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木子童
編輯、題圖丨渣渣郡
有人說,同樣的事情在日本就不會發生,因為日本政務系統一向注意兼顧不同人群的需求,尤其對老年人是出了名的照顧。
但今年," 日本神話 " 也不靈了,一場遲到的 " 數字化大躍進 ",讓千萬日本老人,突然一腳踏空。


今年夏天,78 歲的田中和彥驟然跌落進智能手機時代。
其實變化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發生,但田中幾個月沒用手機,一直沒有察覺。直到附近商店促銷,下載 APP 可以領七折優惠券,田中掏出手機才發現,沒有網絡服務了。
田中用的是老式翻蓋機,官方叫法應該是功能手機,不過為了便于理解,接下來我們還是用更形象的翻蓋機代稱。
考慮到年輕讀者,或許有必要解釋一下翻蓋機的形態,翻蓋機是智能機出現前最主流的手機機型,使用機械鍵盤,功能更像一個高級版固定電話。
操作簡單加上價格便宜,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翻蓋機都是日本老年人的首選愛機。

但今年,翻蓋機突然不好使了,因為日本各大移動運營商決定關停 3G 服務。
" 本來以為,至少到我死前,是不用換手機了,沒想到臨了臨了,還是得學個新東西。"
最開始失去網絡信號,田中以為是手機壞了,被手機店員告知必須更換機型時,他甚至以為遭到了營銷詐騙。
特意給兒子打了電話才知道,原來是服務政策變了。
田中本想從移動公司 KDDI 轉約到 docomo,起碼手頭的翻蓋機還能再用 4 年,但店員的一句話說動了他:
" 您現在轉約,最多也只能用到 2026 年,以后翻蓋機用的人越來越少,不如趁現在頭腦還清醒,早點適應智能手機。"
于是在店員的推薦下,田中買下了人生中第一個 iPhone。

3G 服務停運,對于智能手機用戶幾乎沒有影響,絕大多數智能手機都使用 4G 網絡,但對于停留在 3G 時代的翻蓋手機來說,無異于滅頂之災。
田中簽約的移動運營商 KDDI,是日本三大運營商中最早停止 3G 服務的,今年 3 月,它關閉了旗下的 3G 業務。
另外兩大運營商也在跟進,softbank 計劃 2024 年 1 月下旬停運,NTT docomo 計劃運營到 2026 年 3 月 31 日。
今年,381 萬和田中一樣,固執地停留在翻蓋機時代的日本老人,被 3G 服務的結束一腳踢進了智能機時代。


把智能機帶給世界的蘋果公司,干掉了手機說明書。因為喬布斯相信,只要經過最簡單的引導,任何人都可以自然而然地習得智能機的用法。
但年輕的喬教主忘記了世界上還有一種人,并沒有那么好的新事物學習能力。
對于老年人來說,智能機帶來的麻煩,遠比便利要多。
突然被趕進智能機時代的老年人,就像第一次被派出門獨自替家里跑腿的小孩子,心驚膽戰,手足無措。
他們不得不在耄耋之年,開始新一輪學習。

在 NTT docomo 門店開設智能手機講座的橋本真說,剛接觸智能機的老人總是害怕一個按鈕沒按好,就被騙走了銀行卡里的存款。
這時候橋本會告訴他們:" 別怕,凡是收費的軟件,它都會提前標注,你不填寫付款信息,它拿不走你的錢。而且大部分軟件都是免費的,只不過就跟看電視一樣,彈窗廣告還是要忍耐一下。"
橋本是附近十里八鄉最受老年人歡迎的智能機講師,因為他本身也是高齡者,今年 68 歲。
對比年輕人舉辦的講座,身為高齡者,橋本更懂得老年人的需求。

" 能不用片假名講的,就不用片假名,比如 APP,你跟老人說,老人聽不懂就煩了,你說應用軟件,他就能懂。"
" 還有手機里的很多東西,你拿生活中的事情做比喻,大家就能明白。比如 ID 是什么,ID 就像出去住旅館時你的房間號,密碼就是房門鑰匙。有 ID 你才能找到你的房間,有密碼才能開門對吧?"
老年人在智能手機上的難處,年輕人根本無法理解,記憶力衰退的年歲,學什么都像狗熊掰棒子,年輕人覺得理所當然的操作,老年人第一天剛搞懂,第二天就忘了。
所以他們非常依賴運營商的線下門店,不懂的可以去門店的手機教室學,學不明白還可以隨時找店員咨詢。
docomo 的手機教室,每月都有超過 40 萬老人參加。

但在今年,一直很照顧老年人的幾大移動運營商,不僅辣手關停 3G 服務,強行開啟手機界的圈地運動,還大幅縮減門店,讓剛剛被趕出舒適圈的老年人更沒了學習的地方。
今年,docomo 宣布,將陸續關閉全國 2300 家門店中的 700 家,把更多業務推向線上 APP 解決。
手機教室也因此關停了不少。

