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9 日,海爾集團相關人士針對網傳推出自有品牌汽車一事回應,稱網絡上的傳言以及相關報道不屬實。
該消息人士表示,目前公司依托旗下的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在與相關汽車企業共建汽車領域工業互聯網子平臺,旨在賦能汽車產業鏈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此同時,海爾也將利用智慧家庭的技術以及場景優勢,與汽車企業共建家車互聯新生態,為消費者提供美好的生活體驗。

(圖片來自海爾官方)
簡單來說,海爾方面的意思大概就是,不會為了建立互聯生態圈而推出自有品牌,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而是通過與車企合作的方式,提供智能家居互聯的解決方案。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整合多家車企的技術優勢,在不自建任何汽車產線的前提下,建成多平臺互聯的生態閉環,大概和前段時間的華為有點類似。
很顯然,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各大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的重點競爭領域,造車新勢力如雨后春筍般爆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誕生了像蔚來、小鵬、理想等強勢的新勢力品牌,而比亞迪也在新能源轉型中發展得很好,還是全球銷量數一數二的國產品牌。
不過造車前期要投入的成本是巨大的,海爾自然也知道這一點,許多企業在整合供應鏈、建設生產線等環節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且很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等情況,要么無法量產,要么量產之后不被市場看好,最后的結局是倒閉,或者是被其它車企并購。也有很多車企趕著上市,目的大概也是為了博取投資人的青睞,好維持公司繼續研發和生產。

(圖片來自 Pixabay)
不過小雷猜測,身為國內家電巨頭的海爾,應該不會放棄汽車這一發展潛力巨大的平臺,或許只是等待一個更合適的時機,貿然進軍造車領域,一旦失敗,那必然是一筆難以承受的損失。
在小雷看來,盡管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速度還很快,但相關購車補貼在今年年底就取消,少了補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可能會更加激烈,新品牌再入場的可能性會比現在小一些,到時候留給海爾的機會估計就不多了。
(封面圖來自海爾官方)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1ff5cb15ec012ee529bc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