時,我沉默了。


" 政治正確 " 并不是完全不該被遵循,而是不該被如此濫用。
近一兩年來,無數圍繞影視劇綜甚至明星的批判與狙擊,其實早已遠遠超過了其所應該承載的范疇。大家不再著眼于 ta 們作為文娛作品或娛樂消費品本身的質量水準,而是拼命從各種 " 大詞兒 " 上找角度、上價值,上綱上線成了日常。
三觀成了文娛作品的緊箍咒,無論是國際政治、民族情緒、女性主義甚至階層關系,三觀不夠 " 正確 " 或者不夠 " 先進 ",就只配被罵得狗血淋頭。
可到底什么是正確的三觀和足夠先進的三觀呢?
莫言曾經對文學應承載的使命有過這樣的闡釋:

可如今,一旦你刻畫黑暗、反映不公、揭示人性之惡與幽深,又如何自證自己不是在抹黑、在諷刺、在暗戳戳頌揚落后與黑暗呢?
拿著顯微鏡一寸寸尋找,真的有在 " 三觀 " 上無可挑剔的文娛作品嗎?PAPI 醬那支很出圈的短視頻,已經把道理說得很清楚了。(戳文末閱讀原文抵達)
我倒不是說,作為個體的觀眾沒有資格從上述角度去評判文娛作品。評判是每個觀眾的權利,但以前好歹是" 我不喜歡,所以我點叉并罵你兩句 ",現在則公然變成" 我不喜歡,所以你必須消失 ",和" 我不喜歡,所以喜歡的人也最好消失 "。

這類不容分辯的否定中,有些背后有利益驅使,有些純粹是情緒發泄,但也有些是貨真價實篤信文娛作品必須足夠先進正確不然不該存活于世的。
之前無數次論證過,走到當下這個狀況,該責怪的有大象有資本有社會有環境,觀眾作為渾然不覺得被動接受方,責任可能最小。
但作為觀眾的我自己,確實也需要時時警惕:對于那些我不喜歡的作品,我有沒有在內心熱烈期盼它口碑崩塌、人人喊打甚至被禁下架?有沒有企圖在劇集水平之外找抓手上價值協助抨擊?
有時回想自己,也會不寒而栗。
那怎么破呢?大概只有八字箴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若想自己的偏愛幸免于難,先從不對別人的偏愛上綱上線開始。
你們贊同用這樣的標準去評判文藝作品嗎?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e7486fb15ec02c45665c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