剛剛開始學習使用智能機的老年人,失去了身邊的教室,也失去了追上信息時代的拐杖。
比起教兩句就不耐煩的子女,更多老人更愿意在營業廳和同齡人一起慢慢琢磨。
" 其實就算是收費,我們也樂意,希望營業廳能繼續幫老年人解答手機問題。"
在日媒《money post》的報道中,家住東京的一位女士,望著附近關停的 docomo 營業廳絕望道。

與此同時,亞馬遜上,各種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指導手冊,成了暢銷單品。
比如《iPhone 不迷惑操作指南》、《從零開始也不怕的超初學者 LINE 指南》、《可以迅速上手的從 60 歲開始的智能機》和《最親切的智能機入門》。

每一頁都是彩色插圖,詳細到近乎幼兒讀物,一步步講解手機如何開機,如何關機,如何打電話,如何查詢地圖信息。
評論區里,不少用真名做網名的老年人,認真地表達了感謝,他們說:" 托手冊的福,我學會了如何在照片上添加短詩,發給孩子,孩子都很吃驚。"

1994 年,日本人原昌宏發明二維碼,順著這條路走下去,日本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個普及掃碼支付的國家。
但 2022 年,當中國掃碼支付普及率超過九成,日本使用過掃碼支付的人還不到六成。
早早起步的日本,毫無疑問地落后了,而這不過是近年日本數字化遲緩的一個縮影。
如果說中國的數字化進程是平緩的爬坡,那么遲到的日本,就像在原地蹦高。
隨著今年高齡者智能手機使用率驟增,這個狀況再一次被展現。
60 歲以上高齡人群,智能機使用率全面超過翻蓋機,70 歲以上人群使用智能機上網的比例首次超過了電腦,每 10 個 80 歲老人,就有一個在使用智能手機。

老年人學習資料《在智能機上體會應用的快樂吧!》
這一切的變化,老年人覺得太快了,但日本年輕人卻覺得太慢了。
田中和彥的孫女彩香告訴我,2019 年,當她跟隨學校到上海交流訪問," 真的嚇了一大跳 "。
大街小巷,幾乎看不到紙幣交易,就算是六七十歲的叔叔阿姨,也熟練地使用著掃碼支付。就連餐館點單,也直接用二維碼,午夜十二點,可以叫來一桌豐盛的外賣。移動充電寶隨處可借,還有共享單車、刷臉支付 ……
" 感覺日本簡直是暮氣沉沉。"


彩香和無數日本年輕人一樣想不明白,明明日本擁有亞洲最多的諾貝爾獎獲獎者,在科技和精密制造領域先跑了這么多年,怎么就落后了呢?
如果你曾經試圖用日本 Yahoo 海淘,那你一定對它繁瑣至極的登錄程序記憶猶新。
不光要填寫姓名、出生年月等信息,還要提供準確住址和郵編,然后驗證郵箱、手機號、信用卡信息,沒有半個小時,絕對拿不下來。
各種網絡平臺和購物軟件的注冊,仿佛還在沿用網頁時代那套森嚴的壁壘。
根據日本信息系統用戶協會(JUAS)調查,早在 2016 年,就有 39.4% 的企業認為,日本的數字化程度相比于歐美,屬于 " 絕對性的落后 "。第二年,支持這一觀點的比例又上升了 6 個百分點。
普通民眾也能體感到日本數字化的落后。
ORICON NEWS 對 1000 名 50 歲以下人群開展的調查發現,超過 80% 日本年輕人認為日本數字化十分落后。
直到 2019 年,掃碼支付才在日本大范圍普及,在銀行和接收快遞時,最有力的身份憑證還是古老的印章。

" 工作日難得休息,去趟銀行注銷賬戶,結果出門時印章掉了沒注意,白跑一趟,是我自己的問題,可是還是很麻煩很搓火啊!"
以中老年為主的政府機構,更是數字化落后的重災區。
2018 年,負責網絡安全的擔當大臣櫻田義孝鬧出個大笑話。
在國會答辯中,有議員提問 " 核設施內部是否使用優盤 ",櫻田一臉困惑,隨后他承認,這輩子他從沒使用過電腦," 有什么事情都交給秘書去做 ",因此也不認識什么優盤。
2021 年 12 月,東京警視廳一次莽撞的失誤更是讓日本政府顏面盡失。
這一次,東京警視廳弄丟了 2 張記錄有公民個人信息的 3.5 英寸軟盤,丟失公民個人信息當然重要,但更讓日本民眾覺得接受不了的是,都 2021 年了,政府居然還在使用 3.5 英寸軟盤。

致 10 后:這不是保存按鈕的 3D 打印模型
各種公文書的投遞和政府通知,基本還要依靠郵政系統完成。
告知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排查醫院的通知,完全可以通過手機信息發送,但日本政府依舊堅持郵遞幾億份紙質傳單。
這種遲緩,近年來已經成了一個國際共識。
瑞士 2020 年發布的《世界數字競爭力排行 2020》,日本在榜上 63 個國家中總排名第 27 位,位次連年下滑。
在大數據應用、企業應變速度與未來準備度、數字人才國際化三項中,排名甚至墊底。

這些年,日本展現在國際上的形象,就像個不肯接受新鮮事物的頑固老爹,用自民黨議員平將明的話來說," 比全球整體落后 10 年 "。
不少學者試圖搞懂這是為什么,他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假說。比如老牌企業轉身遲緩、少子高齡化導致人才不足、新興技術投資跟不上、對待隱私信息格外謹慎等等。
但最近,突然加速的數字化進程讓各種猜測歸攏向同一條線索:
數字化的背后,其實是老年人與年輕人的權力拉鋸。

彩香說,日本 " 暮氣沉沉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形容詞,而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國家氣質。
因為在日本,政治與社會發展路徑是被老年人所左右的,長期以來,他們的選票,壓制了年輕人的聲音。
日本是全球最早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65 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超過四分之一。

雖然只有四分之一,聽起來并不是多數群體,但他們在選舉中的能量,卻遠非其他四分之三國民所能匹敵。
因為在年輕人普遍對政治冷感的情況下,只有老年群體始終維持著高投票率。
2022 年最新參議院選舉數據表明,日本 20 多歲的年輕人,投票率不足 60 多歲人的一半,而且這一數據還在逐年下降。

以至于 2019 年,為了激將年輕人參與投票,日本特別制作了一個氣炸人的選舉宣傳片。
宣傳片里,不同老人擺出統一的陰陽怪氣:
" 致年輕人:選舉什么的,不去當然可以。麻煩的很,對吧?你們可千萬別去!"
" 養老保險破產?沒關系啊,反正我們這輩兒是能拿到的啦。教育經費減少?因為這些錢被用在我們的醫療上了啊。全球變暖?那是二三十年后的事了,我們才不關心呢。"
" 你們關心政治家的出軌新聞對吧?天天在推特上偷偷抱怨不想加班、不想交養老保險,但你們不去投票!"
" 你們不去投票,但我們去投票!"
" 所以我們才是驅動政治的人,而你們年輕人就是不存在的人!"

當時年輕人確實有被激將到:
" 演技真好,看得我拳頭都硬了。明年就去投票!"
不過第二年的選舉嘛,各位也看到了,還是那么慘淡。

依靠選舉上臺的政客,當然要為選票負責。
于是我們看到,日本政府一點也不著急推進數字化辦公,因為紙質辦公雖然麻煩,對于老年人來說,反而是熟悉便捷。
各種商業實體也滿足于舊日的繁榮,并不著急像其他國家一樣,討好八九點鐘的太陽。

年輕人在政治領域聲微,但他們在互聯網上找回了場子。
在老人力不能及的社交媒體上,年輕人大聲地表達自己的立場。他們把日本數字化落后乃至各種問題的原因,全部歸結在老人身上。
其中最激進的一些人,甚至惡狠狠地稱老年人為 " 老害 ",希望新冠病毒把他們清理干凈,把壓制日本未來的這座大山趕緊給搬走。

致舊體制的老害:你們就這么害怕新時代嗎!!!
以前這些聲音,日本政府一點兒都不重視,但這兩年,事情發生了變化。
一場疫情,突然讓日本政府發現,從前那一套,真的不夠用了。
疫情期間,東京都統計感染者的方式原始到不可思議,每當出現一名病例,保健所就向政府發送一張傳真,政府每天人工計數傳真得出當日疫情數據,響應極為緩慢。
政府向國民發放 10 萬元補貼時,申請網站各種崩潰,后續的錯誤數據處理也讓公務員焦頭爛額。
糟糕的政令通達渠道和信息同步機制,讓疫情早期,全國的疫情防控根本沒法做到迅速統籌。
以至于安倍卸任后,菅義偉還沒上臺就開始著急:
" 再不下定決心推進數字化,日本就真要完蛋了!"

被國際上別人家孩子的優秀成績輪番嘲笑后,日本政府終于痛定思痛,決定奮起直追。
2021 年 9 月," 數字化廳 " 成立,專職加速日本數字化進程。2022 年,掃碼支付全面鋪開,3G 服務終止,移動充電寶租賃業務在全國便利店開始試行。
日本走進數字化 " 大躍進 " 時代。

為此,年輕人奔走相告,彈冠相慶,這不僅是一次政策的改變,更是年輕人這些年,第一次在與老人的話語爭奪中占據上風。
老人用選票挽留了幾十年的舊城池終于失守,敗在了未來的洪流里。而時代的車輪一旦啟動,就再也無法倒回。
我們總說,日本就像中國的鏡子,看看日本,就知道未來的中國會發生哪些變化。
但在數字化領域,多在舊時光里溫存了 10 年的日本,這回走在了中國后面。
日本老人即將像中國老人一樣,經歷融入智能時代的陣痛。而這一次,中國老人走過的彎路,遭遇的問題,或許將成為他們的鏡鑒。
原文地址: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2fc952a8e9f0943e86eec15